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docx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民国时期的教育文学事业的发展,创制表格,使学生对知识点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进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时代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学生回答:时期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甲午战争之后北洋西学堂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学生回答: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
3、,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2.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学生回答: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3. 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6 教育 文化事业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