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战国七雄的概念和七国之间发生的主要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2.识读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了解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4.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5.从中国封建社会确立的过程中理解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战国时期社会制度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引文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引起一系列重大的变革的方法。2.借助图片资料,通过归纳总结了解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的情况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2、内容及作用,学会历史评价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勇于投身改革,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才是进步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都江堰,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意义【教学难点】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多媒体资料:立木为信学生说说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通过故事的方式引入,让学生的课程学习更加轻松新课教学一、 战国七雄教师讲述: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战国时期。我们要从两个角度分析战国的形成。历史角度: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楚、燕、秦;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初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三家分晋,一是田氏代齐。1. 韩赵魏三
3、家分晋2.田氏代齐经过这两件事情之后,战国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3.战国七雄:齐、楚、燕、秦、韩、赵、魏七国之间发生了很多战争,比较出名的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BF%E5%B9%B3%E4%B9%8B%E6%88%98/66472简要介绍三次战役二、 商鞅变法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愈加激烈。秦国经过长平之战,大败赵国,确立了在军事上的请过地位,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了,而为秦国最终完成统一六国奠定雄厚物资基础的时间就是商鞅变法。提问,秦国能够在粮食供应上获得保障是源于哪种技术的推广?春秋的冶铁技术逐渐提高,到了战国时期,普及的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4、。商鞅变法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次变法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 社会 变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