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总体规划.doc
《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总体规划.doc(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晋政发201224号附件 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二一二年七月目目 录录一、现状与形势.1(一)“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1(二)“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挑战和机遇并存 .5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8(三)规划目标.8三、任务与措施.11(一)强化环境保护优化经济作用,促进转型跨越发展 .111.预防优先,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12.加大淘汰力度,强化结构减排 .113.实施分区管理战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124.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25.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环保产业 .13(二)推进绿色生态工程,建设
2、“净化山西”.141.实施绿色生态工程.142.推进“节”、 “减”、 “治”、 “创”.16(三)以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为重点,改善水环境质量.171.推进工业水污染防治.172.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183.控制畜禽养殖污染.194.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195.遏制地下水污染.206.全面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20I(四)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减排为重点,提升大气环境质量.211.加大工业废气污染防治力度.212.强化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233.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254.发展清洁能源,推进“气化山西” .255.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66.改善声环境质量.26(五)实施生
3、态治理修复,着力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271.加快矿山生态恢复治理.272.加强流域区域生态治理.283.加强自然生态保护.284.综合整治农村环境.295.推进土壤污染防治.306.促进“绿化山西”建设 .30(六)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促进建设“健康山西”.311.全面防控重金属污染.312.大力完善固体废物处置利用体系.323.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334.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345.加强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346.开展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35(七)适应环境保护工作需求,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351.完善基础能力建设.352.推进管理支撑能力建设.37II(八)实施重点工程,落实规划任务 .3
4、8四、规划实施.39(一)围绕综改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先行先试创新环境保护机制 .391.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402.严格执法监管.403.强化科技支撑.414.创新环境经济政策,保障资金投入 .425.强化宣传教育和公众监督.43(二)强化规划考核,促进规划实施 .440“十二五”时期是山西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节能环保攻坚期、新技术革命成长期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根据国家及省的统一部署编制的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是全省“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五年全省环保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一、现状与形势(一)(
5、一)“十一五十一五”期期间环间环境保境保护护工作取得重大工作取得重大进进展展“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重点。我省先后出台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监督条例、 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 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办法等80多件环境管理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强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各级政府、各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的重点内容,层层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环保责任,强化环保工作。环境保护部门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创造性地实行了“部门联动”、 “区域限
6、批”、 “末位淘汰”、 “自动监控”、 “奖惩问责”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敢于碰硬、严格执法,塑造了山西环保精神。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十一五”期间,全省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超额完成。在全国率先实现火电行业全部脱硫,焦化行业全部建成焦化污水处理、烟气脱硫除尘设施。黄河、海河流域污染防治规划涉及山西的任务基本完成。全省污水处理厂总数达到132座,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全省1/4的县完成了生活垃圾无害处理设施建设。钢铁、焦化、电力、水泥、电石、铁合金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成效卓著。在全国率
7、先建立了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全面展开,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示范县、乡镇和生态村900多个。流域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等经济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实施,全社会环境保护投资超千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和所有县(市、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投资13.9亿元,超过了“九五”、 “十五”的总和。排污费征缴连续五年排全国第一,总额达百亿元。大同、临汾、阳泉等市相继退出了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最差城市的行列。环保工作五年内强势推进, “蓝天碧水工程”目标提前圆满实现, 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部完成。具体见专栏1、2。2专栏专栏 1 环境保护环
8、境保护“十一五十一五”规划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规划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截至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2005年 的151.6万吨降至124.92万吨,减排比例17.6%;全省COD排放总量由2005年的 38.68万吨降至33.31万吨,减排比例13.9%。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同、临汾、阳泉等市相继退出了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最 差城市的行列,10个设区城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1个设区城 市空气质量好于II级标准的天数平均达到了347天,比“十五”末增加121天;104个 国控和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中,I、II、II
9、I类断面分别增加了2、7、15个,劣V类断 面减少了10个;全省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全省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5397万吨,焦化行业 淘汰落后产能4767万吨,电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443.77万千瓦,水泥行业淘汰落 后产能2586万吨,电石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42.82万吨,铁合金行业淘汰落后产能 38.48万吨,各重污染行业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提升。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 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两高一资”项目1336个,涉及投资2012亿 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全省重点现役燃煤机组全部建成烟气
10、脱硫设 施,焦化行业所有焦炉均建成脱硫设施,全省重点企业污水、废气全部实现达标 排放;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涉及山西省重点监控企业99家,81家实现达 标排放,18家关停;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涉及山西省重点监控企 业200家,173家实现达标排放,27家关停。全省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32座,实现县 县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能力约260万吨/日;全省11个设区城市生活 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基本建成。环保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丰硕。环保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丰硕。实施部门联动,15个部门联合推出20多项制 度,对4420余家环境违法企业采取综合制裁措施,先后对15个未完成主要污染物 削减指标、
11、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突出的县(市)实施了区域限批;通过“末 位淘汰”,累计关停淘汰污染严重企业1236家、落后设施1817台(套);推动自动监 控,实现了重点工业污染源24小时全天候监控;2010年,实施了地表水跨界水质 考核生态补偿,共扣缴生态补偿金19117万元,奖励生态补偿金10600万元。环保问责考核奖惩力度空前。环保问责考核奖惩力度空前。对环保工作突出的县(市、区)给予了8000多 万元的奖励,先后对80名环保不作为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否决了72个单位和个人 的评先评优资格。3专栏专栏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十一五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类别序 号指标名称2
12、010年 目标2010年 实现完成 情况 1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130.4124.92完成 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33.633.31完成 3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千克)19.713.7完成总量 控制 指标4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千克)5.13.66完成 太原、长治、晋 城、朔州市2805空气质量好于II级 标准的天数其它设区城市26011个设区 城市年平 均347天完成6全省主要河流监控断面劣类水体 的比例(%)*5551.5完成7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36.49完成8全省放射性水平基本保持在天然本 底的涨落范围内(%)100100完成环境 质量 指标9电磁辐射环
13、境质量处于受控和达标 状态(%)100100完成10全省城市污水平均处理率(%)7076完成 太原市4011全省城市污水处 理回用率(%)*其余设区城市2010.46未完成1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062.89完成 1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066完成 14煤矸石综合利用率(%)7049.1未完成 15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10035.8未完成 16新增生态功能保护区(个)*32未完成污染 防治 与生 态保 护指 标17废放射源收贮处置率(%)100100完成18重点资源开发项目环评和“三同时” 实施情况(%)100100完成19建成省级11个设区城市环境质量和 重点污染
14、源在线监控系统-全部建成完成省环境监察设施与装备达到国家标 准化建设一级标准,90%市级达到 国家二级标准*-省、11市监 察设施与 装备达标, 监测设备 基本达标完成20省、市级环境监测设施与装备达到 国家标准化建设一级标准-省、11市监 测设备基 本达标完成57%监察设 施与装备 达标21县级环境监察、监测设施与装备达 到国家三级标准*70%60%监测设 施与装备 达标未完成监管 能力 建设 指标22县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座)119205完成4注:标记*的指标为中期评估后调整指标。(二)(二)“十二五十二五”期期间环间环境保境保护护挑挑战战和机遇并存和机遇并存“十一五”期间,我省生态环境
15、质量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趋势尚未遏制。 “十二五”期间,环境压力继续加大,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保护工作面临重大挑战,突出表现为:经济经济跨越跨越发发展,展,资资源源环环境境约约束加大。束加大。 “十二五”期间,全省要实现经济总量整体翻番,电力装机总量增加到0.8-1亿千瓦,焦化、钢铁等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焦炭、生铁、粗钢等产能仍将分别维持在1.2亿吨、4500万吨和4000万吨的高位,城镇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带来的污染压力持续增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主要主要污污染物排放染物排放总总量居高量居高难难下,下,环环境境质质量改善量改善压压力增大。力增大。我省二氧化硫、
16、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居全国第三、第七位,烟尘排放量居全国第一,工业粉尘排放量居全国前列;火电机组已全部实现脱硫运行,减排空间严重缩小;地表水劣V类水质断面仍占断面总数的51.5%,部分断面继续恶化;太原市和15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尚未达到二级标准,达标地区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也普遍偏高。环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保要求不断提高,污污染治理染治理设设施建施建设设任任务务繁重。繁重。 “十二五”期间,国家新增氨氮、氮氧化物减排约束化措施,我省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改造、工业企业污水脱氮、冶金行业烟气脱硫、火电烟气脱硝等设施建设任务亟待推进。垃圾处理及危险废物、医疗5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进度迟缓。现有环境基
17、础设施配套工程如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滞后,运行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农农村村环环境保境保护护滞后,滞后,综综合整治任合整治任务艰务艰巨。巨。广大农村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日趋严重,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农村地区工矿企业引发的污染问题日益增多,畜禽养殖、农业面源已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因素。自然生自然生态态系系统统脆弱,脆弱,矿矿山生山生态态修复任重道修复任重道远远。 。长期高强度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生态破坏日趋加重,地表沉陷、河流断流、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环境系统失衡的现象十分突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新老新老环环境境问题问题交交织织, ,环环
18、境安全境安全问题问题日益突出。日益突出。长期重化工业发展累积的环境风险逐步显现,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潜在的环境问题逐步凸显,工业企业关停或搬迁后的污染场址开发再利用风险巨大,环境与健康工作刚刚起步,防范环境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环环保基保基础础工作仍工作仍显显薄弱,薄弱,环环境境监监管能力有待提升。管能力有待提升。环境监测、监察、监控、决策、应急、信息、宣教、科技等基础能力建设存在短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环境监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缺乏运行保障,难以与环保事业整体需求相适应。“十二五”期间,我省环境保护事业的加快发展也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
19、、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的主要任务之一,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推广循环经济,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把推进城乡生态化作为全省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我省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为主要目标,坚持先行先试,为环境保护机制体制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省建设试点省的继续实施,排污权交易试点省、农村连片整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环境保护 十二 12 规划 计划 总体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