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第6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已经2006年12月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54次主席会 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主席 刘明康二七年七月三日 附件信息: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6号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第一条 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 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和 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
2、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 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第三条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 (三)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四)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第四条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包括: (一)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 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 (二)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
3、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 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 (三)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 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 (四)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 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第五条 内部控制应当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以合理 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第二章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第六条 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以下要素: (一)内部控制环境。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三)内部控制措施。 (四)信息交流与
4、反馈。 (五)监督评价与纠正。 第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 系清晰的组织结构,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第八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2任。 董事会负责保证商业银行建立并实施充分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负责审批整体经营战略 和重大政策并定期检查、评价执行情况;负责确保商业银行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审慎经营, 明确设定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措施识别、计量、监测并控制风险;负 责审批组织机构;负责保证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事会负责监督
5、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负责监督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 理层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行内部控制职责;负责要求董事、董事长及高级管理人员纠正其损害商 业银行利益的行为并监督执行。 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负责执行董事会决策;负责建立识别、计量、监测并控制风险的程序和措施;负责建立和完善 内部组织机构,保证内部控制的各项职责得到有效履行。 第九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 文化,从而创造全体员工均充分了解且能履行职责的环境。 第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负责具体制定并实施
6、识别、计 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以确保风险管理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涵盖各项业务、全行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 量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持续 的监控。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对各项业务制定全面、系统、成文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在全行 范围内保持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并保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应当事先制定有关的政策、制度和程 序,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估,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的评价制度,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
7、执行情况定 期进行回顾和检讨,并根据国家法律规定、银行组织结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修 订和完善。 第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当明确划分相关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上下级机构之间的职责,建 立职责分离、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 涉及资产、负债、财务和人员等重要事项变动均不得由一个人独自决定。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及其性质,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各个 岗位应当有正式、成文的岗位职责说明和清晰的报告关系。 商业银行应当明确关键岗位及其控制要求,关键岗位应当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员轮换和 强制休假制度。 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管理能
8、力、地 区经济和业务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授权体系,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 授权应适当、明确,并采取书面形式。 第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当利用计算机程序监控等现代化手段,锁定分支机构的业务权限, 对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下级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上级机构的决策,在自身职责和权限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核对、监控制度,对各种账证、报表定期进行核对, 对现金、有价证券等有形资产及时进行盘点,对柜台办理的业务实行复核或事后监督把关,对 重要业务实行双签有效的制度,对授权、授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第二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业务记录,建立完整的会计、统计
9、和业 务档案,妥善保管,确保原始记录、合同契约和各种资料的真实、完整。 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测试。在意外事件或紧急情 况发生时,应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做出应急处置,以预防或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确保业务持续 开展。 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设立独立的法律事务部门或岗位,统一管理各类授权、授信的3法律事务,制定和审查法律文本,对新业务的推出进行法律论证,确保各项业务的合法和有效。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当实现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电子化,促进各项业务的电子数据处理 系统的整合,做到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实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立贯穿各级机构、覆盖各个业
10、务领 域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及时、准确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及时、真实、 准确地向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送监管报表资料和对外披露信息。 第二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级 管理层及时了解本行的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每一项信息均能够传递给相关的员工,各个部门 和员工的有关信息均能够顺畅反馈。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的业务部门应当对各项业务经营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发现内 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迅速予以纠正。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有权获得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 并对各个部门、岗位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的监督和评价
11、。 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应当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实行全行系统垂直管理。 下级机构内部审计负责人的聘任和解聘应当由上一级内部审计部门负责,总行内部审计负 责人的聘任和解聘应当由董事会负责。 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当配备充足的、具备相应的专业从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并建 立专业培训制度,每人每年确保一定的离岗或脱产培训时间。 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报告和纠正机制,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 和其他人员发现的内部控制的问题,均应当有畅通的报告渠道和有效的纠正措施。第三章第三章 授信的内部控制授信的内部控制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授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健全客户信用风
12、险识 别与监测体系,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防止对单一客户、关联企业客户和集团客户授信风 险的高度集中,防止违反信贷原则发放关系人贷款和人情贷款,防止信贷资金违规使用。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设立独立的授信风险管理部门,对不同币种、不同客户对象、 不同种类的授信进行统一管理,设置授信风险限额,避免信用失控。 第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授信岗位设置应当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岗位之间应当相互配 合、相互制约,做到审贷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账务处理分离。 第三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授信决策机制,包括设立授信审查委员会,负责审 批权限内的授信。 行长不得担任授信审查委员会的成员。 授信审查委员会审
13、议表决应当遵循集体审议、明确发表意见、多数同意通过的原则,全部 意见应当记录存档。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严格的授信风险垂直管理体制,对授信实行统一管理。 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对授信实行统一的法人授权制度,上级机构应当根据下级机构 的风险管理水平、资产质量、所处地区经济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授信审批权限。 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风险大小,对不同种类、期限、担保条件的授信确定不同 的审批权限,审批权限应当采用量化风险指标。 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各级机构应当明确规定授信审查人、审批人之间的权限和工作程序, 严格按照权限和程序审查、审批业务,不得故意绕开审查、审批人。 第三十九条 商业
14、银行各级机构应当防止授信风险的过度集中,通过实行授信组合管理, 制定在不同期限、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授信分散化目标,及时监测和控制授信组合风险,确 保总体授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第四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对单一客户的贷款、贸易融资、票据承兑和贴现、透支、保理、4担保、贷款承诺、开立信用证等各类表内外授信实行一揽子管理,确定总体授信额度。 第四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以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为基础,开发和运用统一的客户 信用评级体系,作为授信客户选择和项目审批的依据,并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监测以及制定 差别化的授信政策提供基础。客户信用评级结果应当根据客户信用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第四十二条
15、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应当遵循统一、适度和预警的原则。对集团客户应 当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合理确定对集团客户的总体授信额度,防止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和不适 当分配授信额度。商业银行应当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集团客户授信集中风险实行有效监控, 防止集团客户通过多头开户、多头借款、多头互保等形式套取银行资金。 第四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统一的授信操作规范,明确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 查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和尽职要求: (一)贷前调查应当做到实地查看,如实报告授信调查掌握的情况,不回避风险点,不因 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调查结论。 (二)贷时审查应当做到独立审贷,客观公正,充分、准确地揭示业务风险,提
16、出降低风 险的对策。 (三)贷后检查应当做到实地查看,如实记录,及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报告有关人员, 不得隐瞒或掩饰问题。 第四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制定统一的各类授信品种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办 理条件,包括选项标准、期限、利率、收费、担保、审批权限、申报资料、贷后管理、内部处 理程序等具体内容。 第四十五条 商业银行实施有条件授信时应当遵循“先落实条件、后实施授信”的原则, 授信条件未落实或条件发生变更未重新决策的,不得实施授信。 第四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对授信工作实施独立的尽职调查。授信决策应依据规定的程序 进行,不得违反程序或减少程序进行授信。在授信决策过程中,应严格要求授信工作
17、人员遵循 客观、公正的原则,独立发表决策意见,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扰。 第四十七条 商业银行对关联方的授信,应当按照商业原则,以不优于对非关联方同类交 易的条件进行。 在对关联方的授信调查和审批过程中,商业银行内部相关人员应当回避。 第四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当严格审查和监控贷款用途,防止借款人通过贷款、贴现、办理 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套取信贷资金,改变借款用途。 第四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当严格审查借款人资格合法性、融资背景以及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和借款合同的完备性,防止借款人骗取贷款,或以其他方式从事金融诈骗活动。 第五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资产质量监测、预警机制,严密监测资产质量的变化,及时 发现资
18、产质量的潜在风险并发出预警提示,分析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时制定防范和化解风 险的对策。 第五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贷款风险分类制度,规范贷款质量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严 禁掩盖不良贷款的真实状况,确保贷款质量的真实性。 第五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授信风险责任制,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岗位的风险责任: (一)调查人员应当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的责任。 (二)审查和审批人员应当承担审查、审批失误的责任,并对本人签署的意见负责。 (三)贷后管理人员应当承担检查失误、清收不力的责任。 (四)放款操作人员应当对操作性风险负责。 (五)高级管理层应当对重大贷款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当对
19、违法、违规造成的授信风险和损失逐笔进行责任认定,并按 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五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授信管理信息系统,对授信全过程进行持续监控, 并确保提供真实的授信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状况信息,对授信风险与收益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5第五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和集中掌握客户的资信水 平、经营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和非财务因素等信息,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对资信不良的借款 人实施授信禁入。第四章第四章 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第五十六条 商业银行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对资金业务对象和产品实行统一授信, 实行严格的前后台职责分离,建立中台风险监
20、控和管理制度,防止资金交易员从事越权交易, 防止欺诈行为,防止因违规操作和风险识别不足导致的重大损失。 第五十七条 商业银行资金业务的组织结构应当体现权限等级和职责分离的原则,做到前 台交易与后台结算分离、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分离、业务操作与风险监控分离,建立岗位之间 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五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核定各个分支机构的资金业务 经营权限。 对分支机构的资金业务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对异常资金交易和资金变动应当建立有效的预 警和处理机制。 未经上级机构批准,下级机构不得开展任何未设权限的资金交易。 第五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当完善资金营运的内部控制,资金的调出、调入应
21、当有真实的业 务背景,严格按照授权进行操作,并及时划拨资金,登记台账。 第六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授信原则和资金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确定交易对手、投资 对象的授信额度和期限,并根据交易产品的特点对授信额度进行动态监控,确保所有交易控制 在授信额度范围之内。 第六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充分了解所从事资金业务的性质、风险、相关的法规和惯例, 明确规定允许交易的业务品种,确定资金业务单笔、累计最大交易限额以及相应承担的单笔、 累计最大交易损失限额和交易止损点。 高级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金融衍生产品的性质和风险,根据本行的风险承受水平,合理确 定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限额和相关交易参数。 第六十二条 商业银行
22、应当建立完备的资金交易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制定符合本行特点 的风险控制政策、措施和定量指标,开发和运用量化的风险管理模型,对资金交易的收益与风 险进行适时、审慎评价,确保资金业务各项风险指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第六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资金交易的风险程度和管理能力,就交易品种、交易金额 和止损点等对资金交易员进行授权。 资金交易员上岗前应当取得相应资格。 第六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交易头寸的市值和浮动盈亏情况,对资金交 易产品的市场风险、头寸市值变动进行实时监控。 第六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资金交易风险和市值的内部报告制度。有关资金业务风险 和市值情况的报告应当定期、及时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银行 内部 控制 节制 指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