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学而时习之》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选修《学而时习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选修《学而时习之》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目标:1、诵读重要篇章,梳理重要的文言知识2、体悟孔孟提倡的学习态度重难点:1、体悟孔孟提倡的学习态度2、体会本章节中比喻手法的好处教学过程:11、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
2、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
3、,“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12、211 子曰:“温故(已经过去的)而知新(刚学到的知识),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就
4、可以当老师了。”【评析】“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13、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糊涂),思而不学则殆(“怠”,精神困倦无所得)。”(名句)【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评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
5、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14、218 子张学干禄(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少)尤(过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译文】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评析】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
6、官职,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是对上一章“知之为知之”的进一步解说。15、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敏捷、勤勉)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评析】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
7、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16、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07四川13题名句5分且有韩愈师说中择师标准4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而时习之 苏教版 选修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