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1.doc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1.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课 题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 学目 标o 1通过碳循环的学习,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关注碳循环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o 通过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比较表格的补充,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o 阅读课本,依据案例,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目标导引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教材分析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循环利用。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板书一、碳循环1概念: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
2、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形成的反复运动。(1)循环形式:CO2(2)循环途径:(3)温室效应学生活动阅读P100第二段到P101完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1.单质与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2.略。板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旁栏思考题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大力植树造林后,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因而能起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更应该控制源头温室气体的排放。探究有条件学生回家探究。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区别能量流动物质
3、循环形式含碳有机物CO2范围生物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流动联系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生物群落中都是以食物链为流动渠道。小结略。典型例题例1我国北方处于稳定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循环如右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夏季,abceB.秋季,efgC. 春季,gbefD.冬季,dcf解析:我国北方的夏季昼长夜短,气温较高,生产者同化作用占优势,生长较快,因此abce ;在秋季,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相对增多,
4、动物粪便增多,而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稳定,由于气温变低,土壤中的微生物代谢变缓、繁殖变慢,因而efg ;在冬季,动物呼吸作用加强以维持体温,即d值增大,而动物可摄入的有机物相对减少,即c值减少,可能的关系是dfc。答案:A例2 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 ,B为 。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 形式储存在地
5、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的形式循环。 (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始终伴随着能量流动,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的,并进入生物群落随食物链而流动。生物群落中的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但其中一部分碳则以化石燃料的形式储存于地层中。答案:(1)C 生产者 (2)二氧化碳 消费者 分解者 (3)光合 呼吸 分解(4)化石燃料 二氧化碳 (5)能量流动目标检测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 )A.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 B.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 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 及其 稳定性 物质 循环 教学 设计 新人 必修 3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