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误区.doc
《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误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误区.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误区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新时代对数学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挖掘教材内涵,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情境,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突出问题解决过程和学生思维过程的呈现,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课题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囿于教材、教法僵化、忽视素质、虎头蛇尾、泯灭火花、浅尝辄止等误区,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去甚远下面,结合具体案例,谈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常见误区,并提出具体对策,求证于方家一
2、、囿于教材案例一:一位高一教师上一堂“幂函数”的汇报课应该说整节课的课堂教学开展较为顺利从具体问题中概括出函数模型,然后引出幂函数概念,再师生探究幂函数性质在讲完幂函数性质后,教师抛出课本上安排的本节的最后一个例题:证明幂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讲完后下课了我觉得课本上安排的本节的最后一个例题与幂函数性质的联系较少,在这节课中讲这个例题,反而冲淡了重点,建议放在后面讲在讲完幂函数的性质后,应编几个题目,让学生练一练,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幂函数的性质,如编几道比较大小、给图选择、给图填空等题目,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巩固。如补充练习(1),已知道2.4a2.5a,则a的取值范围是 (2)图中
3、C1,C2,C3为幂函数y=xa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则解析式中的指数a依次可取( )A.,2, B.2,C.2, D. ,2通过上述练习,尽管教材上的最后一个例题讲不掉了,但可以放到以后再讲,对当堂知识要趁热打铁,及时巩固,这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要摆脱因“尊重教材”而囿于教材的现象要在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础上大胆处理教材,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对教材进行一番增、减、取舍、重组,进而把教材学术的形态转 化为教学形态,也就是要我们在新课程观念的引导下,运用我们的智慧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实现内容的优化重组,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学由于高一是新教材,有些地方编得不很成熟,这更加需要我们
4、去钻研、处理教材。建议:(1)既要尊重教材的编写,又要灵活处理;(1) 要用教材,不要教教材;二、教法僵化案例二:一次在高三听一堂调研课,内容是“定比分点公式和平移公式的应用”在课堂上,老师基本照搬复习用书在复习,其中老师给出了复习用书中的一个例题,然后自己边讲解边板书例:函数y=2(x2)21的图象按平移后,使得抛物线顶点在y轴上,且在x轴上截得的弦长为4,求平移后的图象解析式和.解:设=(h,k),则 ,代入已知函数得k=2(h2)21 即=2(h2)2+k1 顶点在y轴上 h+2=0 h=2则=221+k 又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弦长为4,令=0得| 12 |=4, 由221+k=0 = |
5、 12 |=2=4 k=9 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2x2+8 , =(2, 9) 上述解答也是复习用书上的现存的解答,过程完全正确老师讲完后也没问同学们有没有想法,就接着讲其他内容了,我觉得这题用以下解法更为简洁:解法2:因为所给函数图象平移后开口方向及大小不变,故由题意可得平移后的解析式为=2(+2)(2) 即=22+8由题意,原函数为y+1=2(x2)2,故令 即 综上可得,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2x2+8 , =(2, 9)我想解法2比原来(书上)的解法更为简洁明了,而我们的教师照本宣科,没有去深入钻研题目,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我们要把知识视为培养能力、感悟人生的基石课堂教学应由“给出知识”
6、转向“引起活动”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对一个专业水平高,解题能 2力强的教师而言,他必然要抓住解题这个主要环节,认真思考每个例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等方面做出示范和榜样,因此,他必然就不会采用“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要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首先,且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具有雄厚的专业底蕴和较高的解题能力建议:(1)选例题,要先做(题)后看(答案),养成良好的备课习惯。(2)利用假期,双休日等闲暇时光做一些新近的模拟题、高考题、竞赛题,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三、忽视素质案例三:笔者听课时,一位教师执教“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片段如下: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函
7、数的奇偶性,它是非常重要的函数的性质,在高考中时常被考查,我先给出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教师边板书边讲解定义)教师:从定义可以得到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与步骤下面我们讲解例题(以上的分析讲解不到6分钟,教师就接着讲了三种类型的问题:判断,证明函数的奇偶性、简单应用,再往后,就是学生的练习、教师的点评)(在例题讲解、练习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也积极参与交流、踊跃发言)课后评课时,上课教师直言,没有什么好讲的,有时讲与不讲做题效果差不多,这样做也是为了节省出更多时间来解题其他的一些听课教师也表示能理解这一观点让我们先看看,这部分内容在新教材中是如何呈现的: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产生对“对称”的感性认识
8、)观察数学图形(具有对称性的函数图象)动手操作(折叠)实验再观察思考对称性的定性描述尝试定量刻画建立函数的奇偶性定义性质讨论问题解决与应用再探究与引申从中不难看出,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建立过程就是本节课的“重头戏”学生如何从身边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应再去挖掘)感受对称美,再观察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产生函数图象对称性的刻画描述的倾向,即产生建立数学概念的欲望,再努力尝试定量(用式子)刻划进而建立函数奇偶性的定义这应当是“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经历的是探索的过程,领悟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得到的是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课堂教学 中的 常见 误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