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甲烷的生化代谢途径:现状及问题.doc
《生物产甲烷的生化代谢途径:现状及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产甲烷的生化代谢途径:现状及问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产甲烷生化代谢途径研究进展产甲烷生化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方晓瑜1,2,3 李家宝1,4,5 芮俊鹏1,4,5李香真1,4,5*1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成都生物所, 成都 610041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413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4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成都生物所, 成都 6100415生态系统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生物所, 成都 610041摘 要 微生物产甲烷过程产生的甲烷约占全球甲烷产量的 74%。产甲烷过程对生物燃气生产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本
2、文综述了产甲烷菌的具体生化代谢途径,其本质是产甲烷菌利用细胞内一系列特殊的酶和辅酶将 CO2或甲基化合物中的甲基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还原成甲烷。在这一过程中,产甲烷菌细胞能够形成钠离子或质子跨膜梯度,驱动细胞膜上的 ATP 合成酶将 ADP 转化成 ATP 以获得能量。根据底物类型的不同,可以将该过程分为三类:还原 CO2途径、乙酸途径和甲基营养途径。还原CO2途径是以 H2或甲酸作为主要的电子供体还原 CO2产生甲烷,其中涉及到一个最新的发现电子歧化途径;乙酸途径是乙酸被裂解产生甲基基团和羧基基团,随后,羧基基团被氧化产生电子供体 H2用于还原甲基基团;甲基营养途径是以简单甲基化合物作为
3、底物,以外界提供的 H2或氧化甲基化合物自身产生的还原当量作为电子供体还原甲基化合物中的甲基基团。通过这三种途径产甲烷的过程中,每消耗 1mol底物所产生 ATP 的顺序为还原 CO2途径甲基营养途径乙酸途径。由于产甲烷菌自身难以分离培养,未来将主要通过现代的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包括基因工程和代谢模型构建等最新技术来研究产甲烷菌的生化代谢过程以及其与其他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便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关键词:产甲烷菌;生化代谢;还原 CO2途径;乙酸途径;甲基营养途径CLC Q939.99收稿日期 Received: 接受日期 Accepted: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973
4、项目,2013CB7335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300447,41371268)资助Supported by State Key Basic R methanogenesis; biochemical pathways; CO2-reducing; methylotrophic; aceticlastic methanogenesisCLC Q939.99产甲烷菌在地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有机物厌氧降解的末端功能类群,能够将有机碳转化为甲烷。它们广泛分布于地球的无氧环境中,从土壤到湖泊沉积物,从陆地到海洋,从零下的低温环境到100 以上的高温环境,都有产甲烷菌的存在。进
5、化研究表明产甲烷菌是地球上最为古老的菌群,目前有两个不同的假说均认为产甲烷菌是真核生物的祖先1, 2。相比于细菌和真核生物,它以甲烷作为其厌氧呼吸终产物,具有独特的生化代谢特性。另一方面,甲烷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越来越受到关注3。同时,甲烷的高红外吸收以及对臭氧层的影响使之成为第二大温室效应气体,其产生的温室效应是CO2的20-30倍4, 5。目前全球的甲烷排放量约为5109-6109kg/年6,其中大约74%的甲烷排放来自生物产甲烷7,大气中的甲烷含量正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8。因此研究产甲烷菌的生化代谢途径不仅能够增加我们对古菌特殊代谢途径的了解,而且能够为解决全球能源紧缺以及气候变暖等问题
6、提供理论依据。产甲烷菌能够利用的底物非常有限,仅能够利用CO2、乙酸和简单甲基化合物这三类物质作为碳源产甲烷。本文综述了产甲烷菌利用这三类底物产甲烷的具体代谢过程,对其中涉及到的能量转化过程、电子传递途径以及参与的关键酶和辅酶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最新发现的电子歧化途径,即包含FDA蛋白的复合体介导电子在脱氢酶和氧化还原酶之间转移,从而完成能量储存的过程;同时还总结了目前通过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产甲烷菌生化代谢过程研究的进展情况。1 产甲烷菌的特点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原核生物,是已知的唯一一种能够代谢产甲烷的生物。系统发育学上属于古菌域,广古门菌门(Euryarchaeota)9。已知的产甲烷
7、菌分为 7 个目: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甲烷球菌目(Methanococcales),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甲烷火球菌目(Methanopyrales), Methanocellales 和 Methanoplasmatales(图图 1) 。前五个目中已经分离到很多纯菌种,研究较多8。Sakai 等10于 2008 年从稻田里分离得到了一种仅利用H2或甲酸还原 CO2生长产甲烷的菌株,提出了 Methanocellales 目;Paul 等11于 2012 年在白蚁肠道中分离得到
8、的一种与热原体目类似的菌,它仅能够利用甲醇作为底物生长产甲烷,他们提出了Methanoplasmatales 目。产甲烷菌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厌氧生态系统中,如(1)湖泊、沼泽湿地、水稻田、 污泥等;(2)生物体内,如反刍动物的瘤胃和人类、昆虫等的肠道内;(3)土壤中的厌氧团粒,如森林中的土壤团粒;(4)人工生物降解设施,如沼气池和生物反应器;(5)一些极端环境,如热泉、含硫热液口、水底的热流等8, 13, 14。尽管产甲烷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但其不能利用复杂的有机物作为能量来源,仅能够利用几种简单化合物作为产甲烷的底物,这些物质主要是CO2、乙酸和简单甲基化合物。根据其利用的底物可以将产甲
9、烷菌分为三类:(1)还原CO2型,主要利用H2、甲酸作为电子供体还原CO2产甲烷,例如Methanobrevibacter15;(2)甲基营养型,通过H2还原甲基化合物中的甲基产甲烷或通过甲基化合物自身的歧化作用产甲烷,例如Methanococcus16;(3)乙酸型,通过裂解乙酸,将乙酸的羧基氧化为CO2,甲基还原为甲烷,例如Methanosaeta17, 18。Methanococcales、Methanobacteriales、Methanomicrobiales和 Methanopyrales目中几乎所有的甲烷菌都利用H2和CO2途径产甲烷,其中很多种也利用甲酸。Methanosarc
10、inales由甲基营养型甲烷菌构成,利用含甲基的化合物如乙醇、甲胺等,其中Methanosarcina 和Methanosaeta 属能够利用乙酸,有些种还可以同时利用H2/CO2,是代谢多样性最高的甲烷菌群。多数甲烷菌是中温菌,但也有些嗜热菌和耐低温菌。图图 1 根据已经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的产甲烷菌的根据已经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的产甲烷菌的 16S rRNA 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粗竖线后面代表产甲烷菌所对应的产甲烷菌目。数据来源于 Silva (http:/www.arb-silva.de/)12。Fig. 1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11、on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of selected methanogens whose genomes are sequenced. Words behind thick vertical lines represent the order of methanogens. Data are from Silva (http:/www.arb-silva.de/).2 产甲烷菌的生化代谢途径甲烷菌的产甲烷过程包括一系列步骤,有众多酶参与(图图 2),最终将 CO2或 C1化合物中的甲基还原成 CH4。2.1 关键酶2.1.1 辅酶生物产甲烷过程需要多种酶和辅酶共同参与。
12、这些辅酶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C1的携带者,主要包括甲烷呋喃(MF)、四氢甲烷蝶呤(H4MPT)、四氢八叠甲烷蝶呤(H4SPT)、辅酶M(HS-CoM)。另一类是电子载体,主要包括铁氧化还原蛋白(Fd)、辅酶 B(HS-CoB)、辅酶 F430、细胞色素、FAD、甲烷吩嗪(MP)、辅酶 F420 18-20。下面就生物产甲烷过程中的几种特殊辅酶进行简单介绍。MF 包含一个呋喃环和一个氨基基团,其中氨基碳用于结合 CO2;H4MPT 和 H4SPT 类似,均为四氢叶酸的衍生物,用于甲酰、甲叉和甲基水平上 C1的转移,其转移方式与四氢叶酸类似21。HS-CoM 是辅酶中分子量最小的
13、一种,化学名称为 2-巯基乙磺酸(HS-CH2CH2SO3-)22,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巯基上Methanoculleus marisnigri JR1Methanomicrobium mobile BPMethanocorpusculum labreanum ZMethanoregula formicica SMSPMethanolinea tardaMethanosphaerula palustris E19cMethanocella arvoryzae MRE50Methanocella paludicola SANAEMethanosarcina acetivorans C2AMeth
14、anosarcina barkeri str. FusaroMethanohalobium evestigatum Z7303Methanococcoides burtonii DSM 6242Methanomethylovorans hollandica DSM 15978Methanolobus psychrophilusMethanosalsum zhilinae DSM 4017Methanosaeta conciliiMethermicoccus shengliensisMethanococcus maripaludisMethanothermococcus okinawensis
15、IH1Methanotorris formicicus McS70Methanocaldococcus jannaschii DSM 2661Methanobrevibacter ruminantium M1Methanosphaera stadtmanae DSM 3091Methanobacterium sp. SWAN1Methanothermobacter marburgensis 0.10MethanobacterialesMethanococcalesMethanosarcinalesMethanocellalesMethanomicrobiales的氢原子被甲基基团取代,是甲烷形
16、成过程中的末端甲基载体。HS-CoB 的化学名称为磷酸-7-巯基庚基苏氨酸(7-mercaptoheptanoylthreonine phosphate),它包含一个巯基和磷酸基团,其中巯基为其活性部位。辅酶 F430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含镍的类卟吩(porphinoid)化合物,其中 Ni 为其活性中心,它具有三个价态(+1、+2 和+3),通过这三个价态的相互转变实现电子的转移23。MP 是一种仅存在于甲烷八叠球菌目中的一种辅酶,其功能与其它细菌呼吸链中的醌类相似20, 23。辅酶 F420是一种去氮黄素衍生物,其在波长为 420 nm 的紫外光下发出蓝绿色荧光,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初步鉴定是
17、否存在产甲烷菌细胞24, 25。辅酶 F420的电势较低,既可作为氢化酶、甲酸脱氢酶和一氧化碳脱氢酶的电子受体,又可作为 NADP+还原酶的电子供体26。图图 2 产甲烷的生化代谢途径产甲烷的生化代谢途径27。图中反应(12)和(13)是所有生物产甲烷过程必需的生化代谢过程;反应(1)至(5)是氢型甲烷菌 CO2还原途径产甲烷过程所特有的;反应(6)为甲基营养途径所特有的;反应(7)至反应(11)是乙酸途径所特有的生化过程。Fd:铁氧化还原蛋白;MF:甲烷呋喃;H4MPT:四氢甲烷蝶呤;H4SPT:四氢八叠蝶呤;F420:辅酶F420氧化态;F420H2:辅酶 F420还原态;HS-CoM:辅
18、酶 M;HS-CoA:辅酶 A;HS-CoB:辅酶 B;CoM-S-S-CoB:异质二硫化物。Fig. 2 Biochemical pathways of methanogenesis. Reaction (12) and (13) are essential for all the methanogens; reaction (1) to (5) exists in CO2-reducing pathway of hydrogenotrophic methanogen; reaction (6) exists in methylotrophic pathway; reaction (7) t
19、o (11) exists in aceticlastic pathway. Fd: ferredoxin; MF: methanofuran; H4MPT: tetrahydromethanopterin; H4SPT: tetrahydrosarcinapterin; F420: oxidized form coenzyme F420; F420H2: reduced form coenzyme F420; HS-CoM: coenzyme M; HS-CoA: coenzyme A; HS-CoB: coenzyme B; CoM-S-S-CoB: heterodisulfide of
20、CoM and CoB.2.1.2 关键酶图 2 中反应(12)和反应(13)是生物产甲烷过程中共有的步骤。其中反应(12)是生物产甲烷过程的最后的一步,它是由含镍的甲基辅酶 M 还原酶(Mcr)催化,以 HS-CoB 为直接的电子供体还原 CH3-S-CoM 产生甲烷和 CoB-S-S-CoM 的过程。甲基辅酶 M 还原酶是产甲烷菌所特有的一种酶(除甲烷营养型古菌外) 28。因此,编码 Mcr 其中的一个亚基基因(mcrA)可用于产甲烷菌的分类学研究29-31。 Mcr 由、 和 三种不同的亚基组成一个()2六聚体结构,同时,每分子 Mcr 中含有 2 分子位于酶的活性中心的含镍辅酶 F43
21、032, 33。目前通过对该酶的晶体结构分析推测该酶的催化过程分为 3 步,Ni(I)亲核攻击CH3-S-CoM 形成中间产物 HS-CoM 和F430Ni(III)-CH3,随后,Ni(III)氧化 HS-CoM 形成硫自由基(thiyl radical)S-CoM 和F430Ni(II)-CH3,最后,HS-CoB 作为电子供体还原S-CoM 形成 CoB-S-S-CoM 并将多余的电子转移给 Ni(II)产生 Ni(I),H+裂解F430Ni(II)-CH3产生甲烷18, 34。Mcr 具有两种系统发育不同的同工酶,分别为 McrI 和 McrII。Sabine 等35通过对 Metha
22、nobacterium thermoautotrophicum 的研究发现,该菌中同时具有两种 Mcr,在 H2浓度高时,该菌以 McrII 为主,而在氢浓度低时,主要以 McrI 为主起催化作用。后期研究表明 M. thermoautotrophicum 中编码这两种同工酶的操纵子在该菌的生长初期主要编码合成 McrII,而在该菌的生长后期则主要编码合成 McrI,但对这个过程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36, 37。反应(13)也是所有生物产甲烷所必需的。其中 CoB-S-S-CoM 可以被视为产甲烷过程的末端电子受体,它被异质二硫化物还原酶(Hdr)还原,重新释放出 HS-CoB 和 HS-C
23、oM,其反应方程式为 CoB-S-S-CoM + 2e- + 2H+ CoB-SH + CoM-SH38。Hdr 是一种与膜相结合的蛋白,目前发现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从 Methanosarcina barkeri 中分离得到的 HdrED,它由一个细胞色素,两个嵌膜的 Hdr 亚基组成39。HdrED 在还原 CoB-S-S-CoM 时以 H2、F420H2或 Fdred作为电子供体,通过细胞色素和甲烷吩嗪来传递电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消耗细胞质中的质子,产生跨膜质子梯度用于合成 ATP。这种酶对于利用乙酸的产甲烷菌是必须的。另一类是从 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oauto
24、trophicum 和 Methanothermobacter marburgensis 中分离得到的 HdrABC。含有 HdrABC 的甲烷菌能够利用 CO2+H2生长,不能合成细胞色素和甲烷吩嗪40。Thauer 等19利用模型推测,在这些没有细胞色素的产甲烷菌中存在由 HdrABC 中的黄素(flavin)介导的电子歧化(bifurcation)过程,认为 HdrABC 不直接参与能量的储存,而是与产甲烷过程的第一步中的铁氧化还原蛋白(ferredoxin)的还原过程相偶联,产生钠离子梯度,用于 ATP 的合成。Buckel 等41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具体过程见图图 3。 Bu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甲烷 生化 代谢 途径 现状 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