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鼓励大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doc
《如何鼓励大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鼓励大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如何鼓励大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如何鼓励大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 一、引言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举手发言是师生教学互动的一种良好的表现形式。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以使学习变得更扎实、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与积极的人生态度。但是,当下的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保持沉默,老师们发现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十分困难,这既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也不尽如人意。 难道是因为大学生天生“含蓄”吗?显然
2、,将举手中的尴尬完全归咎于性格缺陷是错误的,不举手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倾向,这是一种集体理性的选择。本文将利用博弈论中的相关知识,对课堂中举手的问题做出一些讨论。 二、博弈理论介绍及问题分析 信息是指参与博弈的博弈方在决策(策略选择)时对其条件的知识。在完全信息博弈中,各博弈方都不存在私有信息,所有信息都被博弈方共同占有,包括该博弈中共有哪些博弈方,各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策略或行为的集合是什么,所有博弈方的得益是什么。 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一般而言,主体在进
3、行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自己行动的后果,而且也要考虑对手对自己行动可能产生的反应及由此可能发生的后果,在综合考虑对手的一切可能做法的条件下,作出能使自己目标最优的决策。 博弈论对博弈方的基本假定是“理性人”假设,博弈方始终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博弈论研究的是理性人之间是如何进行策略选择的,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很多情况下能够完美体现出博弈方之间策略选择的依存关系。 现实生活中,由于一方想获得更大的收益而做出与其他人相异的决策时,常常会面临两种结果:获得比其他人更大的得益;遭到其余人的排挤,而被孤立。在举手博弈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作为“理性人”,如果没有充足的把握,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4、意味着有犯错的可能,也许会遭到大家的嘲笑,嘲笑带来负效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举手回答问题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而安分地隐没于众人之中,既没有被嘲笑的可能,也可以不用思考。所以,选择“不举手”策略对学生来说其实是有正得益的。 但是在激励机制前,再“含蓄”的学生也有举手的愿望,有做出偏离集体理性的决策的可能。一旦举手的同学获得正收益(老师表扬或者加分)时,不举手的同学的效用相对为负。为了弥补这种不平衡的心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举手的同学也会选择“举手”。 三、举手问题的博弈分析 为了研究的方便,按照“理性人”假设,分析中作出如下假定: (1)剔除学生个体的因素以及其他无关因素,只讨论两个体(博
5、弈方1、2)间的博弈,虽然现实情况下参与举手博弈的主体包括个人、群体,但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博弈是最基本的,因此这个假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博弈双方同时决策,都清楚对方可能采取的所有策略,但并不能确切知道具体策略,且双方彼此了解各自得益,即博弈属于完全信息博弈; (3)博弈双方所有可选策略只有两种:举手与不举手; (4)回答问题正确的得益为r,犯错的成本为c,犯错的概率为p,不举手的得益为b,与别人拉开差距后带来的满足感为s,显然,不举手者的得益相对于回答问题正确者的得益要大,所以rb;r,c,p,b,s0;举手回答问题则要承担pc的机会成本,当然也可能回答正确,则举手回答的博弈方的得益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鼓励 大学生 课堂 主动 举手 发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