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5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2.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千古名句大家都早就听过,甚至有的同学经常用它来喻指自己的远大抱负。那么,你知道它是谁的诗句吗?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写出如此满怀豪情的诗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早期的代表作品一-望岳。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1.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
2、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肃宗时官至左拾遗。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离开四川漂泊两湖,在湖南病逝。作品有杜工部集。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l 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2.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N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3. 文体常识律诗一般分为四联:首
3、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求对仗。望岳阅读赏析(一)朗读诗歌,理解内容1. 自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正音。岱宗夫如何( ) 决眦入归鸟(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造化钟神秀(2)阴阳割昏晓(3)会当凌绝顶(4)浑欲不胜簪(5)荡胸生曾云3. 多种形式地朗读。(1) 学生自读,初步感受诗歌节奏。(2)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3 )同位互读,相互点评。(4) 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点评。(5) 欣赏配乐诗朗诵望岳。4.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有“二一二”或者“二二一”,比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
4、,一览众山小。”5学生参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歌大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从词义到整首诗的内容,力求对诗歌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6. 指名学生说出对诗歌大意的理解。(二)品味诗歌,感悟意境1提问:诗题为“望岳”,全诗由这个“望”字统领,全诗句中没有一个“望”字,但却时时让人感觉到“望”的存在。(1)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
5、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3)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是哪两句?说说这两句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的理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2. 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呢?(1)唐朝盛世。(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三)背诵全诗,掌握名句1全班齐背这首诗。2默写其中的颔联
6、和尾联,并同位之间相互说出自己对这两联的赏析。春望阅读赏析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早期的作品望岳,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后期创作的作品。 (二)学习赏析依照我们上节课望岳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诗歌春望。 (写作背景,诗歌大意,赏析题目、诗句,探究意境) 1写作背景:肃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2诗歌大意:首联写
7、望中所见,满目凄凉。国都沦陷,残破不堪,徒有山河依旧。春天业已降临,但人去城空,乱草丛生。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透彻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颔联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赏心悦目,诗人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此联以“感时”承上,以“恨别”启下。 颈联表现为自开春以来,战火持续不断,因而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呢?情真意切,让人在哀伤中引起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尾联写目睹眼前颓败之景,心念远方家庭的安危之状,不觉搔首踟蹰,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25 杜甫 诗三首 教案 新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