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中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先进计算理论,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加快新型高强、轻质、环保建材的研究与应用,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可靠、经济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struc
2、ture design i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computational theory,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peeding up new high-strength, lightweight,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uilding material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o that th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more
3、safe, applicable, reliable, economy is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要设计就要有创新,而创新正是设计人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设计人员要打破习惯性思维,变换角度,开阔视野,才能使自己的创造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结构设计。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
4、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一、 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分析 1、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未验算其稳定性。当设有一侧或多侧开口的地下室时,主体设计未考虑土压力影响进行受力分析,并验算整体建筑的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未进行抗浮验算。 2、建筑物地存在液化土层时,未对桩基础抗震承载力进行验算。未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基桩承载力的影响。 3、桩基础设计中,仅按竖向荷载作用进行布桩,未验算弯矩作用下承台底部边桩的反力。尤其是框剪结构的剪力墙及剪力墙结构核心筒底部弯矩和剪力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较大,不应遗漏。对于水位较高的
5、地下室和短肢剪力墙、大跨度结构等弯矩较大的承台底部桩基尚应验算是否存在向上的抗拔力。 4、抗拔桩设计时,桩身配筋量仅按强度要求进行计算,缺少裂缝宽度验算,按裂缝宽度控制计算结果的配筋量远大于按强度要求计算的配筋量,在设计中往往缺抗拔桩静载试验及其配筋做法等要求说明。有抗拔要求的承台按一般桩基受压的承台进行配筋,承台顶部受拉区未配筋,筏基基础梁或地下室底板梁的受力方向与一般楼屋面梁板不同,其梁配筋设计也采用平法表示但未附加图示说明,存在安全隐患。 5、目前建筑工程大量采用截面尺寸较小的预应力管桩,且在多层建筑中采用单柱单桩或一柱两桩基础,柱底弯矩由基础梁和桩共同承受。单柱单桩或垂直于两桩连线方向
6、的基础梁设计中,未考虑平衡该方向柱脚在水平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所产生弯矩因素,基础梁两端箍筋未按框架梁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基础梁的上下主筋在桩台内锚固长度与构造做法要求未加说明。桩身考虑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弯矩作用时也未进行抗弯承载力计算,存在着抗震薄弱环节,给工程留下潜在的隐患。 6、天然地基扩展基础持力层或桩基持力层下面存在软弱下卧层,有的工程既不进行沉降验算,又不作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7、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设计中,地下室底板与柱下独立基础埋置于同一持力层上,结构计算中仅按上部结构荷载全部由柱下独立基础承担,而地下室底板仅按一般地下室底板受荷情况进行设计,实际
7、上整个地下室底板与柱下独立基础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将会一起发生沉降变形共同受力,按上述计算原则进行设计,对底板而言是偏于不安全的,有可能会导致地下室底板承载能力不足而开裂。按照变形协调受力的原理,应当将地下室底板与独立基础连为一体按弹性地基有限元受力分析。也可以采取如下模式:除了柱下独立基础之外,其地下室底板与持力层之间采取褥垫处理措施。这时,底板可不参与独立基础分担上部荷载,而按底板本身承受底板与疏水垫层自重、地下水上浮力、人防等效荷载(有人防时考虑)等进行设计。 二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建筑物顶层端两应力部剪应力与温差成正比,与水平阻力系数、材料弹性模量、建筑物长度等呈线性关系。控
8、制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的主要因素,因此,用伸缩缝作为控制裂缝的唯一方法是不全面的。控制裂缝应综合考虑有关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结构设计考虑强度计算、抗震结构措施多,控制温度应力的措施少。在住宅楼顶层端单元内、外纵墙出现裂缝较普遍,不可否认,结构设计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是形成墙体裂缝的因素之一。 2.2砖混房屋长度过长。规范规定总长度超过50m应设伸缩缝。有的房屋长度超过较多而未设,也未采取其它措施。 2.3采用砖、砂浆强度等级。越到顶层越低,有些建筑物底部几层采用MU10级砖、M5级砂浆,而到顶层则为MU7.5级砖.M2.5级砂浆。设计人员习惯于从强度上考虑,对温度应力引起的抗剪强度及变
9、形则考虑较少。 2.4砖混结构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构造柱是增强建筑物整体性,抵抗地震作用的重要构造措施。过去不少设计,构造柱的设置只考虑符合抗震规范,不考虑也不能算是设计错误。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圈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裂,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作法将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2.4.1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这不但会降低构造柱对彻底的拉结和约束作和,而且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在构造柱位置必然形成应力集中,首先破坏。这样构
10、造柱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房屋结构中的一个薄弱的部位。 2.4.2构造柱一般生根于地圈梁中,没有另设基础,构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部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柱底基础一旦发生冲切或局部承压被出现裂缝,后果将很严重。建议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设计。若梁上荷载和跨度都比较小时,构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但此时必须按不考虑构造柱作用来验算下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强度。经验算满足,方可在梁下布置构造柱。 三、梁板的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梁板的结构设计,主要需要考虑承载力和挠度,如果挠度过多,即使在设计范围以内,也容易引起结构裂缝。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适当的增加梁板截面的,
11、或者提高配筋率,以保证梁板不出现结构裂缝。 板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它将楼面,屋面的荷载传给其周围的墙或梁上,楼板的设计问题必将连带梁、墙、柱等构件安全。若对整个设计考虑不周,很容易出现设计质量问题,有的还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楼板设计中常见如下几个问题。 3.1设计时为了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作用单向板进行计算。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仅按构造配筋,造成配筋严重不足,致使板出现裂缝。 3.2板承受线荷载时弯矩计算问题,在民用建筑中,常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故大楼板设计中常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
12、,进行板的配筋计算。但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附以板的总面积。另外,板上隔墙顶部处理常采用立砖斜砌砌顶紧上部分的楼、屋面板,这样会给上部的板增加了一个中间支承点,使其变为连续板,支承点上部出现了负弯矩,而在板的设计中又没考虑该部分的影响,致使板顶出现裂缝。 3.3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双向板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由此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跨中钢筋置于短跨钢筋的上面,计算时应用两个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有的设计为图省事或对板受力认识不足,而取两上方向的有效高度一致进行配筋计算,致使长跨有效高度偏大,配筋降低,使结构构件存在的质量隐患,甚
13、至出现开明缝的现象。 四、 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近年来,不少建筑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性沉降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发生。为此必须加强对基础施工质量的控制,通常的办法可以在独立基础上设置好拉梁,土质情况不好可以采用筏板基础箱形基础。如果是软土地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局部软硬不一的区段,需要采用土体的局部置换或加大基础接触面积等方法。 在柱下独立基础、桩承台处设置拉梁时,因为独立基础和承台的各自的变形量不同,会造成拉梁混凝土开裂,通常这种裂缝会非常的严重,在解决这类问题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拉梁的两端都设置后浇带。 结束语; 因此,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工程的结构形式、地质条件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制定行之有效的结构设计措施。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设计理念,对每一项设计都做到精益求精。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监管,以保证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操作,确保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安全性和耐久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结构设计人员的素质和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 。-最新【精品】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