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桃溪初中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一、试卷及命题评价1、指导思想:整份试卷以新课标为指导,试题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薰陶;依然注重于能力这个核心点,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与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2、命题范围、目标要求整份试卷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为出题范围,内容涉及学生的积累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课内文段选的是宇宙里有些什么,课外语段选取的是幸福大道145号小
2、说,试题内容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3、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延续了上一年的期末考试试卷的形式,共有四个大题,分别是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能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试题卷上的提示语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4、难度系数:本次抽样的得分率是98.3,基本符合0.8的难度,易于检查学生的整体情况。5、题型、题量:题量适中,便于学生在120分钟内完成。6、命题自创或使用成题:在试题的命制上,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基本含盖了七上的学习范围,现代文阅读能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命制,这种考察学生的整体阅读能
3、力、语句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能从最基本阅读能力的建构上出题,这一点无疑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文言文的考察注重文言词语的积累与迁移,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语段内容的整体理解,把握了文言考察的立足点,有利于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写作能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点滴,便于学生动笔,利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7评分标准是否科学: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大都有“意思相符合即可”,体现了答案与思维的多样化,易于学生表达个性化的答案。二、定量分析平均分:93.5 及格率:100 优秀率:32 特优率:7.3 总成绩:57.13各题平均分及难度统计(样本容量=100)各题平均分及难度统计(样本容量=
4、100)题号一1234567二(一)89101112二(二)应得分272248335132233316平均分24.31.823.26.51.52.74.211.81.51.92.72.52.913题号1314151617三181920212223四24总分应得分33334142422225050120平均分2.52.62.82.23.11213.31.51.81.71.8414193.5从上表可以看出:1、整份试卷的得分率为98.3,基本符合难度系数0.750.8左右的要求。2、得分率较低的是5,12,22,23小题,说明初一学生在阅读能力特别是整体把握能力及对文中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欠佳。三、
5、定性分析(答题情况分析)(一)答题错误及其原因分析第一大题题1:识别加点字注音,很多学生把浸读成“qin”而错选为B。题3:考察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学生答题错误的关键第2小题中的“降低”一词用词不当学生看不出来。题4:古诗文默写,考查学生对本册书中规定篇目的诗句的识记。主要错误是: “海日生残夜”一句中的“生”字学生误写成“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许多学生写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原因分析:学生对诗句的掌握程度不高,其次是对诗句中的字词默写未过关。题5:考查学生对课后名著的熟悉程度,不少学生对汤姆索亚历险记不够清楚,理解有错误。第二(一)大题:本题得分率最低的是第10、1
6、1题,尤其是第11题,分析如下:题10:学生对说明方法学习不到位,有表述错误现象。题11:学生对写探究结果这类题回答很不理想,表明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还有很大欠缺。第二(二)大题:题15:考察学生对小说内容及写作技巧的理解。典型错误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准确,从而导致学生在解题时解答不全面。好在评分尺度较松,否则本题失分会较多。题17:由于设问贴近生活实际和文本,学生便于回答,而且评分尺度较宽,因此得分率较高。第三大题:题18:考查文言文重要实词的理解能力。第题的“虽”在文中应是“即使”;“引”的意思是“延长”,部分学生解释成“不断”,放宽要求也可以。题19: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语文期末 考试 试卷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