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三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doc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三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三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征求意见稿2010.8.16)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在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设计,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工作落实情况。
2、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重点考核反映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以及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辐射作用等。促使医疗机构改变旧有的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本标准是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心血管专科医院特点的内容。本标准共7章65节。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0节标准,其中核心标准28条,用于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并作为对三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之用。第七章共5节监测指标,用于对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信息进行日常监测与追踪评价。目 录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7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
3、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7二、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机制8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8四、应急管理9五、临床医学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10六、科研及其成果10第二章改进医院服务管理10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10二、优化门诊流程,落实便民措施11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11四、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12五、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12六、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13七、加强投诉管理13八、 就诊环境管理14第三章患者安全目标14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14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
4、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15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16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16五、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16六、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6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17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17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7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17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8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18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8三、医疗技术管理19四、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与持续改进20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21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22七、麻醉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23八
5、、体外循环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4九、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24十、传染病管理与持续改进25十一、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26十二、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7十三、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8十四、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9十五、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30十六、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1十七、临床营养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1十八、其他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2十九、病历(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3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34一、整体护理与护理管理组织34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34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35四、护理安全管理36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37第六章医院管理3
6、7一、依法执业37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38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38四、人力资源管理39五、信息与图书管理39六、财务与价格管理40七、医德医风管理41八、后勤保障管理42九、医学装备管理43十、院务公开管理44十一、医院社会评价44第七章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45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45二、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47三、重症医学单元质量监测指标(试行)52四、合理用药监测指标(试行)53五、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试行)53三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征求意见稿2010.8.16)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一、 医院设置、功能和
7、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保持适宜规模、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心血管内科与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诊疗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前列。(二)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医学影像(含放射、超声等)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前列。(三)医院有承担本辖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心血管内科与心脏大血管外科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并能接受外辖区转入患者服务。(四)落实创建“平安医院”
8、九点要求有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有成效。二、 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机制(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二)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四)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切入点,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六)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三、 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
9、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一)将对口支援(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二)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四)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五)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六)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七)根据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
10、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四、 应急管理(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服从指挥,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二)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 (三)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的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四)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五)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六)建立医院应急管理的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五、 临床医学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一
11、)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要求,并能发挥作用。(二)承担本科以上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三)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五)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推广适宜卫生技术。六、 科研及其成果(一)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二)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各种研究经费,科研成果转化取得良好效果。(三)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按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第二章 改进医院服务管理一、 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一)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
12、实行中长期预约。(二)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三)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四)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二、 优化门诊流程,落实便民措施(一)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二)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出诊,遇有医务人员出诊时间变更应提前告知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三)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协调配合。三、 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一)合理配置急诊
13、人力资源,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二)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三)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四)实施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严重心律失常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五)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四、 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一)完善患者入
14、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二)为患者提供办理入院、出院手续个性化服务和帮助。根据各医院实际情况,为急诊入院患者制定合理、便捷的收入院制度。危重患者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三)急诊入院实行患者由急诊科诊疗过渡入院或直接进入科室抢救与办理入院同步方式。(四)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五)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五、 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一)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收费服务管理,减少患者医药费用预付,方便患
15、者就医。(二)公开医疗价格收费标准,公示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三)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六、 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一)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二)对医护人员进行知情同意和告知方面的培训,主管医师能够使用患者易懂的方式、语言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三)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临床人体试验)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有审核管理程序,并征得
16、患者书面同意。(四)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七、 加强投诉管理(一)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二)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及其联系方式,同时公布上级部门投诉电话。建立健全投诉档案,规范投诉处理程序。(三)根据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对全体员工进行纠纷规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八、就诊环境管理(一)为患者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二)急诊与门诊候诊区、医技部门、住院病区等均有明显、易懂的标识。(三)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四)有保护患者的隐
17、私设施和管理措施。(五)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第三章 患者安全目标一、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等)管理。(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等2项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不准使用病人房间号、床号或特定区域代码。(三)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四)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
18、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CCU、手术室、导管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六)职能部门要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二、 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一)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二)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三)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三、 严格
19、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一)择期手术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二)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 (三)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四、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六步法”程序洗手。五、 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一)高浓度电解质、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要求,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特
20、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二)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六、 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一)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二)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七、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一)对高危患者有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二)有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八、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一)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二)实施预防压疮的有效护理措施。九、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一)有主
21、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二)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自愿报告活动。(三)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十、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一)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二)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第四章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一)有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
2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二)有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相关任务。(三)医疗、护理等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负责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四)医院指定专职部门
23、负责对全院医疗、护理、医技质量管理活动实行监管,并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二、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二)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指 南。(三)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 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四)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隐瞒和漏报。(五)医院管理层能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通过适宜质量管理改进的方法及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并做好质量改进效果评价。(六)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收藏 精品 资料 三级 心血管病 专科医院 评审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