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综合测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1.docx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综合测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综合测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综合测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综合测试题命题:章永华 班级姓名号次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安知鱼之乐搜于国三日三夜杂然相许此为何若人然胡不已乎年且九十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其如土石何?(2)甚矣,汝之不惠!(3)夫子何命焉为?3.根据课文填空(9分)(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寤寐求之。求之不得,。优哉游哉,。(2)、孟子,名,是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后人尊为。孟子是记录孟子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是。(3)阐述“天时”、
2、“地利”、“人和”三者关系的句子是,(4)成语“一鼓作气”是从课文中的 ,一句化用而来的。(5)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6)令初下, ,;数月之后,;期年之后,。4.语文综合活动(7分)班级组织“毕业晚会”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事情:(1) 班级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请你准备一个。(2分)(2)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3分)(3)毕业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有的在依依话别,难舍难分;有的在憧憬未来,畅谈人生。这时,请你从中国古诗词中任选两句表现离情别意或思想抱负的诗(含词曲)句,作
3、为临别赠言献给他们。(2分)第(1)句第(2)句5.古诗赏析(5分)望天门山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诗人用_、_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_、_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2分)(2)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像,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3分)二、文言文阅读(70分)(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4、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12分)1.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所以动心忍性 忍能对面为盗贼B.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重而道远C. 人恒过 国恒亡 D.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苦其心志,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4.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3分)_(二)【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
5、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孟子曰:“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释丈夫成年男子冠古时男子
6、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命教导 夫子丈夫 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由遵循大道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往之女家 之: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分)4.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分)5.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
7、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一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三)(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选出加点的文言虚词与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样的一项()。(2分)A亲戚畔之B小大之狱C忠之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下册 文言文 综合测试 初中 三年级 语文试题 练习 期中 期末试卷 初中语文 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