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 简单论述 汇总.doc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 简单论述 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 简单论述 汇总.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词解释: 1. 理性人:是微观经济学理论建立的基本假设条件,即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都是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2. 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3. 静态分析:是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4. 比较静态分析:是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的分析方法。5. 动态分析:是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6.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
2、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7. 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8. 内生变量:是指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9. 外生变量: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10.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11.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12.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
3、该种商品的数量;13.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产量;14.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15. 限价:是指对价格的控制行为,以及由此形成的价格,包括限制价格和支持价格;限制价格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其目的往往是对付通货膨胀或限制一些垄断性很强的公共事业的价格;支持价格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其目的往往是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16. 弹性:是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
4、的敏感程度;17. 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18.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他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19. 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20. 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来表述就是,一个家庭或国家,富裕程度越高,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21.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意程度;22. 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
5、单位商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量的增量;23.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增加也不想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相对静止状态;24.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25. 无差异曲线:是指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意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26. 消费可能性线:是指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用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27.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28.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
6、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不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29.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了得到每一单位该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30.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31. 生产等量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32. 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
7、素的投入量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3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某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的投入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34.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35. 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36.
8、 规模报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的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37. 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38. 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39. 短期成本:是指在短期中支付给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40. 总不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41. 总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42. 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43. 平均不变成本:是厂商
9、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44. 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45. 平均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46. 边际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47. 私人成本:是企业从事生产活动实际支付的一切社会成本;48. 社会成本:是整个社会为这项生产活动所支付的一切成本;49. 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属于成本,且属于隐成本50. 经济利润:或称超额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51. 长期成本:是指在长期中支付给全部生产要素的价格;52.
10、长期总成本: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53. 长期平均成本:是指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54. 长期边际成本:是指长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最低长期总成本;55.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是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就叫规模不经济;长期生产技术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特征的决定性因素;56.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结构,即购买者和销售者的购买和销售决策对价格没有任何影响的市场结构;57.
11、 生产者剩余:是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58.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59. 价格歧视:垄断厂商针对同一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且这些价格并非因成本不同造成,这种行为被称为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就是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是二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就是三级价格歧视;60. 垄断竞争市场: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61. 寡头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
12、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62. 古诺模型:是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这两个厂商生产同样的产品,且生产成本为0,他们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线性的,每一个厂商都是消极的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是市场容量的三分之一;63. 斯威齐模型:也被称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不会跟着改变价格,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其他的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模型中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解释了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64. 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
13、策略;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65. 纳什均衡: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的状态;66. 边际生产率:即边际产品,表示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67. 边际收益产品:表示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量而增加的收益;68. 边际要素成本:增加一单位要素的使用所增加的成本; 69. 洛伦茨曲线:将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可得洛伦茨曲线,他反映的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70. 基尼系数:由洛伦茨曲线得到的不平等面积和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就是基尼系数,他是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71. 一般均衡:在考虑反
14、馈效应的前提下,确定说偶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是的产品和要素的价格、数量;72. 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是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就称为帕累托改进;73. 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74.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在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下,可以导致整个经济达到一般均衡,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75. 市场失灵:指现实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即自由市
15、场均衡偏离帕累托最优;76. 外部影响:单个消费者或者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响;77. 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而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78. 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79.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的一种,指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拥有更多的信息;80. 寻租: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活动,是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81. 委托代理问题:指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了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可能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牺牲委托人的利益;82. 公地的悲剧:用来描述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从而造成灾难性后果
16、;83. 道德危险:指由于事前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情形,即在签订契约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利用这种信息优势来做出对自己有利而对对方不利的选择;84.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去不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85.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86.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指一国以当年价格计算的一年内用于销售的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后余下的部分;87. 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
17、润的总和;88. 个人收入PI: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收入的总和;89.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和其他非税收性支付后的余额;GDP折旧NNP间接税NI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PI个人所得税PDI90.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额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GDP/实际GDP=平减指数91. 边际消费倾向: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量的增加量;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92. 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
18、起这种变动的注入的变动量的比率;93.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税收按同一幅度增加或减少时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平衡预算等于1,意味着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变动多少,国民收入则相应变动多少;94. 货币供给: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的所有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95. 基础货币:包括公众与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之比称为货币创造乘数;96. 货币需求动机:包括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谨慎动机是指为预防意外之处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
19、购买油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97. 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98. 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而绝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此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者流动偏好陷阱;99.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100. 财政政策:是指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
20、、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101. 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其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总水平的经济政策;102.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103. 货币幻觉:指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104.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其目标有四种: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05. 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106.
21、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化困难等造成的失业107.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108. 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109. 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者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110.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111. 奥肯定律: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即GD
22、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112. 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形势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113. 补偿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盈余,弥补衰退时留下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亏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114.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时会有的财政盈余或赤字; 115、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该模型假定一般价格水平是可以变动的,把一般价格水平看做内生变量,来考察价格水平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并以此为基础研
23、究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和政策组合对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水平的影响;116、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117、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的降低,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118、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119、菲利普斯曲线: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国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 简单论述 汇总 2021 2022 收藏 精品 资料 西方经济学 简单 论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