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讲稿.doc
《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讲稿.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 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共安排7个单元,分为五个部分。1. 数的认识:第9单元“倍数和因数”,教学倍数与因数的含义,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关于公倍数和公因数,将安排在五年级再学习。2数的运算:第1单元“乘法”,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应的口算,即口算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第4单元“混合运算”,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并认识中括号。第7单元“运算律”,教学
2、乘法分配律,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在练习中进一步安排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0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应用商不变的规律使除法笔算简便。3式与方程:第13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求字母式子的值,字母式子的简单加减运算。4探索规律:第6单元“找规律”,主要教学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解决简单的搭- 2 -配问题,同时学习并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5解决问题:第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画图的策略寻找解题思路,并注意把列表、画图的策略结合起来应用。
3、 空间与图形领域新课程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变化较大,本册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共安排4个单元,分三个部分。1图形的认识:第3单元“三角形”,教学三角形及其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依次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为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打好基础。2测量: 第2单元“升和毫升”,在教学体积之前,把升和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单独设置单元,体会容量的含义,认识计量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换算。这样安排会有利于以后体积概念的建立。3图形与变换:第8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进一步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对
4、称轴,确定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再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平移;了解旋转90,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统计与概率领域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12单元统计,先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再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3 -本册教材共安排四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结合学习容量安排“美妙的杯琴”,让学生利用容器里的容液量不同发音不同,制作杯琴进行演奏。结合学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安排“我们去春游”,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春游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结合学习平移和旋转安排“图案的欣赏与设计
5、”,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认识图形变换在生活里的应用。结合学习统计安排“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让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的知识、方法,经历统计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乘法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分两段安排:先安排例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安排例教学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包括口算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二、教材二、教材编编写特点和教学建写特点和教学建议议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引导学生自己
6、计算、交流,获得一般算法 学生在前三年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具有乘法笔算的经验,可以自己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 4 -此,P例题只是列出竖式,接着启发学生自己完成计算,并通过小组交流,获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尝试计算,帮助总结出笔算方法,即先从个位起依次用各数位上的数乘另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末尾有 0 的乘法让学生尝试、思考在掌握笔算一般方法之后,P安排了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例题教学一个乘数的末尾有的乘法笔算。在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自己列竖式计算,再和
7、同学交流,获得比较简便的笔算方法,即先把前的数对齐相乘,然后在得数的末尾添一个 0;试一试安排了两个乘数末尾都有的乘法笔算。因为积后面要添两个,教材先列出竖式并用虚线表示,让学生根据已经乘出的数,讨论积的末尾要添上几个,明白可以先算前面数的乘积,再看两个乘法的末尾一共有几个,就在乘出的积后面添几个。这里要注意让学生明白,虚线前乘积末尾的一个是计算出来的,所以连添上的两个,应该个,以免学生产生误解。利用题组练习学会新的口算 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的口算。由于学生曾经在口算末尾有的乘法时掌握类似的笔算,同时又有了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的经验,因此教材把这类口算安排在练习
8、里,通过题组带出新的口算,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学会。如 P第题,可以联系几十乘几、几十乘几十来理解几十乘几百的口算方法;P6 第题通过比较、口算,用每组第一题计算,类推出下面两题的计算,学会这部分内容的口算;再通过第题的口算进一步巩固方法。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通过比较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一方面,通过计算比较,感受积的变化规律。P5第题通过填表、比较,可以体会乘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并帮助理解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 5 -简便算法。另一方面,用题组以旧带新,让学生学会新的口算。以上所说的口算,也是通过计算、比较,体会新的口算的方法,促进学生在知识上获得进一步发展。通过比较进一步掌
9、握计算方法如P6第8题,就是安排题组比较,让学生体会乘数末尾有与中间有的乘法笔算过程的区别,进一步认识乘数中间有时,要按笔算方法依次相乘,与相乘这一步不能省略,而乘数末尾有时,末尾的可以先不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0。通过比较体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P8先通过第6题的题组比较,使学生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样可以应用乘法的运算律或依据乘法意义,使一些计算简便。在此基础上,安排第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第二单元 升和毫升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主要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教材中,都安排在体积计算之后。考虑到容量与容量单位在生活里经常出现,学生会经常接触,
10、同时也和长度、质量的含义及计量单位一样,单独认识和学习是可行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容量,通过容量的多少又可以认识容量单位。因此在四年级单独列出一个单元教学。事实上如果学生具有了容量的概念,对于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的认识,是十分有利的,将成为认识“体积”的基础。本单元分三段安排:先通过例1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容量的含义;再通过例例分别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最后通过例学习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换算。本单元之后,还结合安排实践活动“美妙的杯琴”,让学生调整水杯里- 6 -的水,制作“杯琴”,演奏简单的乐曲。二、教材二、教材编编写特点和教学建写特点和教学建议议1联系具体实际体验容量
11、和认识容量单位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首先要了解容量,但对于学生来说,容量这个词既可能有过接触,又是难以建立的一个概念。P10例题安排了三个小题,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在具体的比较中体验、感受容量的含义。先通过比较两个茶杯哪个盛水多一些,向学生说明盛水多的容量比较大,体会杯子能盛水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大小。再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出容量的大小,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体会容器的容量大小,了解容量可以用数量来表达它的多少,感受计量容量也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的实际意义教材P11例题着重认识容量单位升。首先结合常见的容器,让学
12、生体会升是容量的单位,提出升有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升”具体容量的大小;然后用量杯进行实验,认识棱长分米的容器的容量就是升,建立升的概念,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同时联系常见的容器进一步体验升具体是多少,强化升的认识。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 教材P15例题则是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同样先观察常见容器,体会毫升也是容量的单位;接着观察量筒里毫升的水,具体感知毫升的量,认识计量单位毫升是很小的容量单位;然后进一步实验,通过数出毫升大约有这样的几小滴,具体感受毫升的量,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认识升和毫升间的进率 教材P16例题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亲身看
13、到升正好是1000毫升,获得对升与毫升进率的认识,掌握升1000毫升。并在“想想做做”中安排简单的换算,让学生应用已有方法学会升与毫升的简单换算。- 7 -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观察一些容器感受“升”是常见的量为了使学生深化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材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了解升是生活里常用的一种量,如P12第题,通过观察一些容器的容量大小,了解容量单位升是生活里经常用到的一种单位。制作 1 升的量器和进行测量,强化 1 升的感知 加强对升的具体感知,是加深升的认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教材在P13安排了例题,让学生自己制作升的量器,并平均分出几分之几升。这样的制作,一方面可以具体感受
14、升多少,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制作的量具成为升的学具。教材还从量化升出发,使学生具体感受升,先用升的学具测量,具体描述升水有几杯,实际量化升有多少;再观察常见容器,进行估计、测量,形成升的空间观念,强化升的概念。观察常见器皿感受毫升是很小的单位 在认识毫升以后,教材安排学生进一步观察,体会容量单位毫升。P16第1题,观察小针筒里那些注射液就有毫升,可以联系具体情境体会毫升是很小的单位;第题,操作、观察容器里很少的水就有50毫升,既体会50毫升的多少,也可以了解毫升确实是很小的单位;第题既要注意加深1升1000毫升的认识,又要注意体会毫升是很小的单位。3重视估计容量多少,发展空间观念结合 1 升的认识
15、进行估计,加强 1 升的空间知觉 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容量多少的空间知觉,是其重要目标之一。教材在教学容量单位升时,重视通过观察、估计升的容量,促使学生达成这方面的目标。例如P12第4题,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里常见的容器,估计容量比1升大还是小,进一步体会1升的空间大小;P13例题中(2),要求学生先观察一碗水的多少,再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对升有大体的感受,并进一步用一些容器进行估计和测量,都有利于形成升的空间知觉。- 8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除了加强升的空间知觉外,还多次通过观察进行估计、比较,帮助学生把容量进行量化,形成空间大小的空间知觉。如P14第
16、12题,先用容器盛升水看看有多少,以此分别估计出这些常见容器的大小,用量化的方法感受空间大小;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估计、比较,感受容器的容量多少,促进空间知觉的形成。 联系实际感受不同容器的容量多少为了加强空间观念,教材还借助实际量具或通过操作,感受容量的多少,以发展空间知觉。例如P18练习二第1、2题,根据容器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容量单位,体会升和毫升的大小,并通过观察、量化,体会容器的容量多少;P19第57题选择容器、做量具、估计容器存水多少并实际测量,感受容量多少,发展空间知觉。4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注意综合性通过实践体验容器质地不同、盛水多少,敲击出的音也不同首先通过P20“敲敲听听”,感受
17、容器不同,盛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不同;同样的容器,盛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从而了解用容器盛水可以敲出高低不同的音。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的:根据发音的高低,可以用几个杯子做成“杯琴”演奏乐曲。这样才能使做杯琴的活动含有丰富的数学内容。通过制作“杯琴”并演奏、演唱,体现内容的综合接着通过P21“编编唱唱”,组织学生用同一种杯子盛水,进行发音高低的调试,做出一个杯琴,编出乐曲一起敲一敲,唱一唱,使数学上认识的容量和演奏乐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杯琴的奇妙。第三单元 三角形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9 -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
18、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例2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第二段通过例3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第三段通过例4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段通过例5、例6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二、教材二、教材编编写特点和教学建写特点和教学建议议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联系现实世界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出图形 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教学,一般要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形成概念的过程,教材注意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在P22例题认识三角形时,先观察现实情景中的三角形,并联系生活里的三角形进行交流,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想办
19、法做一个三角形,在小组里交流,进一步强化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并观察三角形图形的特征。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感知,促进形成表象,在图形出示以后要通过观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按照课程标准具体目标,要使学生了解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通过学生的具体体验来使学生知道这一点。在P23例题中,要求学生从指定长度的小棒中任意选三根围三角形,充分交流围成和围不成的情况,感受当两根小棒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体会不能围三角形时三根小棒长度关系的原因,讨论有什么发现,得出三角形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联系实例
20、并测量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三角形里的重要概念,为了让学生自己感受底和高,P24例题用人字梁为素材,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对人字梁“高度”的认识进行测量,感受三角形人字梁的高,以此为基础引入三角形高的概念,这就有利于- 10 -学生认同由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三角形的高,并说明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试一试”安排三个高、底的位置有变化的三角形,要求学生测量三角形的高和底的长度,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高的概念,认识只要是从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感受底和高的相应关系,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意义。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其重要特性,教
21、材P25安排了“你知道吗”,让学生通过阅读并做实验体会这一特性。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自己观察三角形内角的不同特点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必须使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中体会三个内角大小有几种情况,理解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合理性。教材P26例题首先出示几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特点,列成表格。引导学生分类并体验各类三角形特征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表内三角形内角大小的情况,讨论可以怎样分类,探索和交流分类结果,获得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认识,掌握不同三角形的特点。在操作、画图中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还要通
22、过具体的观察、判断和操作、画图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不同三角形的认识。教材在这方面有比较多的安排。例如P27的“想想做做”第37题,分别让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巩固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围出、折出、剪出和画出指定的三角形,使各类三角形的表象再现。特别是第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互相交流,加深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计算出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并引发联想- 11 -教材安排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认识与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P28例题首先安排学生计算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在特殊的
23、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中,发现都是180这一奇妙现象,并引发出联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也都是180?由此产生学习的愿望。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确认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探索这一规律是否具有一般性,要求小组合作,用三个不同类的三角形分别折一折,通过实验获得直接认识,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确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 180,得出结论。并通过“试一试”,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巩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应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和解释相关问题 在认识三角形内角和以后,教材通过应用促进学生掌握这一内容,并应用解决问题。如P29.“想想做做”13题,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在三角形的变换
24、中判断内角和各是多少,巩固所获得的结论;第6题,通过思考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钝角或直角,并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合理解释,加深认识三角形内角和及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征。4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通过量一量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首先要感知各自的特点,教材注意突出教学的这一过程。在P30例一中,让学生量几个三角形的边长,找出共同特点是两条边长度相等,认识等腰三角形;在P30的例二中,同样用量边长的方法感知三条边长度相等,认识等边三角形。利用对折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角的特点在 P30 例一中,引导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剪下一个三角形,感受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教材 分析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