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沈阳经济区概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沈阳经济区概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沈阳经济区概况沈阳经济区是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区域发展战略。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辐射八个城市,形成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对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一、基本情况沈阳经济区位于东北地区南部,毗邻渤海,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与日本东京、韩国首尔、蒙古乌兰巴托、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处于等距离的辐射线上,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在半径百公里范围内,涵盖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475个小城镇。区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占全
2、省50.8%。总人口2359万人,占全省55.6%。区域煤、铁、菱镁、硼、滑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在国内居重要地位。拥有耕地232.4万公顷,占全省55.6%。区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地势自北向南,由东向西部倾斜,东部为长白山余脉,以山地为主,西部为广阔的辽河平原。区域内水网密布,辽河水系横贯其中。区域经济实力较强。2009年,沈阳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9984.7亿元,占全省66.3%,占东北三省3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11亿元,占全省59.49%,占东北三省33.9%。城市化率达到65%,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工业经济基础雄厚。沈阳经济区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
3、大、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重要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主导产业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竞争优势。区域发展潜力巨大。沈阳经济区拥有全国闻名的重化工业基地城市、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全国密度较高的一小时城际交通网络,是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工业型城市密集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建立,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逐步运行,各项文体事业蓬勃开展。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二、发展定位把沈阳经济区建设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试验区、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要增长区、资源型城市经
4、济转型示范区和资源节约、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区。三、发展目标实施区域创新和经济一体化战略,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2005年为基期年,以五年为一个阶段,沈阳经济区发展步骤分三个阶段。到2020年,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四、发展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建设一个超大经济核心,增强沈阳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重点产业基地和集群建设,增强产业竞争力。加速推进区域产业经济带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积极构筑国际大沈阳都市区,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区域内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一体化发展提供保障。完善创新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全
5、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统筹资源配置,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五、产业优化与空间布局按照分工有序、结构优化、整体发展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能力,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产业集群。立足于发挥“哈大”城市绵延带中心枢纽的作用,沿“哈大”发展轴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构筑“一核、五带、十群”的区域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一核”即建设沈阳特大经济核心区。充分发挥沈阳的核心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沈阳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打造东北亚国际中心城市。“五带”即打造沈阳-抚顺、沈阳-本溪、沈阳-辽阳-鞍山-营口、沈阳-阜新、沈阳-铁岭五条城际连接带,全面提升社会服
6、务功能,形成若干经济新区,推进八城市一体化发展。“十群”即以五条城际连接带为载体,打造沈阳铁西装备制造、鞍山达道湾钢铁深加工、抚顺新型材料、本溪生物医药、铁岭专用车改装等十个主业突出、优势明显、规模较大、产业聚集的重点产业集群。通过五条产业带和十大产业集群的建设,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促进跨区域产业互补、集约化发展,构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打造全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六、区域城镇建设与布局从国际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发挥和强化经济区城镇整体发展优势,培育核心城市,完善城镇体系,突出城市特色,增强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健全保障机制。建立开放、多元都市文化,把沈阳经济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繁荣有序、健
7、康文明、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区。七、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区域交通网络建设。以区域内产业空间布局为指导,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完善网络,巩固和提升交通枢纽地位。能源保障体系建设。遵循“节能优先,供给多元,改善结构,协调发展”的能源保障原则,进一步加大节能力度、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统筹规划区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科学有序引导和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区域能源保障能力和区外能源的稳定供应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重点建设城市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交通等设施,努力实现城市功能布局科学合理、基础
8、设施配套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便捷、市容市貌特色鲜明、建筑文化品味较高、整体景观现代繁荣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信息网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经济区通信的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和智能化进程,建设一批基础性、综合性、商业性、公益性的信息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发展。八、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统筹区域资源配置,优化区域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提高利用效率,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筹区域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强化水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环境支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生态区域,制定区域生态规划,加
9、强生态保护和管理,构建稳定合理的生态格局。九、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构建自主创新平台。加强研究机构与区域内各城市的联系,通过搭建创新成果与产业化桥梁、凝聚高水平的创新与产业化团队,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发展产业创新集群。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在推动产业集群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不断提升产业的集群创新能力,推动主导产业进入以创新优势为基础的高端发展轨道。重点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创新集群、高加工度化工产业创新集群、精品钢材创新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网络式现代医药产业创新集聚区、五大创新集群。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着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增强创新和创业能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市场体系,逐步形成统一的人事制度框架、人才大市场和人事人才服务体系,实现人才无障碍流动。十、对外开放与区域互动以以优化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全面参与地区分工和国际分工为途径,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建设开放型经济区,建立区域互动机制,建立一体化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实施机制,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