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教学设计共1课时高品质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教学设计共1课时高品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教学设计共1课时高品质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与其他战败国签订的和约及其主要内容;尔赛体系的内涵、作用的地域范围及体系背后潜藏矛盾的主要表现;国际联盟的由来、建立、主要宗旨、主要机构、核心 部门、总部所在地、主要国家与它的关系以及控制国联的国家等史实。2、了解凡尔赛体系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3、理解:战败国和苏联被拒绝参加国联的原因;美国提出建议的初衷以及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的原因;理解裁军、集体安全、委任统治等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归纳:通过对比归类,概括出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和色佛尔条约之间的相似之处;结合这些相似
2、之处,加深认识帝国主义的掠夺本质。2、问题探究:通过剖析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事物的能力。3、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具体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凡尔赛体系的作用;运用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揭示凡尔赛体系背后潜藏矛盾的成因。4、运用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客观分析与评价国联的历史地位;揭示美国不参加国联的实际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刻认识协约国强迫其他战败国签订的和约,再一次验证了帝国主义通过条约掠夺战败国的本质。2、在一场战 争浩劫之后对国际关系进行新的整体安排,是必要的;充分认识其掠夺性和不稳定
3、性;大国强权政治是造成不稳定的根源。3、充分认识到一个由帝国主义控制的国际组织是不能确保广大中小国家免受侵略,甚至不能保护这个组织的控制者本身免受侵略。教学重难点重点: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对凡尔赛体系不稳定性的分析与认识。难点:由于对其他战败国和约的主要内容中涉及大量的欧洲地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习和掌握比较困难;由于对其他战败国和约的主要内容中涉及大量的欧洲地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习和掌握比较困难。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采用谈话提问导入法:师:签署凡尔赛和约,仅是巴黎和会内容的一部分。对德国的制裁和掠夺,是否能够使帝国主义战胜国感到满足?生1:掠夺是帝国主义的本性。生2:帝国主义总是贪得
4、无厌的,永远不会满足。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凡尔赛和约签字后,德国代表怀着遗恨走了,但是协约国的代表还没有走,他们留了下来继续商讨对其他战败国将要进行怎样的制裁和掠夺。对战败国的首领况且如此狠心掠夺,而对较弱小的德国盟国就更不会放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协约国帝国主义是怎样通过所谓的“和约”,对其他战败国进行掠夺的。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国际体系,以及这个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由此导入新课学习。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对其他战败国签订的条约:即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和色佛尔条约。归纳:(1)条约对各国领土的影响:圣日耳曼和约使奥地利丧失了约7
5、5%的领土面积,还失去了出海口。纳伊和约使保加利亚丧失了部分领土,特别是丧失了颇为重要的爱琴海出海口。促使保加利亚对协约国极为不满,以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投向轴心国的怀抱。特里亚农和约虽然匈牙利实现了建立单独民族国家的愿望,但是这个新独立的国家,却由于在一战中跟随奥地利参加了同盟国而被当作战败国处置,使它丧失了应该拥有的大片领土,成为巴尔干的一个小国,并埋下了它与邻国间的领土争端的种子,造成了匈牙利对协约国的极大不满,促使二战爆发后,匈牙利也加入了轴心国集团。色佛尔条约不仅使土耳其丧失了全部属地,领土缩小了大约4/5,而且还丧失了对土耳其海峡的实际控制权。(2)条约的相同点: 都对这些战败
6、国的军备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控制; 都要求它们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都将它们的领土不同程度地分割给周边邻国,结果使这些战败国的领土面积不同程度地缩小; 对其中的一些国家,为了保证这些国家能顺利支付赔款,还对它们实行了财政监督(如对奥地利和土耳其 )。【备课资料】奥匈帝国的形成与解体“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奥匈帝国”这一组历史概念,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历史联系呢?奥地利原是多瑙河上游的一个公国,1414年起称大公国,成为德意志诸邦中最大的一个公国。1438年,奥地利的阿布勒喜特五世当选为德意志国王,此后德意志长期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匈牙利原属于芬兰乌格尔人的一个游牧部落群,
7、共有7个部落,其中马札尔部落最强。906年,在马札尔部落酋长阿尔帕德率领下占据了斯洛伐克。10世纪中期,逐渐过渡到定居的农业生活。约于公元1000年,斯蒂芬一世经罗马教皇加冕称王,建立王国,此后不断向外扩张。1526年,大肆向外扩张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摩哈赤战役中大败匈牙利和捷克联军,匈牙利 灭亡并被瓜分,其西部地区并入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1848年,欧洲爆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也爆发革命,反对奥地利的殖民统治。起义大军顽强地抗击了奥地利军队的多次进攻,并于1849年4月14日正式宣布匈牙利独立。然而,在沙皇俄国的干涉下,8月13日,匈牙利革命被绞杀
8、,匈牙利又重新沦为奥地利帝国的属国。1866年,为了统一德意志,普鲁士王朝发动了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结果奥地利战败,被排挤出德意志。奥地利统治者为了保持自己在欧洲的大国地位,决定向匈牙利自由主义贵族妥协,提高匈牙利的地位,实现与它的合并。1867年,奥匈二元帝国建立,分别设立独立的议会和政府,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国王。一战期间,奥匈帝国的统治阶级加强了对匈牙利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并驱使他们去当炮灰。匈牙利全国满目疮痍,民不聊生。1918年10月,匈牙利爆发了“秋玫瑰革命”,推翻了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的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奥匈帝国不复存在。在巴黎和会上,根据协约国与奥地利的和约,在奥匈帝国
9、范围内,分别成立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个独立国家。2、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与洛桑条约:(1)凯末尔革命:(19191923年)背景:一战加深了土耳其的民族危机。执政的青年土耳其党人在1914年8月2日,同德国签订了秘密同盟条约,追随德奥集团参加了一战。战争中土耳其的30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土耳其的惨败,导致了严重的民族危机。1918年10月30日协约国迫使土耳其签订了瓜分土耳其的摩德洛斯协定。1919年5月,希腊侵略军继英、法等国军事占领之后,侵占伊兹美尔。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提出了灭亡土耳其国家的奴役性条约色佛尔条约。目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
10、。领导人:凯末尔凯末尔的故乡在巴尔干半岛南端、今属希腊的爱琴海城市法洛尼卡。1881年,他出生在一个木材商家庭,自幼酷爱军事的凯末尔,13岁时便进入当 地的军事预备学校学习,先后就读摩拿斯提军事学院和伊斯坦布尔陆军大学。在军校学习 时他参加秘密组织,抨击阿卜杜勒哈米德封建统治的弊政;青年时期又发起组织了祖国自由协会;土耳其革命时,为青年土耳其党人的联络和组织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1916年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准将,获帕夏称号。1919年11月,他辞职从前线回到伊斯坦布尔。起初,他在议会和苏丹之间奔走游说,希望能成立一个强硬内阁、抵制协约国的压力。游说失败后,凯末尔开始认识到在外国控制下的伊斯坦布尔
11、很难有所作为,便决心去安纳托利亚开展救国运动。恰好此时苏丹政府建议他出任安纳托利亚第9军督察使,凯末尔接受任命,被授予广泛的职权,于1919年5月19日到达黑海沿岸城市萨姆松。遍及安纳托利亚各地的反抗占领军、保卫民族独立主权的群众自发斗争,使凯末尔看清了救国力量的源泉,增强了他拯救祖国的信念,凭借苏丹授予他的权力。凯末尔没有收缴军队的武器、解散民族主义组织,反而着手统一各地民族主义组织的活动。凯末尔利用一切场合向人民灌输“ 不独立、毋宁死”的思想,号召人民永远也不应失去希望,应该力图挽救国家,开展救亡运动。经过凯末尔的积极工作,1919年7月23日,东部各省保护权利协会代表大会在埃尔祖鲁姆召开
12、。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又于9月4日在锡瓦斯召开大会,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组织安纳托 利亚和卢梅利亚保护权利协会,凯末尔当选为16人组成的代表委员会主席,负责领导全国的民族斗争。锡瓦斯大会明确宣布:不论何种情况,我们土耳其之独立自由决不能听受他人之限制,所以凡我土耳其人民所居各省,不论何地,吾人均不承认其脱离帝国而独立。大会闭幕当天,代表委员会宣布即日起断绝与伊斯坦布尔政府的一切联系,要求费里特政府引昝辞职。同年底,代表委员会驻地由锡瓦斯迁往安卡拉,从此安卡拉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1920年4月23日,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召开,成立了以凯末尔为首的安卡拉政府。大国民议会通过决议,郑重宣布伊斯坦布
13、尔苏丹政府3月16日以后与外国签定的一切条约法令无效。1920年夏,协约国唆使希腊军队在安纳托利亚展开攻势。6月22日,希腊6个师的兵力越过希土军队之间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很快就攻占了布尔萨等大片地区。8月10日,巴黎和会通过了色弗尔条约,苏丹政府签署了这一剥夺土耳其民族生存权利的亡国条约。至此,奥斯曼帝国寿终正寝。结果:打败英国支持的素丹政府军和入侵的希腊军,迫使协约国改签了新的洛桑条约,成立土耳其共和国。评价:凯末尔革命不仅把土耳其带入了一个独立、富强的发展道路,而且对当时的帝国主义不平等的新秩序进行了勇敢的挑战,对凡尔赛体系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土耳其人民的行动,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国际关系
14、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由帝国主义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2)洛桑条约的签订:时间:1923年7月签约双方:凯末尔领导的新政府协约国集团内容:承认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废除领事裁判权;土耳其财政不受外国监督,关税自主;取消赔款;但也维持了色佛尔条约中海峡地区非军事化、国际共管以及对西亚等地区的“委任统治”等安排。意义:基本上废除了色佛尔条约,维护了国家的独立;是凡尔赛体系中惟一的一个比较平等的和约。过渡:在土耳其革命胜利之前,帝国主义通过对战败国的五个和约,构建了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对这个体系,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呢?二、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定性:1、体系构成:凡尔赛和约及其随后签订的对奥
15、、匈、保、土的各项条约的总称,构成了凡尔赛体系。2、作用范围:该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 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这里的“新秩序”是包括了帝国主义对战败国的殖民地(主要是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的分割与统治(以委任统治形式实现);对战败国领土的分割;与其相结合,对中、南欧新兴国家的领土进行的平衡安排(参见教材提供的一战前后欧洲格局变化图,增加形象认识);对奥斯曼帝国属地的分割与安排(主要在西亚和北非);对战败国的军备控制;以及对战败国赔款、财政监督等方面的规定与安排等。3、实质:凡尔赛体系是在帝国主义战败国与战胜国矛盾暂时缓和、战胜国之间利益暂时平衡基础上确立的战后世界国际体
16、系。4、矛盾:凡尔赛体系下的四对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1)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凡尔赛和约使德国丧失了13的领土和10的人口以及全部的殖民地。而严厉的军控,使德国军备还不及周围小国的水平。如此残酷的掠夺和严厉的制裁,对于一个经济和军事能量都很大的资本主义强国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一旦它从战败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它必然要寻找借口突破和约对它的束缚,而对德国这样一个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战争是其最惯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靠凡尔赛和约维系的国际秩序,如同建立在火山口上。(2)战胜
17、国之间的矛盾:英国不满法国得到的赔款太多(因为在战争支出方面,英国的付出要比法国多;只不过法国遭受的战争破坏比英国大),英国还不满法国借制裁德国和防御德国(指组建小协约国)趁机扩大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法国不满美国和英国阻止它对德国严厉制裁的计划;不满英国和美国未对其安全做出可靠的保证。意大利因为没有完全实现英法在一战中鼓动意大利倒戈时在领土方面所作的许诺,中途一度退出会议,以表示抗议。虽然意大利最后批准了凡尔赛和约,但是对英法的欺骗行为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墨索里尼政府在德国纳粹党取得政权 后,将意大利的遭遇与德国的复仇主义联系在一起,与德国结成法西斯轴心国,要找回在巴黎和会上不得志的平衡。美国在
18、巴黎和会上的种种野心,由于英法的阻挠,大多数都没有实现,以至于雄心勃勃的威尔逊灰溜溜地返回美国,给了美国孤立主义者掌握的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以充分的口实,结果还使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联。后来,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美国对英法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直到罗斯福上任后,随着法西斯的扩张已威胁到全世界安全的地步,这种局面才开始有所好转。(3)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十月革命使苏俄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惹怒了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首先拒绝苏俄参加大会;其次形成反苏战争司令部。会后,协约国多次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从此,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成为水火不相容的两大敌对势力。(4)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
19、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在对中东欧地区的战败国和新兴国家的领土进行安排时,表面上考虑了民族自决的原则,实际上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削弱战败国和如何实现自己在这一地区政治利益之间的相互平衡。所以,给这些国家造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情况。这就必然会造成这些国家间无休止的民族与领土争端。这种争端,要么会引发地区战争,要么会给某个大国发动侵略战争造成借口。从后来的事实上看,希特勒就是利用了苏台德问题和但泽问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同时,一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给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战后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如印度甘地领 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爆发了凯末
20、尔资产阶级革命、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对战后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新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5、不稳定性:凡尔赛体系虽然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这就决定了这一体系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1)德国:对德国过分的处置,引发 不满。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成为30年代纳粹党得以上台的重要原因。(2)中东欧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新的国家诞生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为以后德国等国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挑战新的国际争端,创造了条件。(3)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如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凯末尔革命、五四运动等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2021 2022 收藏 精品 资料 人教版 高中历史 选修 第二 单元 凡尔赛 体系 国际联盟 教学 设计 课时 品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1890750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