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第一章工程大概情况1.1工程大概情况XX路隧道工程是XX路改造工程的一部分,XX路改造工程由XX路地下通道、两侧排水管道、西广场人行地下通道及雨水泵站组成。XX路地下通道由隧道和引道组成,全长约1000m。隧道为闭合框架构造,采用整板基础,跨度22m,长约540m;引道为钢筋混凝土U型槽或毛石混凝土挡土墙构造,拟采用整板基础,跨度22m,长约460m。排水管道沿道路两侧布置,雨水泵站基底尺寸约9m*8m。本监测项目为对XX路隧道工程深基坑开挖及施工经过进行监测。1.2道路沿线基本情况XX路现状道路宽约60m,道路中设有双向2车道高架桥已于隧道施工前拆除,桥宽10m,全长900
2、m,XX路两侧分布有几个较大的公共场站和车站,路西侧主要有航海长途客运站、XX路西侧公交枢纽;东侧分布有武昌火车站、宏基长途客运站。主要单位有武昌区千家街小学、WW市公共客运交通监察办公室第三管理站、九州饭店、中铁快运公司、七一九研究所等。图1-1XX路隧道XX路现为进出武昌火车站的唯一道路,其车流量极大,且车行、人行交织,交通极为繁忙。1.3管线现状本工程范围内道路沿线现状地下管线较多,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有线电视、路灯及交通信号等管线。除电信、电力、部分给水管布置于现状人行道上外,大部分管线布置在车行道下。隧道开挖主要影响的管线有排水箱涵、煤气、给水。人防埋深约9m12m
3、,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其净空尺寸为3m2.55m,零散分布,隧道北敞口段东侧分布较多。1.4场地自然地理大概情况及地形地貌特征WW地区属于我国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寒夏热,春湿秋旱,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冬季少雪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6.3度,极端高温41.3度,极端低温-18.0度。地貌单元属长江冲积三级阶地,地区内地势较平坦,局部地段稍有起伏,地面标高在22.94m29.05m之间变化。1.5场地岩土构成及其岩性特征根据地质报告,本场地主要分布地层有:人工填积Qml和第四系湖塘相沉积(Ql)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志留系强风化泥岩、石英砂岩。各岩土层详
4、细的分布埋藏条件、野外鉴别特征列于下表:本场地分布有上层滞水及弱孔隙承压水两种类型地下水。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无统一自由水面,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散水的浸透补给,水量同季节、周边排泄条件关系密切,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静止水位在地表下0.60m3.10m之间。弱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4、5、6单元饱和砂类土层中。1.7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情况XX路地下通道由隧道和引道U型槽及挡土墙组成,隧道设计范围为K0+000K1+003.349,暗埋段宽22m,敞口段宽度从18.4m22m渐变。隧道K0+004.15K0+230段长225.85m为隧道南敞口段;K0+230K0+770段长540m为隧
5、道暗埋段;K0+770K0+998.85段长228.85m为隧道北敞口段。隧道实际全长994.7m,其中暗埋段长540m,敞口段454.7m。基坑隧道部分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内支撑支护形式,桩间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找平,桩顶设冠梁,设1道和2道支撑。基坑开挖深度引道及敞口段07.78m深;暗埋段7.7811.5m深。基坑南北两端引道部分放坡开挖,挡土墙支护。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XX路隧道施工从2007年6月开场拆除高架桥,8月份开场施工支护桩。期间我们根据支护桩的施工进度开场埋设测斜管、钢筋计和土压力盒。2020年2月份支护桩施工基本完成,开场开挖。期间监测工作根据施工进度布设冠梁位移沉降监测
6、点。并开场布设支撑、立柱、联络梁的应力监测元件。2020年8月份第二章监测根据和监测方案设计2.1监测根据的规范及设计资料1、(深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42/59-1998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BJ/T8-97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7、公司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8、WW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写的(武昌火车站XX路隧道支护施工图)2.2监测精度设计本基坑工程设计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合设计规定基坑边坡容许变形值4
7、0mm、预警值32mm,确定根据二等变形观测等级进行测量。沉降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0.50,位移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3.0。2.3监测选用仪器表2-1仪器投入一览表2.4监测经过大概情况XX路隧道工程深基坑呈长条形,分为中铁一局和中铁十一局两个标段进行施工,两个标度的施工进度不同步,根据现场的施工进度依次布设各类观测点。监测工作从2007年9月13日开场安装监测桩的钢筋计、土压力盒和测斜管,共计布设监测桩7个其中1根被毁坏,位移、沉降监测点77个,测斜管13根其中5根被毁坏,轴力计10组。至2020年8月30日基坑全面回填,基坑监第三章监测数据分析3.1桩顶位移监测桩顶的位移和沉降观测,从
8、桩顶冠梁做好时开场进行。水平位移采用坐标法进行观测。施工方先施工基坑两端引道及敞口段,完成并回填后向中部推进。引道及敞口段开挖深度浅,施工进度较快。根据观测结果,该段位移变形较小,加上遭到施工条件的限制,后期停止了该段的观测项目。下面我们根据观测数据来对桩顶的位移情况进行讲明。图3-1a中铁一局标段桩顶位移曲线图基坑东侧北图3-1b中铁一局标段桩顶位移点布置图基坑东侧从图3-1a中能够看出,监测点位移量较小,在开挖初期位移量增长较快,安装支撑后变形速度减小,后期变形平稳,B35正处于两个施工开挖段的分界点,故在开挖后位移量变化较大,同样在此点处支撑安装后变形速率减小到达稳定。对应基坑东侧,基坑
9、西侧的监测点位移变化趋势与东侧一样,但基坑西侧平均位移量9mm小于东侧位移量15mm。见图3-2。图3-2中铁一局标段桩顶位移量基坑西侧基坑东西两侧地质情况一样,开挖支护情况一样。不同的是基坑的东侧紧邻宏基客运站,车流量是基坑西侧的23倍,车流构成的动荷载是东侧位移量大于西侧位移量的主要原因。基坑开挖后期,施工至中铁一局标段和横穿隧道的地铁站交接处,监测点B24B25;B66B67之间的基坑开挖到底,但冠梁和支撑都没有安装。期间我们对此处进行了严密监测,增加了B67-1、B67-2两个观测点。图3-3a悬臂梁段未安装支撑段位移曲线北图3-3b悬臂梁段未安装支撑段位移点布置图图3-3a表明,此处
10、监测点位移量最大12.6mm,没有超出报警值32mm,处于安全状态。该段基坑开挖时南北两端已经回填,开挖深度9m,开挖段长度20m。该段支护桩呈悬臂状态,桩顶大部分位移在基坑开挖到底这段时间完成。由于基坑从开挖到底到回填时间较短,所以此处位移量不大,变形稳定。基坑位移变形最大的位置处于中铁十一局标段的基坑东侧,5月10日观测到位移量最大到达34.1mm(B-10)。6月10日位移量最大到达38.0mm(B-13)。图3-4a位移变形最大处基坑位移曲线图北图3-4b位移变形最大处基坑位移点布置图B10处基坑开挖深度9.8m,设1道支撑。B13处基坑开挖深度11m,设2道支撑。5月4日该段基坑开挖
11、到底后我们对此处进行了连续观测,该段基坑桩顶位移量呈增大趋势。结合沉降观测数据来看,该处沉降量不大9.3mm,对应测测斜数据CX01表明,此处深层位移最大发生在3.5m深处23.24mm,测斜曲线没有明显拐点,第一道支撑轴力ZC3受压不大186.19KN,轴力变化没有加剧。综合考虑,我们估计该段基坑在B12处第二道支撑安装完毕后趋于稳定。对此处采取的措施是加强监测频率,同时对施工方提出了防备要求,去除坑周堆载。事实证实,此处监测点在第二道支撑安装完毕后到达稳定。见图3-4a。总体来看,桩顶位移变形量除个别点超出预警值外,大部分点变形量不大,变形速度稳定,基坑边坡没有发生坍塌事故。基坑边坡的安全保证了基坑施工的正常施工,也保证了基坑周边XX路能够顺利通行。3.2桩顶和基坑外道路沉降监测桩顶最大沉降值为17.7mm(B13),平均沉降7.7mm,所有观测点的累计沉降值都小于预警值32mm,都在控制范围内,在施工经过中基坑周围地面没有发生过大的地表沉降。随着基坑的开挖,观测点呈下沉趋势,总体态势平稳。图3-5桩顶部分监测点沉降曲线图基坑外道路遭到基坑开挖影响较小,由于基坑外道路在基坑开挖后不久进行了道路改造施工,所以监测点被毁坏。且基坑外车流人流较大,对观测和路面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