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缸实验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态缸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缸实验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态缸实验报告生态缸实验报告目的要求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本原理在有限的空间内,根据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可以能是短暂的。实验材料金鱼4条,金鱼草,圆柱形玻璃缸内壁直径:,保鲜袋,牙膏,在阳台培养数个星期的水培植物的水,一块小石头方法步骤在生态缸内注入在阳台培养数个星期的水培植物的水,水面高_cm,并放入一些金鱼草,一块小石头,放入四条金鱼。生态缸内部布置好后在生态缸口均匀涂上牙膏,再用保鲜袋无需打开平罩在
2、玻璃钢上,并确保实验装置不漏气。最后将生态缸放置到阳台本人家阳台向北,冬季无太阳直射天天观察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或明显变化,并且进行记录。观察记录第一天1月30日鱼非常活跃,鱼嘴频繁地开合并缓缓横向移动鱼身,水较浑浊,水草上浮,水草枝干斜倾。第二天1月31日图为本人在确保装置密闭明显的变化:容器中的水明显变清。第三天2月1日1月31日明显的变化:鱼的活动比1月31日观察时更活跃,有两条鱼从肛门起拖着长长的条状类似粪便的物体,长度分别为:黑鱼约7厘米;红鱼约4厘米。另外一条红鱼时常上游至水面。鱼多停留在水的中层。条状类似粪便物消失。生态缸顶部膜上凸。第四天2月2日明显的变化:生态缸顶部膜
3、下凹。缸低的粪便变绿。且集中于小石头下。植物稍有生长。第五天2月3日明显的变化:植物有所生长第六天2月4日明显的变化:植物有所生长第七天2月5日明显的变化:三条鱼在水表呼吸,其中一条呼吸急促,这条鱼鱼身与水面呈几乎直角,鱼肚略微朝上。除此三条外的另一条在距水面510厘米处,鱼头朝下,像在觅食。2月1日鱼活动更活跃第八天2月6日明显的变化:四条鱼均在缸底活动,2月5日呼吸急促的鱼未见其死亡。实验结果分析制作此生态缸时,由于使用的是在阳台培养数个星期的水培植物的水,因而,在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中出了放入的金鱼、水草以外,水中还有一些微生物和细菌,所以,它是一个营养构造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水草在光照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出了供他们本身利用之外,还能够供应金鱼等其他生物呼吸。金鱼能够以水草或水中微生物为食,其排出物被微生物分解,并为水草提供养料。微生物、细菌、金鱼呼吸放出的CO2可供水草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在这个密闭的微型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既有物质循环,又有能量流动。因而,该生态系统能保持不短的时间内的相对稳定。讨论一、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二、生态缸经过三天时间才能到达比拟稳定的状态。三、到达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水草迅猛生长。鱼的“粪便堆逐步边绿并显出有植物生长的势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实验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