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上海版三年级音乐教案上册一、授课题目:第一课(田间歌谣)二、教学目的1、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花蛤蟆)和(牧羊女)两首歌曲,表达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2、聆听由竹笛、唢呐演奏的乐曲,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农村生活情景。认识民族吹奏乐器唢呐、笛子,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认识口琴或竖笛,并学会吹奏sol。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难点:能较好的把握倚音和mf、p的演唱,能够认真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农村生活情景。四、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手风琴、光盘使用的意义:
2、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听琴学唱歌曲,学生对歌曲旋律把握得会更好,利用光盘示范歌曲,学生也能更快更好的熟悉并把握歌曲特点及演唱,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五、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分析采用听唱法、教唱法及跟唱法,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更能更快的把握好歌曲。六、重点教学环节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田野里生活着哪些“农作物的小卫士吗?生答同学们讲的非常正确,由于有这些小卫士,所以庄稼才能生长得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小卫士吧。板书课题:花蛤蟆二新课教学设计1、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2、再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讲讲歌曲有什么特点?
3、3、第三遍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和着节拍打节拍。4、老师按节拍教学生读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5、老师用手风琴带学生学唱歌曲(花蛤蟆)。6、学生随琴学习歌曲(花蛤蟆)。7、学生齐唱歌曲(花蛤蟆)。8、老师指导学生唱好歌曲(花蛤蟆)。引导学生用轻巧、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三师生互动设计学习前倚音:1、老师采用听辨的方式让学生找出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前倚音。2、学生体验前倚音在音乐中的作用,即前倚音使花蛤蟆的叫声及蹦跳的形象愈加生动鲜明。要求:倚音要唱得自然,不能生硬。3、老师和学生一起唱倚音,看看谁唱得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分组表演;1、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花蛤蟆动
4、作和神情的练习。2、学生进行动作表演要求表现出花蛤蟆蹦跳的神情和比拟准确的节拍感2、歌曲接龙1学生之间进行接唱练习。2学生唱会唱或感兴趣的旋律。五随堂练习设计1、音乐小知识学习本课接触的音乐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1请学生讲述小节线与终止线的区别,并做练习。2请学生数一数(花蛤蟆)这首歌有多少小节。2、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庄稼小卫士一起进行了游戏,大家表现得非常棒,由于我们和小卫士们是好朋友,教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1、回家把歌曲唱给父母听或好朋友听。2、能够听一些有关动物的歌曲,丰富音乐知识。九、板书设计:花蛤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5、:|十、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设计温习歌曲(花蛤蟆)和音乐知识1学生演唱歌曲2老师对演唱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3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4温习音乐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二新课教学设计1、做拍手游戏“数九歌1有节拍地朗读歌谣。2帮助学生理解“数九歌的内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边朗读边记忆。3老师带学生变化节拍朗读歌谣,十分是后几句,能够有多种变化。如:第四句|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第五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2、欣赏唢呐独奏曲(丰收田里驾铁牛)1初听乐曲,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农村生活情景。2再听乐曲,认识民族吹奏乐器唢呐。三师生互动设计
6、1、老师变化节拍朗读歌谣。2、请学生自由变化节拍,看看还有哪些读歌谣的方法。四学生活动设计1、让学生分小组的形式上台表演朗读歌谣。五随堂练习设计1、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根据歌谣用不同的节拍朗读。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1、引导学生通过访问长辈或上网采集家里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或歌谣。九、板书设计:数九歌节拍:十、教后反思:第三课时一导入设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一首唢呐独奏曲(丰收田里驾铁牛),今天我们还要欣赏一首其他乐器的曲子(上放牛)。二新课教学设计1、聆听(小放牛)。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请学生讲出是哪种乐器演奏,通过欣赏乐曲,能联想到哪些情景。2老师向学生介绍作品描写的故事情节。3复次欣赏
7、乐曲,请学生讲出感受最深的喜欢的乐段,谈谈为何。老师进行总结。4再次欣赏学生感受最深的、喜欢的乐段,并请学生随之哼唱。5老师介绍有关笛子的基本知识。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常在戏曲、民间音乐、中国民族乐团中运用,是代表乐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也有石笛和玉笛,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还是竹子,由于这种材料的声音最好。2、学习歌曲(牧羊女)。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优美旋律。2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要求学生在演唱小羊咩咩的叫声,牧羊女的歌声,小河的欢笑声,能够明晰地咬字,吐字。3引导学生边唱边在涂色的旋律处拍节拍或用适宜的打击乐器伴奏。
8、4请学生选择多种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如领唱。三师生互动设计1、创编“牧羊舞。1教师和学生一起创编舞蹈动作。2、采用不同的表演形式进行创编性的表演活动。四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自主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五随堂练习设计1、分组表演。a表演唱形式。b独唱加伴舞形式。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让学生回家照着镜子跳动作,看看动作做得能否协调好看,可以让父母指导一下。九、板书设计:牧羊女演唱力度符号:中强mf弱p十、课后反思:一、授课题目:第二课(祖国您好)二、教学目的1、能分辨出本单元歌曲的不同音乐情绪,随音乐用线条或手势表示出歌曲的旋律线,通过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使学生了解国歌的特殊作用和意义。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教版 小学 三年级 音乐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