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论论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论论文一、研究内容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信息科学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仿生学、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相互浸透、相互结合而构成的。信息科学技术主要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及其应用。其中以微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讯技术为主导,微电子是基础,计算机及通信设施是载体,而软件是核心,是计算机的灵魂。信息,既是信息科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详细来讲,信息科学的出发点是认识信息的本质和它的运动规律;它的归宿则是利用信息来到达某种详细的
2、目的。信息概念信息是人类对自然世界的了解的物化形式,信息的概念能够在两个层次上定义:1、本体论意义的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即事物内部构造和外部联络的状态和方式。2、认识论意义的信息是认识主体所感悟、表达的相应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信息并非事物本身,而是表征事物之间联络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或信号。信息的主要特征有:可量度、可识别、可转换、可存储、可处理传递、可再生、可压缩、可利用、可分享、主客体二重性等。信息的产生、存在和流通,依靠于物质和能量,没有物质和能量就没有能动作用。信息能够控制和支配物质与能量的流动。数据、信息、知识和智
3、慧数据是未加工过的“信息;信息通过将事实和给定的语境关联而导出;知识将某语境中的信息和在不同语境中得到的信息相关联;智慧是从完全不同的知识导出的一般性原理。信息论概念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存贮、处理识别及利用的学科。信息论还研究信道的容量、消息的编码与调制的问题以及噪声与滤波的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信息论还研究语义信息、有效信息和模糊信息等方面的问题。信息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信息论即申农早期的研究成果,它以编码理论为中心,主要研究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的度量、信息容量、编码理论及噪声理论等。广义信息论又称信息科学,主要研究以计算机处理为中心的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包括评议、文字的
4、处理、图像识别、学习理论及其各种应用。广义信息论则把信息定义为物质在互相作用中表征外部情况的一种普遍属性,它是一种物质系统的特性以一定形式在另一种物质系统中的再现。课程目的与任务通太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现了信息学科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研究方向以及学科范围,加深我们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与了解。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向我们系统化的讲述了信息科学技术在一些主要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各分支的主要内容,使我们把握信息科学理论中最基础的知识。还讲解了就业的方向与范围,并通过一些实例图片展现生活中各专业的应用领域,使我们了解当前信息科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清楚知道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工作领域与工作范围。通过综合介绍信息科学概
5、论的典型领域和相关的基本问题、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使学生对信息理论有一个比拟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把握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信息论方法,进而加强应用理论解决信息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从事相关穿插学科的创新研究能,为以后进一步深化学习专业知识,从事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内容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电子科学与技术3、信号与信息处理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5、个人移动数据系统6、当代微电子技术和微电系统7、生物医学信息8、当代天线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是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维护和管理电子信息产品和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也是工业实现信息化的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范
6、畴,它是“工学大类各学科中涵盖面最广、浸透力最强的学科。它和强电结合,产生了“电力电子,它同机械结合,产生了“机械电子。从技术角度看,主要流程为: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利用;从行业角度看,电子信息重点行业:数控机床、汽车电子、石油化工、电力行业、冶金工业、煤炭行业、纺织行业、装备制造业等。发展历程:1906年,电子管发明开启电子时代,无线广播、无线通信诞生;1947年,晶体三极管发明开启固体电子学时代,雷达、电视诞生;1958年,集成电路诞生开启了微电子时代,移动通信、彩色电视发展;1964年,激光发明开启光电子时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卫星、个人电脑、互联网、进入知识经济时
7、代。电子信息技术与工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是国家的产业政策作用:电子信息技术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倍增器道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目的:改良传统的管理流程,提高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电子信息技术以其高度的创新性、浸透性、倍增性和带动性,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给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构成了微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等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加速了生物工程与生命科学、新材料与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促进光电子、汽车电子等产业的兴起。同时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日趋信息化和知识化。物联网技术“物
8、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传感网、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条码与二维码、全球定位系统,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连接起来,通过各种接入网、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物联网概念的含义包括:1、物联网是对具有全面感悟能力的物体及人的互联集合;2、物联网必须遵守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相应的软件、硬件实现;3、物联网能够对各种物品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分为三层:感悟层、网
9、络层、应用层。感悟、传输和应用构成物联网产业的关键要素:1、感悟识别是基础和前提;2、传输是平台和支撑;3、应用则是目的,是物联网的标志与体现。物联网主要应用:当代物流、工业监控、城市管理、智能交通、智能安防、公共安全、绿色农业、远程医疗、环境监测、国防军事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它包括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科学侧重于研究现象、揭示规律;技术则侧重于研制计算机和研究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手段。科学是技术的根据,技术是科学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高度融合。计算机科
10、学的研究领域有:计算机系统构造,程序设计科学与方法论,软件工程基础理论,人工智能与知识处理,网络、数据库及各种计算机辅助技术,理论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史等。英国数学家,AlanTuring艾伦图灵(1912-1954),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提出了计算系统的抽象模型“图灵机,以为复杂的计算任务能够由一组简单的指令所表述,探索了计算系统的应用面与局限性;因发表论文(机器能考虑吗?),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计算机科学的大部分是基于“冯?诺依曼计算机与“图灵机的,它们是绝大多数实际机器的计算模型。发展历史:第一代计算机19511958年:硬件上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年:硬
11、件上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机器体积减小,而可靠性提高。磁盘开场使用。软件开场用操作系统和高级语言。因而,非专业人员开场使用计算机。并开场用于数据处理和经过控制。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年:硬件上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使计算机体积进一步缩小,而可靠性更高。操作系统愈加完善,高级语言愈加实用。数据通信把用户远程终端与远程计算机联络起来,出现了大范围网络。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进入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微处理器时代。微型计算机大量涌现。中大型机也从以CPU为中心发展为以存储器为中心的系统构造,并开发了多处理机系统。软件技术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软件工程进入实用化。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都获
12、得了很大的发展。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它们同属于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该专业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穿插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光通信、高明晰度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在通信、电子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把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微电子技术如今的微电子技术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
13、的高新电子技术,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微电子技术对信息时代具有宏大的影响。微电子技术一般是指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代表,制造和使用微小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实现电子系统功能新型技术学科,主要涉及研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相关的技术与工艺。由于实现信息化的网络、计算机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基础是集成电路,因而微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和战略性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石。微电子技术相关行业主要是集成电路行业和半导体制造行业,它们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投资密集型产业,是电子工业中的重工业。与集成电路应用相关的主要行业有:计算机及其外设、家用电器及民用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工业自动化设
14、备、国防军事、医疗仪器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从矢量分析入手,主要介绍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对天线作简单介绍。经太多年建设,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并拥有以本学科老师为主的天线与微波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本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有:天线近场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计算电磁学、当代天线技术和天线与微波新技术基础研究。本学科着力于结合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新发展,研究天线与微波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着重开展天线与微波关键技术的基础性研究,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当代化和国防科学技术的当代化服务。十分是在计算微波与计算电磁学、电磁兼容、先进天线设计理论、天线测量新
15、技术、电磁散射、天线隐身、非线性理论及其在电磁学中的新应用等领域科研工作一些方面获得一定的突破。智能终端概述智能终端即移动智能终端的简称,移动智能终端即为安装有开放式操作系统,可装载相应的程序来实现相应的功能的设备。以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为代表。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发布了(移动终端白皮书(2021)),对智能终端的定义:1、具备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支持应用程序灵敏开发、安装及运行2、具备PC级处理能力,支持桌面互联网主流应用的移动化迁移3、具备高速数据网络接入能力4、具备丰富的人机交互界面智能终端的三个核心特征:丰富的感悟能力、多模的联网能力、开放的操作
16、系统智能终端系统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软件系统等四个部分组成。智能终端应用:移动通信、媒体处理、智能家电、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国内主流操作系统SymbianOSAppleiOSGoogleAndroidMicrosoftWindowsPhone其他操作系统NOKIA+IntelMeeGoRIMBlackberryPalmwebOS二、发展现状信息技术革命正迅猛改变人们所生存的社会,人类已经从工业时代逐步过渡到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影响深远,需求紧迫,淘汰迅速。有人用“信息爆炸或“知识剧增来表达我们当今这个时代的特征
17、。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给人类社会、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宏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中,不仅作为一项独立的技术而存在,还广泛浸透于各个高技术领域,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等经过,成为它们发展的基本根据和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产业大而不强,需尽快改变我国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受控于人的局面。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的,我国把把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突破口。固然我国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少差距,但近年来我国在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关键信息技术领域有了可喜的突破。
18、在微电子技术方面,几十年来其发展一直遵循摩尔定律,即集成度平均每18个月翻一番,30年时间内尺寸减小1000倍,性能提高1万倍。由于C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技术极限被不断突破,在可预见的十多年内,摩尔定律仍将持续起作用。我国经济长时间高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IC市场,但目前国内市场自给率不到25%,尤其是在代表IC水平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方面,国内的技术差距就更大。近年来我国微电子获得关键技术的突破,成功开发出863众志、龙芯等CPU。目前,微电子技术进入纳米尺寸和System-on-Chip时代,CPU时钟进入GHz。中国具有较强整机系统设计能力,SOC时代的到来是我国I
19、C产业跨越发展的机遇。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也有所突破,在国际上独立提出并实现了优于现有其它构造性能的40Gb/sDFB+EA带电吸收的分布反应激光器和SOA+EA带电吸收的半导体光放大器。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可调谐长波长探测器,包括Si基和GaAs基垂直腔RCE共振腔加强型和WDM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用的OMITMiC一镜斜置三镜腔探测器。在全固态激光器技术方面,我国在国际上初次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紫外六倍频全固态激光器和宽调谐全固态激光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假如讲在1971年软件为10万行代码,2001年为700万行,软件的高可信已成为新环境下软件系统开发和运行的关键
20、和着眼点。2002年全球软件产值为7000亿美元,中国仅占1.91%,在中国市场的系统软件中,国外品牌占95.3%,。这一状况目前有所改变,中文处理软件保持国际领先,我们自行开发了服务器操作系统,实现了桌面Lunix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国产Office办公软件产品获得进步,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移植缺乏。今后,电子政务的推开和开放源代码将为我国软件发展带来史无前例的机遇。中国有用户规模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目前普及率也仅是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现有网上使用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终端的关键技术基本依靠国外。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时机,由中国提议并得到国际电信联盟ITU
21、和3G标准化组织3GPP通过的TD-ST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成为国际3G三大主流标准之一,它采用时分双工TDD形式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天线技术,目前正在进行的规模应用技术试验已表明,其频谱效率优于采用频分双工FDD的另外两个3G标准WCDMA和DMA2000。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普及应用推动了无线技术的发展,从无线局域网WLAN扩展到无线城域网WMAN,而WLAN/WMAN应用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认证与安全。我国提出的WAPI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构造标准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性能上优于802.11i国际标准。此外,我国提出的CDMA技术以其优良的性能价格比领先于其他无线接入技术,成为
22、我国农村“村通工程的首选式。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我国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的推广获得了国际大学奖和企业奖,农业信息化示范系统及其应用获得了联合国的奖励。我国开发了“用于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系统构造和通信规范,被列入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工业自动化的现场总线领域有了国际认可的核心技术。信息技术在产业的应用能够浸透到从设备控制、经过管理、生产制造到企业资源优化和决策支撑的各个环节,有很大的开发和应用空间,在这方面,鞍钢是一个应用信息技术改造老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很好的例子。微纳技术正在重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传统微电子技术邻近极限;集成电路技术十年内仍可能推拿尔定律增长;集成器件由单纯
23、追求性价比正在转向追求功耗比的技术创新。软件技术发展需要新思想应对新需求。软件的运行环境已经从传统的单机环境发展为网络环境,用户数量和复杂程度剧增;需要解决可信性问题、多核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执行效能墙问题、基于语义的信息资源聚合和互操作;下一代互联网、网格技术、软件中间件技术、Agent技术、本体技术和云计算异军突起;软件加速向开源化、智能化、高可信和服务化方向发展。三、发展趋势与瞻望发展向高性能方向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脑建立在微电子的基础。微电子摩尔定律: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左右翻一番。根据最新的研究,已获得突破性进展,每12个月翻一番。在20世纪50年代,面积0.1平
24、方英寸的硅只能安装的电子部件,如今超过30000。如今,人们普遍同意,微电子技术进入后光刻时代“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在将来可能使计算机更微观的整合,更快的基础,导致一场在该领域的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更有效。纳米技术制造的高效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计算机效率万次,并且能够产生更高效的宽带网络,海量存储设备。2、较小的纳米机器能够缩小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经利用纳米技术来产生一个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技术采用微型计算机,机器人有一个主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机器人能够工作在绝对风险或人类不能,它能够内完成一个核反响堆故障处理的环境条件下,可以以使用这种技术的原子和原子重新排列的交付。3、更奇
25、怪。装备试验方案纳米芯片植入人体,通过细胞没有训练,你将能够驾驶飞机和接收信息。微电子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将会产生一系列崭新的学科和经济增长点,除了系统级芯片外,量子器件、生物芯片、真空微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等都将成为21世纪的新型技术。估计到本世纪电子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自旋和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就会出来,你能够模拟人类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总之,它能够预测,微电子科学和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构造和功能向高集成度,高速,低功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光电子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1、半导体超晶格材料和量子阱构造与器件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量子阱超晶格材料由于存在室温激子,使量子
26、效应器件具有重要的非线性光学特性,据此可制作光开关、光存储、光逻辑等多种功能的量子效应器件。2、由于谐振量子电动力学效应的发现和垂直腔面发射二维激光器的问世,使谐振腔原理论和器件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并使1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制作100万个激光器成为可能。3、非线性一波光学的发展,在光纤通信上产生几项重大成果:掺稀土光纤放大器、光纤孤子通信、高密度波分复用技术和光纤光栅技术,采用全光通信系统,传输速度可到达100Gb/s以上,将加速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4、光子晶体和光子材料有新进展和新突破,用光子晶体可制成各种光子控制器件。有机聚合物在光电子领域的应用获得突破性进展。例如,第一个聚合物光子集成回路
27、于几年前问世,可实现112个外表法线三维光互连。5、光子集成时21世纪光子器件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集成电路的发展类似,将来的光子器件无论是-族半导体光子器件、聚合物光子器件,还是微光子器件和硅基光电子器件也必然以集成为方向才能知足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利用二分光学方法,可进行光学功能集成,初步实现分束、整形、阵列、校正、扫描、相干合成和光互连等功能。6、在对光子的控制上,光的压缩态和光子数态将噪声压缩到低于量子噪声,为超高精度、超微弱信号测量和保密通信带来新的前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朝着多极化方向:21世纪,计算机向超高速,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步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来量子、光子和分子计算机将具有
28、感悟、考虑、判定、学习以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使计算机进人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新型计算机将推动新一轮计算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超高速,高性能的IBM计算机已经到达了300多万亿次每秒峰值。美国计划在2020年之前开发的千万亿次计算机。限制从量子理论引入到计算机,其运行速度是1051次/秒,内存高达1031位。小型化,集成芯片面积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特征尺寸越来越小,片上系统日益完善。集成系统是21世纪初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重点。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已经出现了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块或微电子芯片上的集成系统或系统集成芯片SOC。智能化,为适应时代需求,科学家提出了
29、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它是一种有知识、会学习、能推理的计算机,具有能理解自然语言、声音、文字的能力,并且具有讲话的能力,使人机能够用自然语言直接对话。它还能够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思维、联想、推理,并得出结论,能够解决复杂问题,具有聚集、记忆、检索有关知识的能力。智能计算机突破了传统的冯?诺依曼机器的概念,舍弃了二进制构造,把很多处理机并联起来,并行处理信息,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它的智能化人机接口使人们不必编写程序,只需发出命令或提出要求,计算机就会自动完成推理和判定,并且给出解释。超高速计算机采用平行处理技术改良计算机构造,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计算
30、机运行速度。超级计算机通常是由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能完成普通计算机和服务器不能计算的大型复杂任务。并行处理技术将继续迅速发展,计算机性能平均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产品构造从以计算机为核心转向以因特网网络设备为核心;存储设备在系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存储技术向海量存储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使计算机、通信、家电融为一体,语音与手写识别技术及数字图像交互技术已走向实用化。在日本,集成电路的使用,电视包括存储设备和信息采集压缩按钮小的芯片上获得的初步成功。他们准备再压缩到药片大小,甚至片放置在病人的身体检查设备所设想的,直接观察病人的病情。这些预测,实际示人的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的IT发展
31、也表明,IT离“成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表现:1、无线网络的普及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合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能够通过笔记本电脑或其他计算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高速网络,而无需使用电缆。Wi-Fi技术将允许个人网络通信能力,这是一个深入的社会进步。2、能量无限扩展网络技术的应用,电脑能源无限扩大,信息资源最充分的利用。由于每个独立的累计电量的网上植入一个设计良好的网络;值越大,接触网络的微机,它是比拟有用的气力强;互联网工作,个人电脑是不使用的,但在一个单一的能源无限扩张的宏大的计算机使用。不仅如此,将来网络的发展是分布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宽带多媒体无缝地连
32、接在任何一个地方的服务,用户能够使用任何的访问,访问的任何数据库和网络。同时能够进行维护和任何用户的任何方式的沟通沟通。此外,该网络将去超越地球的太阳系和超越引进的空间。3、功能逐步改善由于传统网络的技术和基础设施,网络的安全性,规模,业绩和业务能力有缺陷的限制,将来的网络将一定向更大,更快,更及时,更安全,更方便的方向发展。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核心技术在2006年9月正式确认的状态,在下一代互联网在中国的领先地位在世界上,也标志着中国占据世界将来新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和建设的地方。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4重大突破核心技术的结果,其中三个属于国际首创,不仅建立了下一代互联网领域的领先地位
33、,具有的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彻底摆脱依靠国外主要的互联网技和产品,同时确保国家安全,在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术。从以上各个方面综合来看,信息技术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1、高速大容量。速度和容量是严密联络的,随着要传递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高速大容量是必然趋势。因而从器件到系统,从处理、存储到传递,从传输到交换无不向高速大容量的要求发展。2、综合集成。社会对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要求信息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因而收集、处理、存储与传递的结合,信息生产与信息使用的结合,各种媒体的结合,各种业务的综合都体现了综合集成的要求。3、网络化。通信本身就是网络,其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发展,计算机也越
34、来越网络化。各个使用终端或使用者都被组织到统一的网络中,国际电联的口号“一个世界,一个网络。固然绝对了一些,但其方向是正确的。四、课程体会总结通过对这个学期信息科学技术概论课的学习,我获益匪浅。这门课程让我对本专业有了一个全局的认识和把握,有助于我在后期正确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以及沿着正确的方向补充课外知识以及学习专业技能,减少一些迷茫,避免走歧途、绕远路。这门课程有助于我对大学生活做出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规划,让大学生活变得愈加丰富多彩,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有助于我深入地认识社会对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明确本人的就业方向。通过专题讲座的讲述,我大致了解到当代信息科学的一些高端技术,对各种信息
35、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有了明晰的认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每种专业学科的就业前景、发展趋势,对我们以后的就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增加对电子信息专业的认识,避免盲目的学习。课程学习经过中,使我对以后的学习有了大致的了解,让我看到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际应用以及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增加了我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让我们提早做好准备,明确本人的方向,并引发我们对就业的考虑以及对将来人生道路的规划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分析,我们了解到信息技术是多分支、宽领域、内容丰富、社会影响深远的热门学科,竞争也比拟剧烈,所以要想在就业时略胜一筹,不仅需要专心学习理论知识,丰富本人的阅历,另外还要多做实验,多一些实践,也就多一份经历,多一份就业时机。通过各种实验的实践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深入认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验经过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考虑分析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余时间要学会合理安排,应该自学一些相关知识,以充实和丰富本人,并积极参加一些科创活动,从中不断积累经历,提高本人的能力,不断的超越自我。参考文献1、董言治、阎毅,电子信息技术导论2、杨杰、张中洲,电子信息工程概论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电子信息学科发展报告4、孙钟秀,电子信息技术5、中国电子网,文档视界2022/4dc77192f121dd36a22d8214bhzdzydikhe.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