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与主题教育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两篇.doc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与主题教育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两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与主题教育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两篇.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与主题教育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两篇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与主题教育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两篇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市委办公室通知要求,我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并经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山区面积占 85%,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89 万亩、果品
2、种植面积 42 万亩、蔬菜播种面积 16.5 万亩;金银花 65 万亩,产量占全国的 60%以上,交易量占全国的 80%,是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加工集散基地。先后获得中国金银花之乡、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称号。(一)品牌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培育了金银花、山楂、黄梨、黄桃 4 个区域公用品牌。镇被评为中国罐头特色小镇,形成了“有罐头的地方、就有地方的罐头”品牌效应;“康发” “奇伟” “蒙水”三大果蔬罐头品牌、“蒙山鹰窝峰”特产品牌成功入选首批省百佳知名
3、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 “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 120 个,金银花被国家工商总局列为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十大精准扶贫典型案例,金银花产业累计带动全县 7942 户、12918 人脱贫。(二)特色标准农业稳步发展。围绕金银花中药材、果品等特色产业,通过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战略、电商化营销”四化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县培育市县级优质农产品基地 131 个,总面积发展到 39 万亩;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 53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 17 家。着力培育壮大金银花产业,规划建设投资 8 亿元占地 1000 亩的大型金银花市场交易中心,充分运用市场手段调节稳定金银花价格,保护金
4、银花种植户利益和金银花道地中药材品牌,金银花交易价格大幅提升。(三)农村电商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力推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实施“农村淘宝”项目,我县成为全省第一批“农村淘宝”试点县、山东省第二批电子商务示范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大力实施“一园四平台”工程,带动罐头、金银花等产业线上线下销售并行。目前,京东、淘宝等 40 多家企业在设立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发展到 52 家,快递物流公司 28 家,全县电商年交易额达 23.8 亿元。利用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和无车承运物流,有效解决了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最后一百米”的问题。(四)农村
5、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按照项目化管理、成果共建共享的思路,近三年县财政共安排 2.2 亿元奖补资金,专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奖补,全县村庄街巷硬化“户户通”村庄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河长制,开工建设了总投资 15 亿元的浚河水利工程,完成全县 177 个汪塘生态化治理,民生水利、农村饮水、水土保持、防汛抗旱项目稳步推进。加快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完成10.4 万户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任务,建起了横到边、竖到底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加快农村书屋建设,农村文体活动广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五)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稳步推进。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景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6、积极做好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规划,不断推进旅游惠农富农。重点实施投资 200 亿元的沂蒙国际旅游城、投资 100 亿元的唐村水库和丰山高效农业综合体项目、投资80 亿元的吴家庄水库旅游综合体项目,启动了天宇自然博物馆搬迁工程,成功举办了中央美院和全国主流媒体写生采风等活动,荣登“2017 最美中国”榜单,被评为“全域旅游创建典范城市” 。截至目前,全县发展好客山东星级农家乐 21 家,乡村旅游酒店、农家乐 200 多家,旅游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六)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 71 个试点村改革和 970 个独立核算村集体产权制度
7、改革。加大惠农扶持力度,落实小麦直补面积 20 万亩、小麦政策性保险 20万亩、花生保险 5 万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3.1 万户、5 万人实现脱贫。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放城乡低保等各类救助资金 2 亿元,惠及困难群众 9 万余人。积极培育新型农民,累计培训农民 2000 人次,发展种植业专业大户 8000 余户,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基础。(七)精神文明风尚润泽乡村。以乡村文明行动为抓手,通过道德建设、移风易俗、文化活动,持续深化提升四德工程建设,大力倡树学习好人、学做好人、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倡导孝善文化建设,设立“扶贫孝善养老基金” ,推进孝善养老工作,形成“家庭主体、子女主力,政府引导、
8、社会参与”的新型农村养老体系。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深入持久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在全县村居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完善丧事简办“十五条” ,全面推行殡葬惠民政策,使淳朴民风与乡村之美相映成辉。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了覆盖县镇村党组织的党建可视化信息平台,深入探索组织活动、村级审计、党务巡查、信息技术、执纪问责“五个延伸” ,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探索村级经济责任审计、 “雪亮工程” ,农村治理更加规范有序。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受地理环境制约严重。山区面积占比较大,在集中连片发展、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等方面受到制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环境的变化,部分山区内向封闭型农业
9、经济离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距甚远,造成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弱化,加大了传统农业结构优化升级难度,影响了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加剧了区域性农业人口老龄化形势等。二是“新六产”发展步伐较慢。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品牌带动能力不强,科技投入较低。全县 53 家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70%的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下。全县 1500 多家新型经营主体大多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带动能力不足。全县共有国家级驰名商标 2 个、省级著名商标 10 个、地理标志品牌 4 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 个,但品牌使用效率偏低,优质高价效果不明显。三是部分村居基层组织薄弱。部分村居干部老龄化严重、后备
10、人才匮乏,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缺少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和办法,个别村干部甚至存在违纪违法等现象。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单一、后劲不足,全县 515 个村中有 165 个集体经济薄弱,占全县 32%,严重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村两委”干部工资报酬较低,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服务效能。四是乡风文明建设创新不够。四德榜评选作为科学发展考核内容,存在重复上榜、敷衍了事等情况,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孝善养老工作覆盖面过窄、没有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积极性。红白理事会发挥作用不明显,移风易俗宣传不够到位,殡葬市场整治不彻底,大操大办现象仍有发生。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
11、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三、2020 年的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绿色发展为导向、结构调整为重点,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主要预期目标:到 2020
12、年,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 75 家,农民合作社 2000 个,家庭农场 100 个,初步建成休闲观光农业体系。加速三产融合,全县“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个数达到 130 个以上,金银花知名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 18 亿元,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社会影响,提高品牌价值及产品市场占有率,推动农民增收。加快“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布局,地方罐头小镇、仲村手套小镇、郑城流峪金银花小镇、颛臾水镇、国际石材城等特色小镇建设初具规模。建设覆盖全县一半以上镇街的水厂和供水管网,初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 70%以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接待
13、游客 780 万人次、增长 230%,旅游总收入 82 亿元、增长260%。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省定重点贫困村、市定库区村、脱贫任务较重村全部达到“四联八建”的标准要求。四、2018 年主要工作措施和重点任务(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农产品深加工、有机农业、山林经济、全域旅游等产业,生态环境、中药材、旅游资源等优势,在转型升级上谋出路,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积极发展配套经济。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标准园区、特色园区、精品园区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打造郑城镇、流峪镇、铜石镇、白彦
14、镇、临涧镇等金银花生态基地,保太镇、温水镇、郑城镇等 3 个丹参标准化种植基地,地方镇、铜石镇、郑城镇、保太镇等 4 个山楂生态基地,重点提升建设武台镇葡萄基地和卞桥镇滩汪湖设施蔬菜基地 2 处现代农业园区,在浚河沿岸建设集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1 处。新增优质农产品基地 1 万亩,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 5 万亩,创建市级现代农业标准园区 3 个,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20 个,不断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和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突出特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品牌。树立商标兴农、品牌兴农意识,继续打造“金银花” “天宝山山楂” “武台黄桃”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加快推进县
15、特色农业(金银花)平台建设项目。积极申报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创建金银花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全力做好“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共用品牌”和“全国金银花知名品牌创建区”工作。统筹“产自临沂”品牌,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地方品牌,新申请注册“山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 1-3 个。举办好中国金银花文化艺术节、武台桃花节、九间棚梨花节、临涧大樱桃节等涉农节会,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农贸市场建设,推进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和农校对接,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鼓励支持企业开设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参加农业展、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等展销促销活动,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三产融合,不断拉
16、长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和效益链。以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为重点,鼓励工商资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产业链合理分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继续打造“山东省特色产业镇” “全国水果百强县” “中国罐头第一镇” “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围绕现代果业、设施蔬菜、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建设,引导康发食品、奇伟罐头、玉泉食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优势主产区集聚发展,发挥其引领作用。强化服务功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发
17、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80 家、家庭农场20 户,新创建家庭牧场 3 个、市级以上畜牧业示范合作社 4 个、市级以上农机合作社 1 家,提高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主体的组织带动、专业服务和开拓市场能力。(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因地制宜,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融合。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利用 PPP、项目融资等模式,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财力优先安排农村农民最急需、受益面广、公共性强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通信、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推进水利工程向农田、农户、城镇周边
18、延伸,实施覆盖广大城镇和农村的供水体系、农田排灌体系、城乡防洪体系和水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完成安全饮水“贫困村村村通,贫困户户户通”工程。加强为农服务中心、县级农业服务公司、 “社村共建”项目建设,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新增农村电商服务网点 100 个。二是发挥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旅游“百亿工程” ,抓好以沂蒙国际旅游城和浚河休闲游憩带为主的旅游区建设,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和旅游小镇。投资 40 亿元,建设唐村湖休闲养生度假区、西山旅游综合体、大殿汪古村落旅游综合体、海螺寺休闲养生综合体、大夫宁水库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投资 10 亿元,改造提升彭泉慢游谷九间棚观音山旅游
19、区和九间棚苏家崮红色旅游线路,开发建设观音山崮顶艺术区、昌里水库飞行乐园、马家崮旅游区等旅游项目,打造集山地风光、田园花海、溶洞探奇、汽车营地、水上运动、健身骑行、红色旅游、乡村休闲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片区。推广“旅游+” “生态+”等模式,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采摘体验园等现代农业综合体,完善道路、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开心农场、精品采摘园、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重点推进九间棚村、南武城村、白龙泉村、金圣堂村、龙泉村、油篓村、桃峪村、桃沟村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乡村旅游文化大观园,将建
20、设成为新兴乡村旅游度假胜地。充分争取财政奖补资金,全力推进旅游特色镇、特色村建设,争创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1 家、开心农场 2家、精品采摘园 5 家。三是生态优先,打造宜居宜业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形成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城镇建设新格局,把特色小镇打造为承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创业新空间、城乡融合新平台、产业集聚新载体、人文风情新亮点、旅游休闲新去处。积极申请上级环保资金,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配套污水收集管网,进行废弃汪塘整治、小型湿地建设、社区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农村饮
21、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积极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规划完成 13 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改建升级、8 处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项目和 1 处特大型沼气建设项目的任务。(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一是加强基础投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和使用,扩建提升 8 处镇街综合文化站、100 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为 40-50 家省定贫困村活动室统一配备电脑、书橱、图书、活动音响等器材设备,实现全县 80%以上的贫困村建有文化活动室,
22、努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扎实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 ,全年放映场次不少于6000 场,组织举办文艺汇演、书画艺术展览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500 场,演出场次向 89 个省定贫困村倾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二是发挥地域特色,留住乡村记忆。大力弘扬“开放、创新、厚德、担当”的精神,深入挖掘曾子孝道文化、九间棚红色文化、天宇自然博物馆科普文化等文化品牌,进一步提高文化的影响力。立足各镇街文化特色,运用“互联网+文化”思维,深入推进金银花节、樱桃采摘节、广场文化艺术节、非遗传承等活动。建设打造乡村记忆工程载体,加强乡村历史展示,做好大殿汪等古村落的开发、保护与利用,增强历史纵深感
23、。三是实施典型引领,倡树文明新风。巩固移风易俗工作成果,全面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开展殡葬市场集中整治,实现公益性公墓镇街全覆盖。设立 1000 万县级孝善养老基金,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在 70 岁以上老人中全面推开孝善养老工作,建立新型养老孝老敬老体系。倡导“树新风、弃陋习” ,广泛评选宣传各类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最美人物,组织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建立模范好人礼遇办法和困难道德模范帮扶措施,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随先进的良好风尚。四是推广志愿服务,弘扬良好社会风气。统筹城乡志愿服务发展,把农村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环境整治、扶贫攻坚、助老助残扶幼、新型农民培育结合起来,建成志愿服务示范站
24、 60 个,实现镇村志愿服务队伍、项目、站点全覆盖。注重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利用培训、比赛、进修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积极扶持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遗传承人,着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大网格化党组织建设力度,在农村、社区生产生活一线完善提升便民服务平台,整合服务资源,提升社区服务中心,构建服务新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新一轮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对软弱涣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乡村 振兴 战略 调研 报告 主题 教育 脱贫 攻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