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1闸北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docx
《上海市2021闸北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2021闸北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2021闸北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2021年上海市闸北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造化钟神秀,。(望岳)2、_,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3、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4、予谓菊,。(爱莲讲)5、,气象万千。(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滋去,萧萧班马鸣。6、诗中“班马的意思是。(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以送别环境之清雅,衬托友人间友情之高雅。B颔联用“孤蓬比喻漂泊无定的友人和本人。C颈联将浮云和落日拟人化,表达对友人的关切。D尾联以萧萧马
2、鸣之声传依依惜别之情,令人回味。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织,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8、上文节选自“唐宋八大家之一_人名所写的文章()(篇名)。2分9、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老人小孩为代表,写游人之乐,更能凸显滁州百姓生活安宁富足。B.太守宴席的最大特色是融于山水、就地取材,以泉代酒也足可醉人。
3、C.宾客的喧哗充分体现了“宴酣之乐,与太守的沉闷构成鲜明的比照。D.“太守醉也既因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也因本人年事已高、精神不济。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12分俗以喜人面1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2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3,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注释面:当面。2jy: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3直道:正直的方式。事:对待。1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外官不易为汝言亦不
4、为无见12、用当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3分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_13、京官讲“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是由于_,本文挖苦了那些_的人。5分二、当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8分柳和折柳赠别中国古人送别时,经常折一截青青的柳枝送给远行的友人。(三浦黄图-桥)有这样的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后来,人们经常用“折柳作为送别之词。在中国古代抒写离情别绪的文艺作品中,“折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甲,甚至一些惜别远怀的乐曲,也以“折柳为曲名,比方“乙。古人为何要在送别时折一段又轻又软的柳枝呢?一是由于“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这种风俗最
5、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丙,借柳条随风飘扬,似牵衣人,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情。二是由于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里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三是由于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古人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的生根发芽,好似柳枝之随处可活。其实,古人折柳赠别,赋予柳树种种感情,其文化源头是他们对于柳的崇拜。在中国古人看来,青青的柳树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界的植物,而且还是一种象征物。中国古代的神话中,太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古人以为太阳正是在有柳树的山谷里得到了生气,获得
6、了气力,第二天早上才能那么新鲜、光明、暖和,从东方升起。另外中国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送葬的灵车都能够称作“柳。这也曲折反映了古人希望死者能像“柳一样,获得再生。柳树在中国古代还经常被用作消灾祈福的工具:正月里,门前插一支杨柳,能够挡住百鬼;有些地方以为柳枝能够驱除蛇蝎等毒虫;满族的巫师萨满们用柳枝祛除鬼怪;白族新婚的家庭以柳驱邪。很多地方有清明戴柳的风俗,以为这样能够使全家安康;满族祭祖时还用柳枝蘸水洒在儿童头上,这是向孩子赐福。由于中国古人对柳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们送给远行之人的一段柳枝,固然谈不上尊贵,却包含着殷切而深远的祝福-祝远去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顽强的而蓬勃地生存和发展;祝远去的
7、人一路平安,来日幸福。14、根据上下文,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诗句依次应该是()3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ABCD15、第段加点词“这样的认识是指:1_2_4分16、古人折柳赠别的原因是:1_2_3_17、本文是从“折柳送别的_、原因和_等方面来介绍古人“折柳赠别这一风俗的,文章的讲明顺序是_。18、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详细说明理由。5分为何呢?这要从柳树本身的特点讲起: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断了能够重新生长,倒着插,横着插都能够存活。每到冬去春来,柔弱的柳树总是最先吐出小小的嫩芽。柳树顽强的再生力、旺盛的生命力给特别重视草木的
8、古人留下了深入的印象。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2分挖笋记好友相约,今年我们两家又一起挖春笋。来得早了,笋还少,人却很多。为了找笋,人们三三两两地,这里挖挖,那里刨刨,恨不得掘地三尺,将笋一网打尽。我也不例外。凡有竹叶拱起的地方,我必手脚并用,一探究竟,实在称得上心无旁骛。不知不觉地,我在林中越走越远,还不时蹲下来,翻开一层层灰黄的、快腐烂的竹叶,甚至翻起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不晓得竹林里哪来的那么多石头?。一不小心,惊扰了睡在叶下、石缝的小虫、蚯蚓。突然暴露在天光下,吓得它们扭作一团,抽出身来,便惶惶逃走。它们不知道,其实我被吓得更惨!只听“嗡地一声,头皮发麻,一身毛毛汗。欲待求援,然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2021 闸北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 2021 闸北区 初三 语文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