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财政法律制度.docx
《第四章 财政法律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财政法律制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在本书中的重要性最低。考点较少,分值一般不会超过10分。主要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定题。主要考点为:国家预算的构成、预算管理职权划分和预算组织程序,政府采购的执行形式、当事人及方式。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收入收缴与财政支出支付方式与程序。第一节预算法律制度一、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我国预算法律制度由(预算法)、(预算法施行条例)以及有关国家预算管理的其他法规制度构成。(一)(预算法)(预算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预算法规的基本根据。(二)(预算法施行条例)(预算法施行条例)是行政法规
2、,由国务院制定。二、国家预算(一)国家预算的概念国家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在一定期间内预定的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根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为了实现政治经济任务,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反映。我国的预算收入采取税收等形式,是社会-义经济的内部积累;我国的预算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和国防、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社会福利等各项事业。(二)国家预算的作用国家预算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财力保证作用。国家预算既是保障国家机器运转的物质条件,又是政府施行各项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效保证。2.调节制约作用。国
3、家预算作为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实行宏观控制的主要根据和主要手段。国家预算的收支规模可调节社会总供应和总需求的平衡,预算支出的构造可调节国民经济构造,因此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直接的制约作用。3.反映监督作用。国家预算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预算收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水平,预算支出反映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因而通过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便于监督和把握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而采取对策措施,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三)国家预算的级次划分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构造是根据国家政权构造、行政区域划分和财政管理体制要求而确定的。我国的
4、国家预算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共分为五级预算,详细包括:1.中央预算;2.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3.地市级(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4.县市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5.乡镇级(乡、民族乡、镇)预算【注意】对于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能够暂不设立预算。(四)国家预算的构成我国的国家预算,根据国家政权构造和行政区划的不同,能够分为中央预算、地方预算、各级总预算和部门预算、单位预算。各级预算都要实行收支平衡的原则。表4-1国家预算的构成四、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国家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一)预算收入预算收入划分为中央预算收入
5、、地方预算收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分享收入。1.中央预算收入是指根据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纳入中央预算、地方不介入共享的收入,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根据规定向中央上解的收入;2.地方预算收入是指根据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纳入地方预算、中央不介入共享的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和中央根据规定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收入;3.中央和地方预算分享收入是指根据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对同一税种的收入,根据一定划分标准或者比例共享的收入。【重点提示】注意中央预算收入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根据规定向中央上解的收入;地方预算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和中央根据规定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收入;(二)预算支出预算支出划分为中
6、央预算支出和地方预算支出。1.中央预算支出是指根据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由中央财政承当并列入中央预算的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和中央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2.地方预算支出是指根据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由地方财政承当并列入地方预算的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和地方根据规定上解中央的支出。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详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上级政府不得在预算之外调用下级政府预算的资金,下级政府不得挤占或者截留属于上级政府预算的资金。【重点提示】注意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
7、、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详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而不是批准,此处容易考判定题。五、预算组织程序 (一)预算的编制国务院应当及时下达关于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编制预算草案的详细事项由财政部门负责部署。1.预算年度我国国家预算年度采取的是公历年制。(预算法)规定: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各预算活动的主体都必须根据法律规定的时间要求及时地编制预算。2.预算草案的编制根据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应当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进行编制。表4-3预算草案的编制根据3.预算草案的编制内容表4-4预算草案的编制内容 (二)预算的
8、审批由于各级预算的审批具有时效性、级别性、程序性和严肃性,(预算法)对预算的审查和批准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预算的备案是指各级政府预算批准后,必须依法向相应的国家机关备案,以加强预算监督,预算备案是与预算审批密切相关的一个制度。预算的批复是指各级政府预算经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之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政府各部门批复预算。为了确保预算的时效性,各部门应当及时向所属各单位批复预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根据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将本级总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核汇总。【重点提示】注意预算的审批、备案和批复是不同的
9、概念。(三)预算的执行预算执行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进入详细施行阶段,各级政府、各部门、各预算单位在组织施行本级权利机关批准的本级预算中筹措预算收入、拨付预算支出等的活动。我国预算执行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国家金库、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预算法)规定,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详细工作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法及时、足额征收应征收的预算收入。有预算收入上缴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必须按照法规的规定,将应上缴的预算资金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库。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必须按照法律和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支出资金,并加强管理和监督。(四)预算的调整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财政法律制度 第四 财政 法律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