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温习之诗歌题材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温习之诗歌题材分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温习之诗歌题材分类高考诗歌鉴赏温习之诗歌题材分类精华导语: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闺怨诗一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闲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清丽洗练。艺术手法:白描、衬托等。抒情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
2、景,热爱祖国河山;抒发对宁静、安然平静、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本人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本人仕途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与老牛承当的耕作任务的繁重极为类似,作者对此极为厌倦。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之情。老牛耕作终有了结之时,希望本人也能早日了却冗杂的公务,像老牛那样释却负重、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思想情怀:此诗借对官场的失望和山林生活的沉醉,充分表现出作者晚年恬静淡泊、乐山乐水、隐逸自在、自得其乐的情怀。二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十分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
3、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而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久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详细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纪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三.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
4、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构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参军行)等;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详细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
5、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如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四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十分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捉住意象,构建图景;捉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
6、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寒闺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战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十分是需要御寒的棉衣。五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
7、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考虑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本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罢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比照,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2.主旨特点: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
8、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3.艺术手法:抒情手法一般是借古讽今,比照,虚实结合历史的繁华为虚,眼前的凋敝,颓败,衰败为实六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捉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抒情手法: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也有比喻、象征、拟人、比照等表现手法。2.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3.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本人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本人对生活的考虑、对人事的评价。4.分析角度:物与人的一样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早梅张
9、胃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咏笼莺清纳兰性德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注释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附录一:1.诗歌中人物形象特点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若山。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
10、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欢;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戚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发挥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很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友人送别、思念故土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
11、(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重要术语集锦: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2.意境特征常用术语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
12、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特点常用术语一般为四字短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3;抒情方法术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4.作者的感情术语:愉悦、愉快、冲动、沉痛、悲愤、悲悼、惆怅、寂寞、孤单、烦闷、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思乡之情、思友之情、忧国忧民之情、关心人民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
13、等二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昌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词:昌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要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曲:又称为词余、乐府。曲昌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