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食品安全法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食品安全法全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食品安全法全文最新食品安全法全文最新食品安全法全文我整理了食品安全法施行细则欢迎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施行条例)已经2020年7月8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下面简称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的政府应当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职责;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分享和食品检验等技术资源的分享。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
2、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承当社会责任。第四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为公众咨询、投诉、举报提供方便;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第五条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国务院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修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制定。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的政府卫生行政
3、部门应当组织同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备案情况向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国务院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通报。第七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除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作出调整外,必要时,还应当根据医疗机构报告的有关疾病信息调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作出调整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结合本行政区域的详细情况,对本行政区域的
4、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作出相应调整。第八条医疗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属于食源性疾病病人、食物中毒病人,或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人、疑似食物中毒病人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疾病信息。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汇总、分析有关疾病信息,及时向本级人民的政府报告,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能够直接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报告本级人民的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第九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由省级以上人民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确定的技术机构承当。承当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监测方案开展监测
5、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并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监测方案的要求,将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报送省级以上人民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下达监测任务的部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收集样品、采集相关数据,能够进入相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或者餐饮服务场所。收集样品,应当根据市场价格支付费用。第十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本行政区域设区的市级和县级人民的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第十一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采集、汇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并向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6、理以及国务院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通报。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一)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根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二)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三)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四)需要判定某一因素能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以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第十三条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五条规定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议,应当提供下列信息和资料:(一)风险的来源和性质; (二)相关检验
7、数据和结论;(三)风险涉及范围;(四)其他有关信息和资料。县级以上地方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协助采集前款规定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资料。第十四条省级以上人民的政府卫生行政、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互相通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相关信息。国务院卫生行政、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互相通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等相关信息。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第十五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国务院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施行计划。制定食品安全
8、国家标准规划及其施行计划,应当公开征求意见。第十六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中选择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单位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提倡由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第十七条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负责审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等内容。第十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报送备案的企业标准,向同级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
9、监督管理、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通报。第十九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执行情况分别进行跟踪评价,并应当根据评价结果适时组织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的政府的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采集、汇总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经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操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经过中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
10、告。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二十条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预先核准企业名称,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后,办理工商登记。县级以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审核相关资料、核查生产场所、检验相关产品;对相关资料、场所符合规定要求以及相关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应当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依法获得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后,办理工商登记。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另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3年。第二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的,食
11、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需要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情形的,应当责令立即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理;不再符合生产经营许可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相关许可。第二十二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建立培训档案。第二十三条食品生产
12、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其检查项目等事项应当符合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第二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法律规定记录的事项,或
13、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进货或者销售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第二十五条实行集中统一采购原料的集团性食品生产企业,能够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实文件,进行进货查验记录;对无法提供合格证实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第二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原料验收、生产经过安全管理、储存管理、设备管理、不合格产品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第二十七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施行控制要求,保证出厂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一)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二)生产工序、设备、储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
14、制;(三)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检验控制;(四)运输、交付控制。食品生产经过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情形的,食品生产企业应当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第二十八条食品生产企业除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进行进货查验记录和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外,还应当如实记录食品生产经过的安全管理情况。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第二十九条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销售食品,应当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络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销售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第三十条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记录食品安全
15、法和本条例要求记录的事项。第三十一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并施行原料采购控制要求,确保所购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制作加工经过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发现有腐朽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第三十二条餐饮服务提供企业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等设施、设备;定期清洗、校验保温设施及冷藏、冷冻设施。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根据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第三十三条对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讲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
16、,食品生产者在采取弥补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能够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弥补措施。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食品生产者召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情况,以及食品经营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情况,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誉档案。第五章食品检验第三十四条申请人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第三款规定向承当复检工作的食品检验机构(下面称复检机构)申请复检,应当讲明理由。复检机构名录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卫生行政、农业行政等部门共同公布。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为最终检验结论。复检机构由复检申请人自行选择。复检机构与初检机构不得为同一机构。第三
17、十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对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规定进行的抽样检验结论有异议申请复检,复检结论表明食品合格的,复检费用由抽样检验的部门承当;复检结论表明食品不合格的,复检费用由食品生产经营者承当。第六章食品进出口第三十六条进口食品的进口商应当持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等必要的凭证和相关批准文件,向海关报关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报检。进口食品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实放行。第三十七条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或者初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进口商应当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提交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获得的许可证实文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进行检验。第三十八条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进口食品中发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未规定且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第三十九条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进行注册,其注册有效期为4年。已经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提供虚假材料,或者因境外食品生产企业的原因致使相关进口食品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撤销注册,并予以公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