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docx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医药当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本专项的总体目的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当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当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当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
2、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8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25个研究方向,经费总概算约为6亿元。1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1.1名老中医和民间医药当代传承研究1.1.1名老中医特色方法技术和重大疾病防治经历研究研究内容:对35名以上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国家评选公布的全国名中医临床诊疗案例进行系统的采集,在统一规范术语、统一数据收集方法基础上,充分利用DME、循证医学以及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法与技术,对每位名老中医的学术观点、辨证施治方法、诊疗技术、用药特点、核心方药以及临床疗效等进行系统研究;
3、并针对当代难治病对不同名老中医诊疗经历、治疗方法、方药等进行系统的比拟分析研究。考核指标:每个项目完成不少于35位名老中医学术观点、辨证施治方法、诊疗技术、用药特点、传承要点、疗效评价的系统研究,提交每位名老中医诊疗经历传承研究报告;系统收集每位名老中医不少于500份最少3个诊次以上、包括疗效评估与随访的完好病例数据;总结构成不少于10种名老中医独特辨证方法、30种特色有效方药或30种特色诊疗技术,并对特色诊疗技术录制成可推广应用的视频资料;完成不少于5种疾病不同中医治疗方法的比拟分析研究。支持年限:20182021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3项有关讲明:鼓励企业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
4、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2基本证候与重大疾病病因病机创新研究1.2.1基本证候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研究内容:选择与重大疾病、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基本证候气虚证除外,系统梳理该证候的历史沿革,结合临床开展证候构成研究、证候的辨证要素、证候要素结合和辨证规范化研究,明确辨证规范,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并开展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验证,总结临床应用规律,讨论当代生物学基础,探索中医辨识新方法。考核指标:完成12个中医证候与某些疾病核心病机相关性的基础研究;以临床试验数据为根据,明确证候临床演变规律;初步明确证候相关的生物学基础;构成可推广应用的中医证候辨识标准和技术方法
5、,进入中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施行年限:20182021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3项1.3基于经典名方与中药大品种的药性理论和复方配伍理论研究1.3.1中药配伍复方治疗理论研究研究内容:选择临床长期应用的经典名方,整合多学科方法开展经方配伍治疗理论研究,诠释方剂配伍理论的当代科学内涵。突破中药复杂体系体外体内关键解析技术,构成组分配伍创制当代中药的技术规范,为中药复方重大新药创制和经方优化提供方法和新药候选处方支撑。考核指标:解析23个经典名方的中药配伍治疗理论和量效关系,建立中药配伍和量效关系研究形式。阐释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体内经过及其作用形式,诠释中药组分配伍的当代科学内涵。完成2个复方配
6、伍新药处方,并提供有效性、安全性、临床适应证的证据。支持年限:20182021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1.3.2中药组学方法学创新研究研究内容:利用细胞系和形式生物,研究机体服用中药后的体内代谢与作用靶点,揭示23种中药药效的机制;通过组学技术获取35种药用物种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等遗传信息,建立基因数据库用于珍贵药用物种基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综合利用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开发分子标记用于中草药的基因组辅助育种和中药鉴定。考核指标:完成35个中药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完成810个中药材品种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库的建立;建立35个中药成分分子鉴定标志,利用基因辅助育种开发34个中药新品种
7、,建立1个药用形式生物研究体系。支持年限:20182021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1.4基于常用腧穴的腧穴特异性和效应机理研究1.4.1经络学讲关键问题的创新研究研究内容:在系统梳理传统经络学讲源流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成果,利用当代科技的多种方法和手段,探索和解释古代经脉与脏腑相关以及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的生物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考核指标:提供若干根据充分、机制创新、能够有效解释经络现象的研究报告。支持年限:20182021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1.5中医“治未病理论构建与辨识方法技术研究1.5.1中医“治未病辨识方法与干涉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的生物学基础研
8、究,完善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体系,研究养生保健的自己调理与外部干涉方法以及效果的评估方法;研发疾病早期发现,早期干涉的有效方法和中医技术体系,研究养生保健与“治未病的服务形式。考核指标:构成不少于10种系列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和1015种中医“治未病疾病早期发现与干涉技术服务包,构建并实践12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养生保健、“治未病的服务形式。支持年限:20182021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2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2.1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优化循证评价研究2.1.1中风、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优化循证评价研究研究内容:针对中医临床优势突出、治疗方案成熟、已经具备一定循证证据的中风、高血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药 现代化 研究 重点 专项 2018 年度 项目 申报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