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必考知识点.docx
《中医内科学 必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 必考知识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1、感冒的基本病因风邪。2、“风者百病之始也出自(素问骨空论)3、感冒一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4、辛温与辛凉的立论出自(丹溪心法)5、感冒与风温的鉴别特征前者少传变、热度低。后者传变、热度高、汗后热复。6、感冒与咳嗽的病机鉴别感冒:肺气失宣、卫表不和。咳嗽:肺气上逆。7、感冒与咳嗽的小病历鉴别特征有表证则属于感冒。8、咳嗽一词出自(内经)。9、“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素问咳论)。10、“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出自(景岳全书)。此立论首先提出者明张介宾11、咳嗽是中医内科的单一病种,也包括西医多种疾病的症状。12、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病理产物性病因痰;
2、火。注意与脏腑失调病因相区别。13、明确哮与喘的鉴别始于(医学正传)明虞抟。提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的鉴别特点。14、“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出自(金匮要略)。是阐述哮病的内容干扰答案常见咳嗽、咳喘、哮喘15、哮喘始见于(丹溪心法)。提出“哮喘专主于痰。16、哮病的病机特征宿痰伏肺夙根学讲,外邪引动。17、哮与喘的关系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18、哮与喘的鉴别:哮多兼喘;喘未必哮哮分寒热;喘分虚实。哮:病名;声响;阵发;呼吸有声;R?;忽然、反复发作喘:症状;气息;持久;呼吸困难;R;陈旧、持续发作急、慢性、拖延性19、哮病的治疗原则发时治标祛痰理气;缓时治本扶正祛邪。20
3、、哮病多责之于肺、脾、肾。喘病多责于肺、肾。21、喘病的虚实鉴别:实证:邪气壅肺;痰浊阻滞。肺气上逆。气急声高、有力、深长;呼出为快;虚证:肺肾缺乏;气失摄纳。肺气上逆。气怯声低、无力、短促;深吸为快;22、喘病始见于(内经)。“肺高则上气肩息(灵枢)。上气指喘证症状。23、“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出自(景岳全书)。24、“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指喘证病机。出自(临证指南医案)清叶天士25、“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喘证治疗原则。出自(类证治裁)清林佩琴26、肺痈始见于(金匮要略)。27、治疗肺痈的代表方剂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提出活血消痈之讲。28、肺
4、痨归纳于传染病范畴始见于(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提出肺虫讲。“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体?。29、肺痨的治疗原则滋阴降火。始于元朱丹溪。30、我国现存首部肺痨专着(十药神书)葛可久31、杀虫与补虚的治疗肺痨原则始见于(医学正传)。32、肺痨与虚劳的鉴别要点肺痨病位在肺,阴虚为主。虚劳病位在五脏,阴阳俱虚,肾虚为要。33、肺胀始见于(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34、痰瘀互结,阻碍肺气肺胀的病机,始见于(丹溪心法)。35、肺胀本虚标实;多与肺、心、脾、肾有关。36、心悸始见于(伤寒杂病论)。37、心悸与怔忡的鉴别:惊悸:症状轻;有诱因;多实;自行缓解;病位浅;功能性。泻实:镇惊安神。怔忡:症
5、状重;无诱因;多虚;持续发作;病位深;器质性。补虚:扶正安神。38、“邪在心,则病心痛见于(灵枢五邪)指胸痹。39、“真心痛,手足青至节?见于(灵枢厥病)。40、提出胸痹分虚、实的分证治疗(玉机微义心痛)。41、胸痹一词始见于(金匮要略)。提出本虚标实学讲。42、胸痹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43、治疗胸痹的原则先标后本;先去邪后扶正。44、不寐(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45、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46、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五大病机“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47、不寐的病机:实证:心火旺盛。肝郁化火;痰热扰心;心火旺盛。虚症:阴虚火旺或气血缺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内科学 必考知识点 中医 内科学 必考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