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完整版)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完整版)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教育的概念: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3、当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互相浸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
2、历教育的界线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沟通.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敏.P7(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P7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3、P86、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涉,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施行;(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当代教育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当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记)成书于战
4、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教育学雏形)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请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P1314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挖苦;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如今(理想国)中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如今(政治学)中2、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1592-1670)的(大教学论)的出版(
5、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教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德国)提出:以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卢梭(法国)代表作(爱弥尔)。宣扬自然主义教育裴斯泰洛齐(瑞士)以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根据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气力。洛克(英国)提出了“白板讲,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P17创始人:德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第一本当代教育学著作。奉献: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把教学
6、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教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老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著作P18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年1952年)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以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历的经过。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3、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7、)的第一人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场尝试编写具有中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布鲁纳的课程构造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以及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入的影响。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怎样制约教育的?(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如今哪些方面?P24(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主要途径
8、)(2)教育是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气力;(3)教育能够促进民主.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生;(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推进科学体制化(3)具有科学研究功能
9、(4)具有科学技术研究功能第四节教育与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或观念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构成的。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指个体从生命开场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经过中,不断发生的变化经过,十分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经过。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1)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以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气力;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
10、用。(2)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讲(3)多因素互相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以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互相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欲速不达、“凌节而施违犯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犯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
11、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张的。(2)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4)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P5253(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2、3)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点1、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P542、教育如何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P55教育提高人们对本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主体地位及尊严.教育教给人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怀疑知识技能.使人们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3、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理。4、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13、,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靠,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己意识的觉悟,独立精神的加强。5、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P57总体上: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构成正确的自己意识和理想自己。详细讲:(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入的情感体验;(4)在自己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构成较正确的自己认识,使学生把握评价自己的多维标准。6、青年期是个体身心
14、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高中阶段思想-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第四章教育目的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P59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意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或讲核心问题,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作用:导向作用、鼓励作用、评价作用。3、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的3课程的课程目的(4)老师的教学目的三者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的与教育目的、培养目
15、的的关系是详细与抽象的关系。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根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讲基础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讲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5、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教育目的反映出的基本精神:P67(1)、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要坚持政治思想
16、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6、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讲素质教育的本质)(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7、为什么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P70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
17、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形式、不同的评价方案,进而把学生的差异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8、为什么讲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P70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及大量详细知识,但决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擅长把握时机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本人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9、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当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第五章老师与
18、学生第一节学生1、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如今哪些方面?P73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学生的社会地位怎样?传统认识:整个社会没有把青少年儿童看作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儿童或学生在社会上处于附属和依附的地位,儿童对于双亲或学生对于老师要绝对服从,社会上存在鞭挞、体罚儿童或学生的风俗。当代教育思想:由于中小学生属于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而,中小学生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不仅享有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在某些权益方面遭到特殊保护,如身
19、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以及在教育经过享有的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家长要做到:(1)成认和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2)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2、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哪些?P76(1)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明义权、荣誉权等。(2)受教育权,包括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的教育意义:学生具有依靠性和向师性,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权威性,这是老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但学生对老师的依靠并不是盲从,学生是学
20、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同的特殊素质及个人的独立意志。老师只要在尊重并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合理并巧妙运用本人的权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老师不珍惜甚至滥用权威,将阻碍学生的发展。第二节老师1、老师职业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职业?(1)是一种专门职业,老师是专业人员;(2)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老师是教育者。2、老师职业的本质(或讲老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3、老师职业的特点是什么?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老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6种: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4、老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教育学 考试 大纲 重点 梳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