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学原理部分真题整理.docx
《333教育学原理部分真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3教育学原理部分真题整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33教育学原理部分真题整理一、教育原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讨论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家、著作、思想、理论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阶段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二、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质的规定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是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的基本要素涵义、地位、作用教育者受教育者中介系统3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当代教育的特点4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是指但凡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
2、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一定的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的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2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作用越来越大四、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2教育的社会功能1.变迁功能经济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文化重
3、要,只能通过传递保留,教育成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为文化选择提供丰富原料,教育提高文化主体的素养,对文化进行择优。教育者为受教育者选择文化内容,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在当代教育中,教育者对文化素材再加工和再创造。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再创造活动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生态2.社会流动功能涵义: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删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指挥才能,实现人生抱负。1)流动方式:按流向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和纵向流动功能。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和训练,
4、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中作水平的流动,即能够根据社会需要,结合个人的意愿与可能条件更换工作地点、单位、任务,改变其环境而不提升其社会阶层或科层构造中的地位。纵向流动功能: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和挑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构造作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改变了社会层级地位和作用。2)促进社会流动的原因。由于通过教育能够提高人的学历、能力和人格,创造了能够流动的条件和可能。在现代重要意义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教育与我国社会-义建设地位与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五、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概念:即至教育要到达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
5、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广义:是指对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层次构造内容构造2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讲3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概念及其互相关系六、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2当代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当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3我国现行
6、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七、课程1课程概述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是对课程目的、教育经历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详细化经过。1课程目的的设计;课程目的是课程施行应到达的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预期结果,是对培养目的的详细化。课程目的对学生素质的规定,能够详细化到量的层次和质的层次。根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课程目的设计的基本问题:课程目的的详细化与抽象化问题、课程目的的层次与构造问题。完好体系:结果性目的、体验性目的、表现性目的。2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
7、内容设计是课程内容设计的核心,一般包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两个方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包含间接经历和直接经历两种性质的知识的内容。因而,对不同性质和形态的知识内容选择的规则不同。a.间接经历的选择间接经历的选择需要种种科学的基本事实、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各门科学的性质不同,基础理论知识的选择需要处理好理论性与运用性、艺术性与工具性,以及基础知识与知识更新之间的关系。B.直接经历的选择选择根据: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需要根据生活逻辑,照顾学生现实生活逻辑。至少涉及三个方面:学生处理与自然事物关系的直接经历,学生认识和处理与自己关系的经历,学生处理
8、与别人、社会关系的直接经历。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内容采用何种逻辑形式编排和组织,直接影响课程内容构造的性质和形式,制约着课程施行中的学习生活方式。除去主义内容的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还应处理好下面逻辑组织形式的关系。A.直线式与螺旋式第一、直线式是指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第二、螺旋式是指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B.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第一、纵向组织是指根据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详细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提出的一种组织形式。第二、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知识
9、界线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发展的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根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根据发展心理学从人的成长经过角度提出的。C.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第一、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络来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是指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第二、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统一,本质是在课程观上把学生与课程统一起来,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特征和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特征,编排城既区别于原有科学构造,又有别于学生的完全经历复制式的课程内容体系。3课程改革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八、教学一教学概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33 教育学 原理 部分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