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概论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概论考试重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药概论考试重点1.绪论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学思维方法:援物比类,司外揣内,试探与反证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2.阴阳五行五行特性:木:木曰曲直,木具有能屈能伸、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特性,用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及现象火: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性土:土爰稼穑,土具有播种和收获的特性,是孕育、长养、承载万物的基础金:金曰从革,金具有坚劲、清肃、收杀的特性水: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万物,向下流行的特性。相生相克:肝心脾肺肾,胆肠胃肠胱三焦,目舌口鼻耳,怒喜思悲恐,风暑湿寒燥,春夏长夏秋冬阴阳:对自然界互相关联的某些
2、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学讲: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3.气血津液气的分类:元气原气,真气,肾,宗气大气,胸,营气荣气,化血,卫气气的生理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气: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即精微之气。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即功能之气。津液: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关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气与津液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津血同源血的生理功能: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此外,血是神的主要
3、物质。4.脏腑经络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主神志:心对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起着主宰作用。在体合脉,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其华在面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和呼吸之气的作用。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宣发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作用;肃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干净的作用;通调水道指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调节的作用。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指全身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然后在心气和肺气的共同作用下讲富含氢气的血液输布到全身。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脏腑及其功能的作用。在体合皮,在窍为鼻,在志为
4、忧,在液为涕,其华在毛。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体合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其华在唇。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相,其华在爪。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在体合骨,在窍为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其华在发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胆:储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胃: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大肠:传化糟粕膀胱:储存和排泄尿液三焦:功能上主通行元气,运行水液。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脑:主精神、意识、思维和感觉。女子胞:主月经和孕育胎儿。5.病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春风、夏暑火,长夏湿,秋燥
5、,冬寒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区域性,相兼性,转化性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暑易夹湿。湿邪: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燥邪: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火邪: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性燔灼,易伤津耗气。火性急迫,易生风动血。火毒结聚,易致肿疡。疫疠:又称瘟疫,疫气等,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病状类似。一气一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惧致病特点: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忧则气郁,影响病情变化。饮食劳逸: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其他病因:痰饮,瘀血,外伤6.发病与病机发病:正气缺乏发病,邪气与发病,环境与发病外环境与发病,内环境与发病病机: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实证与虚症,虚实错杂,虚实真假。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正虚邪恋,邪去正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