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O-2地质雷达操作流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OKO-2地质雷达操作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KO-2地质雷达操作流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OKO-2地质雷达操作流程OKO-2地质雷达操作流程一、数据收集1、连接主机及天线、电池等,点击运行雷达,快速键为Ctrl+S,如无法连接天线,请检查主机与天线之间的数据电缆连接,或调整笔记本IP地址,具体方法为设置IP地址后,在主软件中打开选项中的端口选择,点击以太网右边的锤子图标,使主机IP地址与雷达IP地址前三位一样。2、参数调整:其他参数默认,只需点击移动,使首波处于收集界面最上方,晃动天线,或用手和其他物体在天线与检测物外表之间晃动,以确定被检测面波形位置。如新安装软件,则需重新设置,如下列图:3、准备工作做好后,开场收集,首先使天线贴近被检测面,点击记录,设置文件名并做好现场记录,
2、天线移动的同时按下空格做标记,之后每隔固定距离按下空格做标记,收集结束时按下空格做标记。注意:收集时天线移动尽量匀速,如因特殊情况必须暂停或停止时,可打标记录,如长时间停止,建议停止此文件,在停止点重新建立文件。如采用测距形式则无需打标和匀速二、数据处理1、打开文件,适当调整比照度及增益,可适当加带通滤波,可根据个人习惯变换显示颜色表2、观察图像,发现异常反射时记录此反射所处位置根据采集时做的标记来确定,可到现场找到此位置重复检测并询问现场人员此处的实际情况,如屡次检测后图像反射仍然异常,可判定此处存在病害或异常情况。3、打开信号窗口,将横线调至地面负波走向正波第一次经过零点的位置,按PP,使
3、最地面波位归零,如检测中有需要剪切掉的部分可在有效检测数据处点击左键,在信号窗口对话框内点击编辑,选择剪裁左部,可将多余无用数据文件剪切掉,同理剪切尾部及下部多余无用数据文件,可以以在需要剪切的部位头尾处点击左键观察信号窗口内的信号道,点击编辑里的删除信号中删除。4、打开文件标头,在图像起始位置的线性位置内填写0,使文件起始位置归零,查看此时整个文件的总里程,并将实际里程与其显示里程数相除得到里程比例,将此比例与文件标头内的X轴步距相乘,所得数据填入X轴步距,例如:X步距为100,文件显示里程为80米,实际检测里程为20米,可将X步距改为25。5、另存此文件,进入分层界面,点击标记,选择自动,在被检测物外表波位绘画图层,得到外表图层因系统默认顶部分层为第一层,所以此分层标号为2,以此类推,根据设计厚度确定被检测物底层大概时间位置,在此位置附近查找较强的连续反射,并绘画图层,依次类推,绘画被检测物各分层,保存分层文件,点击文件,导出HTM文件三、数据报告1、打开HTM文件此文件与分层文件均保存在原始数据文件所在文件夹内,全选,复制。2、新建EXCEL表格,将复制的数据粘贴在表格内,用下层深度数据减上层深度数据得出数据即为此分层厚度数据,以此类推。3、将计算所得各分层数据及里程桩号数据复制并粘贴到TXT文本内,并重新粘贴到报告内,填写报告内其他信息,报告完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OKO 地质 雷达 操作 流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