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操作规程_2.docx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雷达操作规程_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质雷达操作规程地质雷达法检测操作规程1、地质雷达法适用范围地质雷达法可用于地层划分、岩溶和不均匀体的探测、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检测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地下管线探查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2、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1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2信噪比不低于60dB;3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s、A/D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4计时误差小于1ns;5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秒;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7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实时检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
2、理能力。3、地质雷达应符合下列要求: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相邻被探测体能够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聂菲儿带半径。2测线经过的外表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3避开高电导屏蔽层或大范围的金属构件。4、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为:1具有屏蔽功能;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3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5、现场检测1测线布置1、隧道施工经过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道底部各布置一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一般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点。
3、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2、隧道完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一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个点。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和测点。3、三线隧道应在隧道拱顶部位增加2条测线。4、测线每510m应有一历程标记。2介质参数的标定:检测前应对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且每座隧道不少于一处,每处实测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当隧道长度大于3km、衬砌材料或含水率变化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标定点数。3标定方法:1、在已知厚度部位或材料与隧道一样的其他预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 雷达 操作规程 _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