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原理.docx
《土壤侵蚀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侵蚀原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原理1.名词解释2.挟沙力: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能够携运泥沙的数量。3.雨滴的中数直径:一次降雨的雨滴分布,用该次降雨雨滴累计体积百分曲线表示,其中累积体积为50%所对应的雨滴直径称为中数直径,用D50表示。4.溅蚀量:击溅侵蚀引起土粒下移的数量。5.侵蚀沟:是在水流不断下切、侧蚀,包括由切实引起的溯源侵蚀,以及侵蚀物质随水流悬疑推移搬运作用下构成的。6.起沙风:一切大于使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场运动的最小临界风速的风。7.风沙流:风与其所搬运的固体颗粒共同组成复杂的二相流,称为风沙流。8.风蚀作用: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的吹蚀和磨蚀作用。9.风积作用:风沙流运行经过中,由于风力
2、减缓地面障碍等原因,使风沙流中沙粒发生沉降堆积现象。10.风沙流的饱和度:在一定风力条件下气流可能搬运的沙量称为容量,实际搬运的沙量称为强度,强度与容量之比。11.重力侵蚀:重力侵蚀是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象。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块体运动。12.错落:是指陡崖、陡坎、陡坡沿一些近似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13.蠕动:主要指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分缓慢的移动现象。14.崩岗:指的是发育于红土丘陵地区冲沟沟头因不断地崩塌和陷落作用而构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15.陷穴: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裂隙或孔隙
3、下渗,对黄土产生溶蚀和侵蚀,并把可溶性盐类带走,致使下边掏空,当上边的土体失去顶托时,引起黄土的陷落。16.冻土:是指温度在0摄氏度下面,含有冰的土层。17.石海:在平坦而排水较好的山顶或山坡上,经冰冻风化构成的大小石块,直接覆盖在基岩面上的地形。18.石川:在不太陡的山坡或洼地中,大量的风化产物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下伏的湿润细粒土层外表整体地或部分地向下滑动的石块群体。19.热融作用:热融作用是冻土中的冰融化后土体发生收缩、沉陷的经过。20.冻融泥流:指冻结的饱水松懈土层和风化层解冻后,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缓慢流动或蠕动的现象。21.岩溶侵蚀:是指可溶性岩层在水的作用下发生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
4、伴随有塌陷、沉积等物理经过及结果程而构成独特地貌景观的经过及结果。22.淋溶侵蚀:指降水或灌溉水进入土壤,土壤水分受重力作用沿土壤空隙向下层运动,将溶解的物质和未溶解的细小土壤颗粒带到深层土壤,产生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向土壤剖面更深层的迁移聚集甚至流失进入地下水体中的经过。23.盐渍化:在枯燥炎热或过度蒸发条件下,土壤毛管水上升运动剧烈,致使地下水及土中盐分向地表迁移并在地表附近发生积盐的经过及结果。24.钙积层:是指在土壤剖面的某一层位上碳酸钙、碳酸氢钙的沉淀,构成具有特殊构造和特征的土壤层。填空1.由降雨导致的径流可分为两个阶段:蓄渗阶段、漫流阶段。2.分散的地表径流亦可称为坡面径流:坡面漫流
5、阶段、全面漫流阶段。3.一般侵蚀沟可分为:沟顶、沟底、水道、沟沿、冲击圆锥及侵蚀沟岸地带等几个部分。4.侵蚀沟的发育阶段:溯源侵蚀阶段、纵向侵蚀阶段、横向侵蚀阶段、停止阶段。5.防治措施的类型:工程措施、农业措施、林草措施。6.工程措施的类型:坡面防治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7.沙粒运动的基本形式:跃移、蠕移、悬移。8.影响坡面重力侵蚀的外营力:重力、水。9.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10.一个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分为:清水聚集区、构成区、流通区、堆积区。11.地下冰可分为:构造冰、洞穴冰、埋藏冰。12.冰川类型: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山麓冰川1
6、3.土壤侵蚀类型区: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冻融侵蚀14.土壤侵蚀调查的成果:土壤侵蚀调查评估报告;土壤侵蚀相关的图面资料15.土壤侵蚀相关资料:土壤侵蚀形式分布图、土壤侵蚀程度图、土壤侵蚀强度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面坡度图、沟系分布图。简答1.土壤侵蚀危害1毁坏土地,吞食农田2降低土壤肥力,加剧干旱发展3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祸4淤塞水库湖泊,影响开发利用5影响航运,毁坏交通安全6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2.水流的基本特性水流可分为层流和紊流两种基本流态。层流的水质有一定的轨迹,与邻近的质点作平行运动,相互互不混乱。这种流动仅在水库及含沙量高的浑水中看到,而在坡面及沟槽中很少
7、发生。由于层流没有垂直水流方向的向上分力作用,所以一般不能卷起泥沙。紊流的水质呈不规则运动,并且相互干扰,在水层与水层之间夹杂了大小不一的漩涡运动。漩涡的产生是由于上下各水层流速不同,分界面上构成相对运动,这种流速的分界面极不稳定,易造成微弱的波动,后在交界面上构成一些列的漩涡。紊流的内部主要是由很多不同类型的漩涡组成。3.溅蚀的经过第一,毁坏土壤构造,分散土体或土粒,造成土壤表层孔隙减少或者堵塞,构成“板结引起土壤浸透性下降,利于地表径流构成和流动;第二,直接打击地表,导致土粒飞溅并沿坡面向下迁移;第三,雨滴的打击增加了地表薄层径流的紊流强度,导致降雨侵蚀和地表径流的输沙能力增大。4.影响溅
8、蚀的因素1.气候因素1雨型。雨型不同雨滴大小分布亦不同。如黄土地区降雨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局部地形和气候影响产生的来势猛、历时短(1小时左右)的小面积降雨,称短阵雨型,其雨滴直径较大;另一种主要是锋面影响的大面积普通降雨雨型,其雨滴直径相对较小。就一定雨强来讲,局部地区短阵性雨型比大面积的普通雨型更易引起土壤侵蚀。2降雨强度。与雨滴的各种特征参数关系密切,降雨强度也是影响溅蚀作用的因素之一3风力。溅蚀作用受风力强烈影响,风的推动作用会增加雨滴的打击能量,并改变雨滴打击角度。风还把击溅起的土粒吹到更远的地方。在整个降雨期间保持固定方向的大风,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更大。2.地形因素土粒受雨滴打击后,
9、其移动方向取决于坡向和坡度。在斜坡上土粒在击溅作用下向下坡移动的量大于向上坡移动的量。一般情况下坡度越大,溅蚀导致的移动土粒向下坡移动的愈多,移动距离也愈远。3.土壤因素土壤种类不同,其粘粒、有机质含量以及其他对土壤起粘结和胶结作用的物质也不同,土壤团粒粘构造的增加能降低或减少雨滴击溅下的土粒分散坡坏。随着团粒中粘土含量的增加,团粒强度增大,雨滴溅蚀量减少。富含粘粒的土壤一般易于胶结,并且其团粒较粉质或沙质土的团粒大4.植被因素植被是地面的保护者,植被和其枯枝落叶层在防治溅蚀经过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枯枝落叶完全覆盖的土壤外表能承受雨点降落时的冲击力,可从根本上消除击溅侵蚀作用。植被冠幅在大范
10、围内减小雨滴的击溅侵蚀,像谷类和大豆这样密集生长的农作物能截留降雨、防止雨滴直接打击在土壤上。地被物不但能拦截降雨,防止雨滴击溅分离土粒,同时也防止了不利于水分下渗的土壤板结,使浸透水份增加减少径流。5.面蚀的危害面试对农田的侵蚀作用不仅使土层变薄,而且还流失掉土壤中的有机质,溶解掉植物所需的可溶性矿物质营养元素,如NPK,以致恶化了土壤的化学性质;同时大量细粒土壤的流失还使土壤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如构造毁坏、持水量和浸透性变差、土壤质地变粗等。所有这些表现为土壤肥力急剧降低。因此降低了土地的生产力,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这又为土壤侵蚀现象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所需条件。6.坡面侵蚀的经过/
11、细沟状侵蚀经过坡面水流构成初期,水层很薄,速度较慢,但水质点由于地表凸起物的阻挡构成绕流,流线互相不平行,由于地形起伏的影响,往往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固定的途径,因而能量不大,冲刷力微弱,只能较均匀地带走土壤表层中细小的成悬浮状态的物质和一些松懈物质,即构成层状侵蚀。但当地表径流沿坡面漫流时,径流聚集的面积不断增大,同时又继续接纳沿途降雨,因此流量和流速不断增加,到一定距离后,坡面水流的冲刷能力便大大增加,产生强大的坡面冲刷,引起地面凹陷,随之径流相对集中,侵蚀力变强,在地表上逐步构成细小而密集的沟,称细沟侵蚀。最初出现的是斑状侵蚀或不连续的侵蚀点,以后相互串通成为连续细沟。7.影响坡面侵蚀的因
12、素坡面侵蚀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自然因素中主要有降雨、径流、地形、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人为因素包括人类活动对侵蚀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1.气候因素降雨是影响坡面侵蚀的主要因素,而降雨强度和前期降雨又是造成水土流失轻重的决定因素。面蚀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不很显著,而与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特别密切。这是由于当降雨量大而强度小时,雨滴直径及末速度都较小,因而它只要较小的动能,所以对土壤的毁坏作用就较轻。地形因素地形因素之所以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不同的坡度、坡长、坡形及坡面糙率能否有利于坡面径流的聚集和能量的转化而决定,当坡度、坡形有利于径流聚集时,则能聚集较多的径流,而当坡面糙率
13、大则在能量转化经过中,消耗一部分能量用于克制粗糙外表对径流的阻力,径流的冲刷力就要相应的减小。2.土壤因素土壤是侵蚀的对象又是影响径流的因素,因而土壤的各种性质都会对面蚀产生影响。影响土壤上述性质的因素有土壤质地、土壤构造及其水稳性、土壤孔隙、剖面构造、土层厚度、土壤湿度,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4.植被因素生长的植物,以其具有的覆盖地面,防止雨滴击溅,枯枝落叶及其构成的物质改变地表径流的条件和性质,促进下渗水分的增加,并以其根系直接固持土体等作用,与风、水所具有的夷平作用相制约,抵抗平衡的结果,就构成了相对稳定的坡地。5.人为因素当毁坏力大于土体的抵抗力时,必然发生土壤侵蚀。但是,影响毁坏土壤侵
14、蚀发生和发展及控制土壤侵蚀的有关各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毁坏力与土体的抵抗力的消长。人类的活动既有引起水土流失的一面,又有通过人的活动控制土壤侵蚀的一面。8.山区洪水的类型根据暴雨的时空分布1由短历时大暴雨构成的局地性山洪;2由中等历时的一次暴雨经过所构成的区域性山洪;3有长时间大范围的连续淫雨并由多个地区屡次暴雨组合产生的大范围淫雨性山洪。9.山洪沉积物的特征山洪在行进经过中,当流路条件发生变化时,所携带的土沙物质即沉积下来。土沙物质的沉积包括流路中的沉积和山口的沉积。山洪进行到中下游地带受曲流侧蚀作用影响,河道曲折,出现了凹岸、凸岸,泥沙在凸岸沉积下来,在凹岸侵蚀严重。当山洪行进到山口地带时
15、,地势忽然变得开阔,流速很快降下来,所带土沙石块则沉积下来,距沟口越近,组成物质越粗。10.水力侵蚀防治原则1防治并重,治管结合2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3坡沟兼治加强治坡4治理与开发相结合11.沙粒运动的基本形式1跃移:是由风压力和颗粒的冲击而引起的。沙粒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地外表以后,就从气流中不断获得动量而加速前进。是风沙运动的主体组成部分。跃移质约占风沙流中总沙量的1/23/4。2蠕移:沙粒沿地外表滚动或滑动称为蠕移。蠕移质约占风沙流中总沙量的1/51/4。3悬移:沙粒保持一定时间悬浮于空气而不与地面接触,并以与气流一样的速度向前运动。悬移质在风蚀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小,一般缺乏5%,甚至1%下
16、面。12.010cm气流层中含沙量分布的特点1地面以上01cm的第一层含沙量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减少,较高层从第三层起中的含沙量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2不管风速怎样,第二层地面之上12cm的含沙量基本保持不变,等于010cm层总沙量的20%;3平均含沙量10%在23cm层中搬运,这一高度保持不变,并不以风速为转移。13.风蚀荒漠化构成机制1风蚀造成土壤物质的流失。风及风沙流对地表土壤颗粒剥离搬运作用,使土壤产生严重流失2风蚀造成土壤质地变化。侵蚀分选经过使土壤细粒物质损失,粗粒物质相对增加,原有构造遭受毁坏,土壤性能变差肥力损失,地力衰退。3风蚀造成土壤养分流失。使土壤中的细粒物质胶体和有机质流失,
17、导致养分流失。4风蚀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养分的流失,构造的粗化,持水能力的降低,耕作层减薄。5风蚀对植物体的“沙割作用。受害程度取决于作物种类、风速、输沙量等。14.风蚀防治技术措施1增大地表粗糙度。通过植树种草或布设障蔽以增大地表糙度,降低风速,固沙阻沙。2阻止气流对地面直接作用。增大植被覆盖度,使植被覆盖地表,对沙面构成保护壳。3提高沙粒起动风速。喷洒化学胶结剂或增施有机肥,改变沙土构造,增加沙粒间的黏着力。4改变风沙流蚀积关系。根据风沙运动规律,以风力为动力,通过人为控制,降低地面糙度,改变蚀积关系。15.滑坡的地貌特征书上图P125知道各部位在哪16.重力侵蚀的防治1排水工程措施2削坡
18、、减重、反压填土措施3支挡工程措施4锚固工程措施5护坡工程措施6滑动带加固措施7落石防护工程8植物固坡措施17.泥石流构成的因素1地貌因素。为泥石流活动提供能量和能量转化条件的因素。影响主要体如今区域尺度和流域尺度两方面。2地质因素。主要通过地层、岩性和构造直接影响泥石流构成的松懈碎屑物质量。3气候、水文因素。主要通过风化作用,加速岩体的风化崩解,既影响泥石流固相物质的生成,又影响液相物质的生成,而且是泥石流的激发因素。4土壤和植被因素。从总体来看,泥石流构成发育与植被好坏成负相关关系。18.泥石流分布规律1沿断裂构造带密集分布。2在地震活动带成群分布。3在软弱岩石和软硬相间岩石区成片集中分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侵蚀 原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