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常考示意图的判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常考示意图的判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常考示意图的判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常考示意图的判读2020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常考示意图的判读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质构造和岩层构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经过中,构成褶皱的次数是()A.1B.2C.3D.4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乙断层只切断了最下边一个侵蚀面的连续性,而岩浆活动穿过了下边两个侵蚀面,讲明乙构成早于丙,而甲构成于图中三个侵蚀面后,甲构成晚于丙,故B项正确。第2题,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讲明岩层发生变形构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
2、,所以在图示地质演化经过中,共构成了两次褶皱,故选B。答案1.B2.B下列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3.关于图中岩石与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岩层的构成时间要晚于倾斜岩层的构成时间B.处与处岩石相接触,处岩石发生变质C.处岩层与处岩石都具有气孔构造D.褶皱的构成时间要晚于断层的构成时间4.关于图中各地貌的成因,下列讲法正确的是()A.甲处是风力侵蚀作用构成的谷地B.乙处是堆积作用构成的山地C.丙处是地壳断裂下陷构成的谷地D.丁处是火山喷发构成的山地解析第3题,根据沉积岩构成的规律可知,岩层距离地表近期,构成年代最晚;处与处岩石相接触,为岩浆岩,岩浆将会使与之接触的沉积岩发
3、生变质作用;岩浆岩中只要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根据图岩层的连续情况可知,该地先发生褶皱,后构成断层。第4题,甲处有断层,可能因流水侵蚀作用构成谷地;乙处两侧的沉积岩被侵蚀变低,乙处相对地势较高而构成山地;丙处不是地壳断裂下陷构成的谷地,而是外力作用构成的谷地;丁处是火山喷发构成的山地。答案3.A4.D吉林省白城市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当地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之讲,也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讲法。下列图示意“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据此完成57题。5.“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A.水汽输送B.降水C.下渗D.蒸发6
4、.白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优势条件有()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B.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利于排水C.降水集中,多暴雨D.有季节性冻土,保水量大7.白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可能带来的效益是()减轻洪涝灾祸影响增加空气的湿度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减微风沙影响解决当地水资源缺乏问题A.B.C.D.解析第5题,由示意图中的渗水槽、排水管、透水砖等能够看出,“海绵城市主要影响下渗。第6题,由材料“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讲明该地排水设施不完善,有洪涝灾祸发生,排除B;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C;季节性冻土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D;材料讲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东麓平原区,讲明该地地形平
5、坦,地表水流速慢,利于下渗,故答案为A。第7题,通过材料可知白城市受洪涝灾祸影响,建“海绵城市能够减轻洪涝灾祸影响,正确;白城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减少水分的散失,增加植被覆盖率,可增加空气湿度,故正确;植被的增加能削减风力,且当地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情况,故减微风沙灾祸是“海绵城市工程的效益;水资源短缺情况只能缓解,而不能解决,故错误,综上答案为D选项。答案5.C6.A7.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列图中的序号代表碳循环的经过。读图回答89题。8.图中()A.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排放的气体是毁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需
6、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9.若大气中CO浓度增加,则()2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加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解析第8题,石油也是来自岩石圈的,但对水圈有影响,A错;排放的是二氧化碳气体,而毁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B错;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氧气,进而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C对;需要经地壳变动后经长时间变质构成煤炭和石油,而非在重熔再生作用下构成,D错。第9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增题,若大气中CO2强,A错;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加强,B正确;气候变暖会加快石
7、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和亚寒带针叶林向较高纬度地区扩展,因而C和D错。答案8.C9.B半边房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有歌谣为证:“乡阃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好运来。读图完成1011题。10.半边房“高墙窄院的民居特色主要考虑到当地()A.全年降雨充沛B.土质疏松C.风沙雾霾频发D.冬寒夏热11.最合适在屋前栽种()A.常绿阔叶树B.常绿硬叶树C.落叶阔叶树D.常绿针叶树解析此题主要考察民居对环境的适应性,人类会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建设适应的民居,学生要会根据建筑的特点分析民居与当地环境的关系。第6题,陕西关中地区全年降水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夏季,A错;建筑成半边房“高
8、墙窄院与土质没有关系,B错;“高墙窄院防不了风沙雾霾,C错;关中地区冬寒夏热,乡阃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好运来,冬季保暖,夏季凉快,选择D。第7题,最合适在屋前栽种落叶阔叶树,夏季枝叶能够遮阴,院内凉快,冬季落叶,阳光能够照进院子,保持院内暖和,选择C。答案10.D11.C纳木错是西藏第二大湖泊。某年8月某科研小组在纳木错进行了为期12天的湖陆风观测(观测点位置如图1),但仅在12日、13日获得连续观测资料。图2为13日某时统计的风向随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1213题。12.影响该科研小组进行湖陆风观测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不便B.地质灾祸多发C.天气多变D.牧业
9、活动干扰13.图2中风向随高度变化情况的大致时间可能是()A.2:00B.8:00C.14:00D.17:00解析第12题,纳木错地区地处青藏高原。8月(夏季)青藏高原增温快,对流旺盛,天气多变,是影响湖陆风观测的主要因素。选C。第13题,读图2可知,观测点近地面风向为180左右,为偏南风(对照图1可知)即由陆地吹向湖面。据湖陆风的构成原理可知,夜晚陆地比湖面气温低,吹陆风,即观测点吹偏南风。选A。答案12.C13.A坎儿井的原理是利用地形条件,通过人工地下暗渠,将水源引流至山麓涝坝(小型蓄水池)中,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近年来,我国吐鲁番盆地大量建设机电井导致坎儿井水量锐减。下列
10、图示意吐鲁番盆地局部区域涝坝和机电井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416题。14.推断该地交通线路的大致走向为()A.西北东南走向B.东北西南走向C.环湖分布D.呈“之字形爬升15.坎儿井中的水能够四季常流,其主要原因是()A.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B.当地较为稳定的山地降水补给C.灌区调蓄工程的建设D.集水区的地下水较为稳定16.图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涝坝是()A.B.C.D.解析第14题,干旱区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区,交通线必然沿人口、城市分布。图示涝坝“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则涝坝所在地为人口主要分布区;据此可判定交通线走向为东北西南。第15题,“四季常流讲明有稳定的水源补给,而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届高三 地理 图表 专项 训练 示意图 判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