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变形观测指导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变形观测指导书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沉降变形观测指导书资料一、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根据(1)1.3适用范围(1)二、人员、设备情况(2)2.1人员及职责划分(2)2.2设备(2)三、观测组织机构(2)四、观测技术要求与施行方法(3)3.1沉降变形测量工作基本要求(3)3.2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及施行方法(5)3.3桥梁变形沉降观测(12)3.4涵洞变形沉降观测(15)3.5隧道变形沉降观测(16)3.6过渡段变形观测(19)五、资料整理与文件提交(20)4.1观测数据处理文件(20)4.2施工单位提交文件夹命名规则(21)4.3环境、天气及其他情况(23)4.4观测点编号(23)4.5里程填写(24)4.
2、6观测经过中的点号输入(25)4.7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录入要求(25)一、总则1.1编制目的为统一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咋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指导书。1.2编制根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咋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20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20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5.(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6.(铁路客运专
3、线完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7.(客运专线无咋轨道铁路设计指南)TZ216-20078.(客运专线无咋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9.新建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设计文件10.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有限责任公司文件。11.铁道部有关规定。1.3适用范围使用于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决定。二、人员、设备情况2.1人员及职责划分:项目部人员:党艳军、王治国、李超、庞新阳职责:编制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沉降变形观测施行细则,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对
4、水中墩等特殊情况单独制定沉降变形方案,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定期对沉降监测网的工作基点进行复测,采集观测数据并整理上报。架子队人员:负责各管段沉降变形监测网保护工作、配合现场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埋设、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经过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变形观测队详细人员及管段范围情况:测量一队:李龙学、李超、庞新阳、马宪锋管段范围:野猪罺特大桥至朱坞中桥测量二队:李强、姜桂昭、郑刚、周占鹏管段范围:新桥头特大桥至老坞村特大桥测量三队:李键、王加东、毛欢、李海鹏管段范围:罗家大桥至外塘尾大桥2.2设备TrimbleDini数字水准仪
5、及配套设备三观测组织机构项目部二分部以总工担任组长,管段沉降观测详细工作由测量负责人组织施行,并设置沉降变形观测队3个,每个测队由4名专职测量人及专用测量仪器。组长:黄伟组员:党艳军、王治国、李龙学、李强、马宪锋等。四.观测技术要求与施行方法4.1沉降变形测量工作基本要求4.1.1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4.1.2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为验证监测网基准
6、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需要定期进行复测,一般地区按每6个月进行1次;在观测经过中发现工作基点变化也应及时进行复测。4.1.3观测网复测后,测量数据处理应及时采用新的工作基点标高,直至下次复测为止。4.1.4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4.1.5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初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2介入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到达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
7、尺,必须根据固定的观测道路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道路必须构成附合或闭合道路,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道路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一样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5成像明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针对低矮桥墩、异型桥墩,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的情况,施工单位应在测量厂家定制短尺进行测量;可以采用倒尺的方法进行。测段观测完成后数据,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4.1.6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如沉降突变、桥墩上升、
8、桥墩左右侧差异沉降量过大、线路纵向相邻测点沉降差异较大等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为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测量单位在保证外业测量数据精度合格的前提下,应在当天进行内业整理,及时针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填写在观测数据处理文件的讲明文档。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4.1.7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知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水准道路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4.1.8成果数据按统一格式录入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
9、。4.2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及施行方法4.2.1路基观测断面设置原则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根据不同的构造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详细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应根据施工经过中把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加密断面,一般间距不大于25m,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对地形横向坡度大
10、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4.2.2观测点布置原则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剖面沉降管、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
11、剖面沉降管位于基底。沉降板设置应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一般按下面原则设置:对路堤填高小于3m且压缩层厚度小于5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100m;对压缩层厚度大于20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50m;其余情况根据详细情况,设置断面间距为50100m;地面横坡或压缩层底横坡大于1:5时,横断面布置两处沉降板,一处位于路基中心,另外一处根据详细地形地质情况布置。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
12、沉降观测桩。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2m的路基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4.2.3路基变形观测水准道路路基水准道路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构成附合水准道路,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道路观测示意图如下图:4.2.4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沉降观测桩:选择20mm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底板、金属测杆2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49PVC管组成。钢筋混凝
13、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cm30cm,厚0.8cm。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步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
14、要求,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十字导槽内,从一端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0.2m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其周围的排水。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m0.5m1.0m。待上
15、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观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区间每2.0m测量一点,车站内测点间距可为3.0m。4.2.5观测技术要求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场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开场观测。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缺乏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知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经过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路基填筑经过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竖向位移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4.2.6观测精度要求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4mm/30m;位移观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