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和地下室构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基础和地下室构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基、基础和地下室构造地基、基础和地下室构造一、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基础是将构造所承受的各种荷载传递到地基上的构造组成部分,是建筑地面下面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上部构造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到地基上。地基则是承受由基础传下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到达一定深度后就可忽略不计。直接承受建筑荷载的土层为持力层。持力层下面的土层为下卧层如图。 (一)地基应知足的几点要求: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等组成的填土,经过压实或穷实的素填土为压实填土,杂填土为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士;冲填土为水力冲填泥
2、砂构成的填土。人工填土的承载力(标准值)为65-160kPa。1.强度方面的要求即要求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应优先考虑采用天然地基。地基完工后其强度或承载力必须到达设计标准,并进行现场检验。2.变形方面的要求即要求地基有均匀的压缩量,以保证有均匀的下沉。若地基下沉不均匀时,建筑物上部会产生开裂变形。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作地基变形设计。3.稳定方面的要求即要求地基有防止产生滑坡、倾斜方面的能力。必要时(十分是较大的高度差时)应加设挡土墙以防止滑坡变形的出现。(二)天然地基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需经过人工加固,可直接在其上部建造房屋的土层称为天然地基。天然地基的土层分布及承载
3、力大小由勘测部门实测提供。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1.岩石岩石为颗粒间牢固连接,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岩石根据其坚固性可分为硬质岩石(花岗石、玄武岩等)和软质岩石(页岩、黏土岩等);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微风化岩石、中等风化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等。岩石承载力标准值fk为2004000kPa。2.碎石土碎石士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碎石土根据颗粒形状和粒组含量又分漂石、块石(粒径大于200mm);卵石、碎石(粒径大于20mm);圆砾、角砾(粒径大于2mm)。碎石土承载力的标准值fk为2001000kpa.3.砂土砂土为粒径大于2mm
4、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砂土根据其粒组含量又分为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25%50%)、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85%)、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砂土承载力的标准值fk为140500kpa.4.粉土粉土为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茧不超过全重50%的士。其性质介于砂土与黏性土之间。粉土承载力的标准值fk为105410kpa.5.黏性土黏性土为塑性指数Ip10的土,按
5、其塑性指数Ip值的大小又分为黏土(Ip17)和粉质黏土(10500mm,桩长不超过12m。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比拟,灌注桩有施工快、施工占地面积小、造价低等优点。3.振动桩这种桩是先利用打桩机把钢管打入地下,然后将钢管取出,最后放入钢筋骨架,并浇筑混凝土而成。其直径、桩长与钻孔桩一样。4.爆扩桩爆扩桩是用机械或爆扩等方法成孔,引爆的作用是将桩端扩大,以提高承载力。孔径一般为300-400mm,成孔后用炸药扩大孔底,现浇混凝土而成。爆扩桩端是呈球状的扩大体,一般为桩身直径的23倍,桩长为57m。爆扩桩具有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等优点。5.其他类型桩除上述桩的类型外,还有砂桩、碎石桩、灰土
6、桩、扩孔墩等。桩基由设置于土中的桩和承接上部构造的承台组成。桩基的桩数不止一根,各桩在桩顶通过承台连成一体,以承托墙柱。(五)地基特殊问题的处理(1)地基中遇有坟坑的处理在基础施工中,若遇有坟坑,应全部挖出,并沿坟坑四周多挖300mm,然后夯实并回填3:7灰士,遇潮湿土壤应回填级配砂石。最后按正规基础做法施工。(2)基槽中遇有枯井的处理在基槽转角部位遇有枯井,能够采用挑梁法,即两个方向的横梁越过井口,上部可继续作基础墙,井内能够回填级配砂石。(3)基槽中遇有沉降缝的处理新旧基础连接并遇有沉降缝时,应在新基础上加做挑梁,使墙体靠近旧基础,通过挑梁解决不均匀下沉问题。(4)基槽中遇有橡皮土的处理基
7、槽中的土层含水量太多,饱和度到达0.8以上时,土壤中的孔隙几乎全充满水,出现软弹现象,这种土层叫橡皮土。遇有这种土层,应避免直接在土层上奔打。处理方法应先晾槽,可以以掺入石灰末来降低含水量。或用碎石或卵石压入土中,将土层挤实。(5)相邻基础埋深不一,标高相差很小的情况下,基础可做成斜坡处理。如倾斜度较大时,应设踏步形基础,踏步高H应不大于500mm,踏步长度应大于或等于2H。(6)怎样防止不均匀的下沉当建筑物中部下沉较大、两端下沉较小时,建筑物墙体出现八字裂缝。若两端下沉较大,中部下沉较小时,建筑物墙体则出现倒八字裂缝。上述两种下沉均属不均匀下沉。解决不均匀下沉的方法有下面几种:1)做刚性墙基
8、础。即采用一定高度和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墙与基础共同作用,能均匀地传递荷载,调整不均匀沉降。2)加高基础圈梁。在条形基础的上部做连续的、封闭的圈梁,能够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防止不均匀下沉。基础圈梁的高度不应小于180mm,内放412主筋,箍筋8根,间距200mm。3)设置沉降缝。二、基础埋深确定原则基础埋深是指设计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的距离。根据基础埋深的不同,基础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一般情况下,当基础理深大于或等于5m或基础埋深大于或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时,叫深基础;基础埋深小于5m或基础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时,叫浅基础。确定基础埋深时,应优先考虑浅基础。(1)基础埋深由下面原则决定:1)建筑物的
9、用处;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2)在知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理深不宜小于0.5m.(3)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知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l/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知足抗滑要求。多层建筑基础的埋深一般不小于建筑高度的1/10。(4)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下面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5)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当上述要求不能知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