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古典诗词20首名篇鉴赏1、点绛唇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注释】: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王孙:贵人之子孙。也是草名。萋萋:草盛貌。【赏析】: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为历代读者称诵。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优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谢,绚烂的花朵已纷
2、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悲悼,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迫不得已的惆怅情怀。过片直写离情。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捉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渐渐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讲:“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话外音】: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集评】:石崇(金谷诗序)里讲,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金谷涧为其饯行。所以后来南朝江淹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讲,成了典故。“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人既去,园无主,草木无情,照旧年复一年逢春而生。薛砺若(宋词通论):林逋的(点绛唇)为词中咏草的杰作,词境极冷绝凄楚,与欧阳修的(少年游),梅尧臣的(苏幕遮),都为咏春草的绝唱。2、江乡故人偶集客
4、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尔相聚的情景。首联写与故人相聚的时间、地点;颔联写在乱世中相聚实属出其不意;颈联写秋夜的凄凉景色,暗寓他乡生活的辛酸况味;尾联写长夜叙谈,借酒浇愁,深入地表达了对故人相聚的珍惜和朋友间深厚的友谊。全诗叙事写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转,真切感人。“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秋夜里,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城池沉浸在夜色重重的包围之中。诗的开始两句,一写时间:秋天的满月之夜,一片清辉;一写地点:京城长安,已沉睡在静静的深夜里了“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我们不期而遇,一
5、起在江南相聚,却令大家怀疑,是相逢在梦里。虽身在长安,还能与江南故人偶集客舍,倒反而使人怀疑起来,这莫不是在梦中相会吧。“还作、“翻疑,感情真诚,笔底传神。为何会有这样动人的感情呢?由于本人离家在外,心境也是极为凄苦的。“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秋风飒飒,惊飞了树枝梢头栖宿的乌鹊,玉露冷冷,秋草里寒虫唧唧地啼泣着。第三联所写的“惊暗鹊、“泣寒虫,固切时序写秋景,实寓有怀乡的悲凉况味。“惊、“泣二字,含意深入,写尽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漂泊在外的人都沉醉于饮酒,酒醉方能解千愁,大家互相挽留着不肯散去,心里只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又要分手。末联里,作者直抒胸臆“羁旅长堪
6、醉,相留畏晓钟。羁旅他乡的人,只要醉了才不思乡啊,那就长醉不用醒吧;虽欲相留,共话乡情,却怕听到报晓的钟声,由于晓钟一敲,相互势必就要分手了。竟夕长谈,犹不忍分离,这既表现了对故人的深情厚谊,也加深了对故土的思念。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韵调清美,悠然不尽。夜深将晓,显示出异地故人相会的喜悦及友人们的真诚感情,衬托出羁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愁苦。他乡遇故人,是人生之一大极乐,正由于当中浸透着多少的异乡孤寂啊!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参湖南、江西幕府,曾任秘书省正字、东阳令、抚州刺史、容州刺史等职。大历、贞元间重要诗人。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
7、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内容广泛,构思新颖,清新典雅。(新唐书)本传有“耕饷岁广,狱无系囚之称。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3、宫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解释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理,多少年轻女子被掠(美名其曰选)进皇宫,终身禁锢于宫墙之内,青春活活断送.这是古代女子的悲剧.古典诗歌中描写宫廷生活的宫词,常取此为题材,为不幸的宫女倾诉苦衷.武衍这首宫词,以深惋之笔,借景托情,描写宫女被禁锢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诗从描写宫苑春色起笔.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季节,可是宫苑里却春色沉沉,一片沉寂;只要那雪白的梨花飘舞于阑干阶砌,更显宫禁之凄凉
8、.建章,汉宫名,后泛指宫苑.春色,是妙语双关,既是指自然美,也是喻宫女的青春.锁,则是诗眼.满庭春色,闭锁于高墙之内,无由泄漏;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由这锁字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出宫墙,这是宫女的愿望,因而那落花飞舞出宫墙的眼前之景,十分触动她们的心,她们恨不得立即变成落花,飞舞而出.落花在这里不仅起了引情作用,也起了比照衬托作用:落花飞出,无从禁止,而本人身锁重门,插翅也难飞,人不如花.唯有一句,更暗示宫禁森严,无处不戒备.禁字与上句的锁字相照应,更衬托出宫女的不自由.此诗构思精巧,写宫女之怨,但并未点出宫女,也没有着一怨字,只勾画出特定的情态和
9、气氛,引起读者必然的联想,使读者由其所写之景物而观其未写的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有心领神会之妙.此外诗人以比和赋相结合.以春色喻佳人之年华,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这是比的手法.后两句用唯有、尽教等字眼直抒胸臆,又是赋的手法.诗意既婉曲又显豁,很有唐人风味.4、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四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尔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释】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老僧:即指奉闲。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
10、壁。蹇驴:跛脚的驴。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赏析】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由于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佑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尔。假如讲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假如讲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而由这些感慨,苏轼更进一步对人生发表了一段议论。这就是诗的前四句。在苏轼看来,不仅详细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经过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
11、,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气力在支配着这种行为呢?假如讲,人生是由无数个坐标点所组成的,那么,这些坐标点有没有规律可循?青年苏轼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但是,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肓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讲,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历,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人生固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尔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这就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他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
12、微的展示。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如今前四句上,“雪泥鸿爪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传诵。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曾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可以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讲,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注释】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知何似:知
13、道象什么。蹇:跛,蹩脚。【简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对往事的眷念。用“雪泥鸿爪来比喻人无意中留下的踪迹,就如飞鸿在雪地上踏出爪印一样。如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罢了,感慨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全诗比喻新奇,属对工巧,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析赏有一次苏轼和其弟苏辙子由路经池渑,路上马死了,两人骑着蹇驴到渑池一僧寺寄宿,并在寺壁上题诗。后来子由写了一首(渑池怀旧)的诗。东坡旧地重游,当初接待一心一意的老僧却已死,寺里替老僧盖了一座新塔,当年东坡兄弟题诗的庙壁也坏啦!再也见不到旧日的题诗啦,东坡百感交集而作此诗,感慨人生在世如飞鸿。对我有帮助5
14、、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竹坞:绿竹丛生的洼地。水槛:近水的亭台。迢递:遥远。重城:一座又一座城。秋阴:秋天的阴云。简析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李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富于情韵的小诗。诗题中的崔雍、崔衮是诗人的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这首诗就是诗人与崔雍、崔衮告别后旅途中寄怀之作。首句写骆氏亭:翠绿的修竹环抱着一干二净的船坞,骆氏亭外临着清澄的湖水。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
15、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秋阴不散霜飞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气氛,衬托情绪。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愈加昏暗,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浓度。诗人是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句一方面是为末句作铺垫由于“秋阴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飞晚故“留得残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衬
16、托情绪的作用。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经过。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诗人这才意外地发现,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本人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蕴涵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诗人“听到的,又何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滋味?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
17、,进而愈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这首诗固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能够讲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娟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6、临江仙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译文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被人把本人的容貌,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
18、上了高高的天空。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还要打算远远地上天。雨过天晴,黄昏的落日通红。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创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年青时,久困于考场,三十一岁才中了举人。他长得难看,人们都轻笑他,有爱开玩笑的人,把他的像画在风筝上,引线放入天空,挖苦他妄想上天。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题了这首词。后来,他竟真的一举考中了进士,历任要职。作者简介侯蒙,北宋官吏。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属山东)人。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徙襄邑。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崇宁间上疏论十事,迁侍御史,改户部尚书。大观四年,除同知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进
19、尚书左丞。政和六年,为中书侍郎(同上书)。次年十月,罢知亳州,徙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谥文穆。侯蒙年过三十始登第,有轻薄子画其形于纸鸢以戏之,蒙赋(临江仙)词以答。(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文)卷二七四收其文四篇。事迹见(宋史)卷三五一本传。赏析讲法一:这首词,外表上是写风筝,骨子里是挖苦封建社会那些往上爬的势利小人。“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是这些人行径的生动写照。上片写那些势利小人对他的讥讽。“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被人把本人的容貌,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
20、了高高的天空。一方面,写本人无端被人嘲弄,无可怎样;另一方面,又是对那些苦苦钻营,千方百计寻找时机往上爬的小人们的辛辣挖苦。一旦找到了时机,就会好像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一语双关。下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的情形。“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比喻某些人在社会上遭到吹捧,获得了稳固的社会地位。“只疑远赴蟾宫,还要打算远远地上天。“雨余时候夕阳红,雨过天晴,黄昏的落日通红。这是形容飞黄腾达的景象。“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进一步描绘了得势小人洋洋得意的神态。名义上是写风筝,实际上是写人,勾画出一个势利小人得势后
21、自鸣得意的相貌。这首政治讽喻词,内容深入,形象鲜明,情趣生动。挖苦词并不多,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通俗、有幽默,寓深入的哲理于粗浅明白的语言之中。讲法二:北宋神宗时期,侯蒙三十一岁了,才被地方推荐去考进士。同辈人见他年龄大,容貌长得又丑,因而看他不起。有轻薄的人想使侯蒙难堪,成心将他的像画在风筝上,放到天上让大家都看。侯蒙知道后不仅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并在风筝上题了一首(临江仙)。侯蒙不生气反而大笑,是由于他想到我国的习惯讲法“平步青云、“高高在上、“升入碧霄中都是要飞黄腾达的意思。词的下阙外表上写的是风筝,实际上是对本人前途的祝愿,其含义为:刚被人宣扬才站稳脚跟,好似又要进一步高升到朝廷内或皇
22、帝身边。你看我前程似锦,到时候将有多少人在平地上伸着脖子,看我这个高高在上手握大权的重臣。讲也凑巧,就在三十一岁这年,侯蒙考中了进士,以后步步高升,在宋徽宗前期,担任过户部尚书兼枢密使等重要官职。7、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单生活和凄凉心情。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昏暗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特别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讲腐草化萤,固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
23、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寓居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能够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单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逐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讲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经常
24、和失宠的女子联络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彷徨,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照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讲,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由于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本人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
25、诚爱情的向往。能够讲,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梅圣俞讲:“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能够讲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特别逼真地呈如今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8、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惧平昔颜!作品鉴赏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
26、,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讲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能够讲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很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段。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开始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
27、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因而,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眼欲穿。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步昏暗,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
28、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彷徨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本人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本人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惧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讲,有特殊的艺术效果。细细玩味,能够发现此诗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
29、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惧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比照,所以是“起得超脱,接得浑劲见(瀛奎律髓)纪批。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李重华(贞一斋诗讲)指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讲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马戴这一首望乡之曲
30、就是这样,它的乐音越过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遥遥传来,至今仍然能挑响读者心中的弦索。1作者简介马戴唐代诗人。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会昌841-846年间进士及第。宣宗大中847-860初年,在太原李司空幕府中任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赦回京。懿宗咸通860年-874末年,佐大同军幕,终太学博士。与贾岛、姚合为诗友。擅于五律。诗集一卷,今编二卷。9、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作者朱敦儒1081-1159宋代词人。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绍兴五年赐
31、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照旧致仕。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3赏析词人前后写了六首渔父词均调寄(好事近)来歌咏其晚年寓居嘉禾的闲适生活。这是其中的一首,写得情趣盎然,清雅俊朗,流露出一股闲旷的风致。开始一句表明本人放弃官场生活的坚决。“摇首二字很形象,既对“红尘否认,又不置一辞,这是一种轻蔑不屑的态度,亦如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诗所云“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之意。何以如此,词人未点破,紧接的一句只把原因推到本人的志趣与官场格格不入。一旦“摇首出红尘,作了个烟波钓徒,
32、才能“醒醉更无时节。这两句语言明快质朴,同时又极传情,一种超脱尘世的轻快感溢于言表。三、四句则进而写渔父生活,兼具张志和(渔父)词和柳宗元(江雪)诗之意。这里,渔父生涯既不全然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那样浪漫,又不全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的那样苦寒。“绿蓑青笠,白鹭桃花,“披霜冲雪,独钓寒江,都是词人恬淡自适的惯常生活状态。后片切然个断面,进一步表现闲适生活的可爱。江湖上也有风浪,但与官场风波比拟,则显得可爱多了。而到“晚来风定时候,更有一番景致: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彻。作者用洗炼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清雅的图画。“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写水静,空静,一
33、切皆静的周围环境。而这幅静态的画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巧妙的一笔一只缥缈的孤鸿,明灭于远空,那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而它的动感不是来自位置的移动而是来自光线的变化。这画境还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那风平浪静的江景,显然是词人“澄怀的反映;那“缥缈孤鸿影,也是一个自由出没于江上的幽人的写照。这首词上片以抒情起,下片以写景结,用简笔勾画出词人闲适生活的一个断面。词中写实与象征手法结合,意境完好高远而又空灵。10、送魏二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
34、馨。这一切由于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妙。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讲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照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亿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
35、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此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罢了,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
36、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对我有帮助11、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释】极目:穷尽目力。氛垢: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郭门:外城门,也泛指城门。南亩:(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耔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2【译文】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十分亮堂,青翠的山峰突兀出如今山脊背后。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
37、田亩间繁忙着呢。3【整体评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诗的开始两句,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刷,空气中没有丝毫尘埃,显得十分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一下子就捉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就把此情此境真切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将读者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来。“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四句描绘的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远处,能够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能够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由于雨后水涨
38、,晴日辉映,比平常显得亮堂;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常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明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仿佛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讲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却缺乏活力。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自然不会忘记添上画龙点晴的一笔。因此在最后两句中,他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固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遭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这首诗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
39、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擅长捉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不愧为山水诗画的大师。1这首诗曾作为古诗词鉴赏题的材料出如今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诗句解析】“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雨过天晴,诗人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只见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空气清新,明净得一点儿尘埃都没有。开篇两句,概写诗人“新晴野望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涤,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明净,一干二净;纵目四望,雨后的田野不仅开阔而且亮堂,让人能够看到很远很远,仿fo能够把目光用尽似的。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就牢牢捉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征。读者也一下子被引
40、进到这一特定的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远处,村口的城门矗立在河边渡头旁,村里的树木紧紧相连,一直延伸到小溪边。中国古代的城市大都设有人工开掘的护城河,高高的城墙就紧靠着护城河。但也有一些靠着江河的城市,因地制宜,以天然的江河为护城河,构成了“郭门临渡头的情形。诗中这个临水的村落便是如此。一座临着溪水的山村,村子的门楼紧靠着渡口,村中绿树环抱,一直伸延到溪边。溪水的白,城门的灰,村树的绿,在阳光的普照下交相辉映。这是一片令人神往的景色。而在平常,是不可能看得如此明晰分明的。随着雨过天晴而变化的,还不止这些。“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银白色的河水在麦田外闪动着粼粼波光,青
41、碧的山峰在连绵的群山后傲然挺立。一场夏雨,改变了天空,改变了村庄,也改变了山和水。由于雨后水涨,晴日照映下,田野外的河水显得异常亮堂;近处的山脊背后,平日模糊的远峰也明晰地显现出来,远近相衬,比平常更富层次。这两句诗对仗工整,音韵优美,“明、“出二字用得尤其巧妙。“明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在雨后阳光的照射下,溪水兀自亮堂着,晃人眼目。与“明相对应的“出,将山峰拟人化了:远处碧色的峰峦,就仿fo一个个淘气的孩子,忽然出如今群山的身后,让人惊奇。诗到这里,一幅绝妙的图画已经仿佛读者眼前:开阔的原野,恬静的村庄,清亮的溪流,兀立的山峦,这些在雨水洗涤下为之一新的景象,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画面上,有层次
42、,有格局,有色彩,有明暗,意境清幽。然而,这样一幅画,固然秀美,却总显得有些空旷,缺乏生机。于是,诗人在最后两句,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初夏正是农忙季节,收割麦子、播种秧苗都在这个时候。而此时正值雨过天晴,农民们自然更要抓紧这有利的机会,倾家而出,到田地里劳作。农家人繁忙的身影,顿时给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这样的结尾,虚写一笔,却使整个画面都生动了起来。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不仅景色秀美,而且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诗情画意,一片祥和安泰。2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
43、华,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公元721年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一,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被擢为右拾遗。安史乱前,累官至给事中。公元756年天宝十五载,为安史乱军所获,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王维诗现存约四百首,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创始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汲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到达了一个高峰。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fo,故后世人称其为“诗fo。有(王右丞集)。12、游赏心亭王珪六朝遗迹此
44、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1作品注释赏心亭:南京名胜,下临秦淮河。玉树:即(玉树后庭花)。1作品简析南京城虎踞龙盘,乃六朝故都,演出过不知多少悲壮的历史戏剧,写下了不知多少壮丽的怀古诗篇。此诗首联很有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四周残破的城墙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那种意境,“六代豪繁春去也,而今只剩下残垣断壁,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不尽感慨涌上了诗人的心头。刘诗“寂寞回用正衬显得更深沉些,王诗“压沧波用反衬倒欠沉稳。白居易读刘诗后就以独到的目光评讲过:“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颔联是这首诗的精华。首先,写景很有气势,
45、“万里承二句从空间大笔勾画宏阔的境界,与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笔法非常相近;而“九秋承首句从时间抒写历史沧桑。其次,“醉眼与“吟魂两词用得非常妙,虚实相间,相得益彰。第三,“来和“入这两个动词也锤炼得好,颇有杜甫“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那种炼字的功夫。第四,头两联回环照应,构造特别严谨。后半转入抒情、议论。颈联将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的“金陵王气黯然收,以及许浑的“玉树歌残王气终等名句熔于一炉,锤炼而成,既有历史的深沉感,也很有现实意义。尾联出句化用刘禹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照旧枕寒流的诗意,末句写诗人低徊沉思,借酒浇愁。这一结句有点杜甫“瞩目寒江依山阁那种深沉感和无
46、穷的余味。1作者简介王珪10191085北宋宰相、文学家。字禹玉,祖籍成都华阳,小时随叔父迁来舒州今潜山县定居。性宽厚沉稳,谦虚礼让。他勤思苦学,天资过人,落笔则出语惊人。公元1042年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甲科第二名榜眼。初任扬州通判,后被召入京城在集贤院值班,随又为盐铁判官、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再以翰林院学士知开封府。母逝,假归服丧三年,后复被召入京城,为学士兼侍读。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升为端明殿学士。自熙宁宋神宗年号,公元10681077年初年开场,连续为皇室起草诏书18年,并身居宰辅高职16年。哲宗即位,赐金紫光禄大夫爵位,封歧国公。撰著有(王珪集)100卷等,清(四库全书)收录了王珪
47、(华阳集)60卷。13、(夕阳楼)唐李商隐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译文人的一生总是非常多的曲折,花明柳暗之事让人兴起无限愁绪就像尽力登上很高的城楼才发现更高的楼还在前方,仰望天空,万里寂寥,只要一只孤雁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飞去。但到了这个时候,突然才顿悟本人的身世原来也和这秋日的孤雁一样孑然无助。自注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者。荥阳:在河南省郑州市荥阳一带。是:指夕阳楼。所知:所熟悉的人。萧侍郎,名澣。(旧唐书文宗纪):大和七年833三月,以给事中萧澣为郑州刺史,入为刑部侍郎。九年六月,贬遂州司马。(地理志):遂州遂宁郡,属剑南东道。萧澣贬遂州司马,不久病逝,商隐作有(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注释此诗写于唐太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的知己萧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此楼为萧澣在郑州刺史任上所建,触景伤情,感慨万千,写下这首情致深婉的小诗。夕阳楼,旧郑州之名胜,始建于北魏,为中国唐宋八大名楼之一,曾与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等齐名。据宋、明、清历代诗人所写之诗,嘉靖(郑州志)、民国五年(郑县志)所载,以及198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残断“夕阳楼碑可知,夕阳楼位于今郑州商城遗址西南角,为旧郑州城内最高处,与周围亭台楼阁相连,构成一组建筑群,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