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基本文学常识.docx
《中国京剧基本文学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京剧基本文学常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京剧基本文学常识中国京剧一、京剧的发展史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京剧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经过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它构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京剧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如今它还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角色可分为:生男人
2、、旦女人、净威猛的男人,别称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别称“小花脸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中国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昆曲、汉剧、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汉剧艺人合作,互相影响,又接受了北京剧坛的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弋阳腔、乱弹等一些民间曲调,逐步融
3、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黄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很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
4、、(拾玉镯)、(打渔杀)等。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华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各种形式的剧目,统称为传统戏。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京剧 基本 文学 常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