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审美意义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悲剧的审美意义_2.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悲剧的审美意义悲剧的审美意义悲剧,作为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矛盾所造成极其悲惨的结局,构成戏剧主要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代表着一些人的愿望及理想,而这种愿望却具有着极其困难的实现方式。悲剧往往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讲,“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进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到达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悲剧是西方发展得最早也是发展最为完善的艺术类别之一,因而西方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理论也发展得比拟早和比拟完善,我们如今所发展和研究的美学上的悲剧都是在西方悲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悲剧的起源悲剧作为传统美学范畴,在西方经历了漫
2、长的历史演变,它渊源于古希腊酒神颂和山羊之歌。尼采写过一本(悲剧的诞生),这是他的第一步著作,被学者们看作他的哲学的诞生地。尼采提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两个概念来讲明悲剧的本质。尼采以为,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但本质上是酒神精神,“酒神因素比之于日神因素,显示为永久的本原的艺术气力,归根到底,是它呼唤整个现象世界进入人生。对于同一个概念,亚里斯多德是这样以为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好、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作用是引起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人的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作用。但是,自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之中对悲剧作了经典性规定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悲剧理论
3、就逗留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之内,也就是在一种“神力的命运观点之内逗留、彷徨,直到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悲剧的“冲突论才改变了这种悲剧命运观的传统。那么,是谁最早提出了“冲突论?在中西方美学研究界比拟普遍的观点就是,西方美学史上悲剧“冲突论的最早提出者就是黑格尔。而黑格尔则以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尔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气力的冲突。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气力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每一方又都坚持本人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样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悲剧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和一种戏剧形式最早起源与古希腊。一直以来,古希腊在丰富多彩的古希腊神话与传讲里都具有
4、着悲剧性的英雄形象,如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为民造福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杀死斯芬克斯为民解难的俄底浦斯等等,他们都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为不可抗拒的自然气力所吞没;或固然在与自然的抗争中获得胜利,却命运多舛,最终遭受强大的自然的残害而死亡。这些故事固然反映的是古希腊人与自然的抗争、博斗和互相的矛盾冲突,但这些神话人物的悲剧结局使得希腊神话和传讲呈现出一种十分的悲剧美,而这种悲剧被认作是古希腊所特有的产物,同时也是必然的产物。“他们一方面渴求人的自由和神的正义,另一方面又看见人的苦难,命运的盲目,神的专横和残忍,于是感到困惑不解。既有一套不太明确的理论,又有深入的怀疑态度,既对超自然怀有迷信的畏
5、惧,又对人的价值有坚强的意识,既有一点狡辩学者的天性,又有诗人的气质这种种矛盾构成希腊悲剧的本质。朱光潜也曾经讲过“希腊悲剧是一种特殊文化背景和特殊民族性格的产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是那个民族的必然产物。二、悲剧的性质从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所做的定义中我们能够看到,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性质,主要表如今下面两点:1、悲剧人物的主体性质即悲剧是人的行为造成的,同时也展示着一种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亚里士多德以为,悲剧的主角并不是坏人,他之所以陷入厄运,并不是他做了坏事,而是犯了过失,他的行为产生了他本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亚里士多德所引用的(俄狄浦斯王)这一悲剧故事。(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的精
6、典悲剧之一,它取材于古老传讲俄狄浦斯杀父娶母。在这出悲剧中俄狄浦斯不断的与他的生命诅咒抗争,但最终逃不脱神旨走向毁灭的命运。向我们昭示了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人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来到世上,他注定要完成一个命运的轮回。在这个轮回中出生与死亡便成为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出生意味着生命的诞生,而死亡则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任何人都无法逃避这两个部分。从人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生命就逐步一步步向死亡逼近,而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努力的抗拒死亡的逼近,但却无法摆脱。能够讲人的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抗拒死亡的经过,固然这种命运往往是不可抗拒的。(俄狄浦斯王)体现的是一种命运的不可抗拒性,这种不可抗拒正如人类对死亡的不可拒。俄狄
7、浦斯和他的父亲为了逃脱命运的安排而做出一系列选择,正是这一系列的选择使得他们掉进了命运的“陷阱,他们由于本人的过失而遭到灭顶之灾。2、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使得这些情绪得到“净化及至完成“升华。我们从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解释中能够看到,为了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亚里士多德十分提出,悲剧的情节应该是“亲属间的仇杀。假如是仇敌杀害仇敌,这个行动和企图,都不能引起我们的怜悯之情,只是被杀害的痛苦有些使人难受罢了;假如双方是非亲属,非仇敌的人,也不行;只要当亲属之间发生苦难事件时才行,例如弟兄对弟兄、儿子对父亲、母亲对儿子或儿子对母亲实行杀害或企图杀害,或作这类的事这些事件才是诗人们所
8、追求的。悲剧一般都取材于历史上的仇杀故事。就像(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杀父娶母,任何人观看到这样的情节,都会触目惊心,不仅引起“怜悯,而且一定会“恐惧。三、悲剧感与崇高感我们从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定义中能够看出“恐惧与“怜悯是悲剧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悲剧所产生的美感,那就是悲剧美。对悲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做过了细致的研究。他指出,悲剧通过消极而导向积极,它唤起悲悯与畏惧之情并使这种情感得以净化。悲剧通过善恶、新旧、美丑的剧烈冲突和斗争,表现人类历史实践的崇高和恐惧,在悲剧感之中还蕴含着一种对善的惊赞和对恶的义愤,因而,悲剧性给人以强烈的道德震撼。通过悲悯、畏惧到达惊赞和义愤,
9、产生悲剧美。“悲剧美,就是悲剧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使心灵遭到宏大的震撼,也就是悲剧的崇高感。人们在欣赏悲剧时悲伤流泪,是由于在悲剧中,美遭到摧残,更显示其光芒品质。悲剧会使人悲哀,但革命的悲剧是人从悲苦中产生一中气力,使人们从先进人物的苦难和毁灭中认识到真理,鼓舞人们战斗,使我们遭到深入的教育。进而激发人们从事伟大实践斗争的决心和信念,使人获得崇高体验,心灵的得到净化和陶冶。亚里士多德所的理论告诉我们,悲剧的美感主要包含着三种因素,一是怜悯,二是恐惧,三是振奋。也就是讲悲剧的崇高的气力体如今从悲、恐惧和怜悯振奋升华到“永久的正义。悲剧之所以给人意崇高的美感,是由于在悲剧的冲突中有正义的一派和邪恶的一派,两派之间的剧烈冲突总有伤亡,有时甚至是两败俱伤,矛盾冲突才得以解决,如(哈姆雷特)。不管矛盾冲突中体现出哪一种情况,作为悲剧本身的旨意,永久的正义总是得到宣扬,这样一来,悲剧的结局固然是毁灭、不幸和灾难,但闪现的却是完美理想的光芒,这就使观者从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愉快、振奋和升华。总之,悲剧始终浸透着深入的命运感,然而从不畏缩和颓废;它赞扬艰辛的努力和英勇的对抗。它恰恰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观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入的真理、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