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docx
《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有人讲,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讲,老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讲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讲,老师是蜡烛,燃烧本人去照亮别人。我讲都不是!老师就是老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我觉得,老师与学生是一对相互依靠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老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本人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老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要通过读书,不断地给本人“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本人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用那些华美的词藻去描
2、绘读书的美妙和意义,只想与大家一起共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完成角色转换,对我们青年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们模拟就能够了。由于初登讲台,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所以十分希望老老师给一个明确的、详细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形式让我们参照,甚至照搬,否则心里就没有底。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老师的去做,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
3、天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是那样的轻松,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拟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冷淡的样子,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每当我提问问题的时候,下面几乎都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特别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老老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我们的组长孙教师语重心长地讲:老师和老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再者,教学是一个互动的经过
4、,需要老师根据详细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本人的东西啊。一席话讲得我茅塞顿开。我仔细地比拟了一下与老老师的差异:老老师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他们的授课计划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并能准备好一套或几套解决方案;他们擅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生动,讲解详略得当;他们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络,使学生始终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起来轻松,把握起来也不感到困难。而我总是搞不清楚一节课到底能进行多少内容,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总像是被人追赶似的赶进度;每节课我的第一句话通常是:“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下一节。完全顾
5、及不到新旧知识的关联;课堂上我固然也想上出点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新方法、新手段、新角度。通过比照,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参与。仅靠简单模拟不可能把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干涸,工作也就无“心可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干涸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场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五年制师范学校数学专业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本人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同时我四处搜索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认真查找着本身的缺乏。读书和学习让我眼界大开。我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个 学生 一起 成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