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docx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摘要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称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人类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时机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983年被人类初次发现,至今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世界人民的健康。WHO报告202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天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
2、、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20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场向一般人群扩散。关键词艾滋病;威胁;扩散;预防;治疗一生物学原理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构造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
3、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原因。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发现。HIV-2的超微构造及细胞嗜性与HIV-1类似,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对热敏感,56处理30分钟、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巴氏消毒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均可灭活HIV。如75%的酒精、0.2%次氯酸钠、1%戊二醛、20%的乙醛及丙酮、乙醚及漂白粉等均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射线不能灭活HIV。二发病机制一病毒感染经过1.原
4、发感染HIV需借助于易感细胞外表的受体进入细胞,包括第一受体和第二受体。HIV进入人体后,在2448小时内到达局部淋逢迎,约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能够检测到病毒成份。继而产生病毒血症,导致急性感染。2.HIV在人体细胞内的感染经过吸附及穿入:HIV-1感染人体后,选择性的吸附于靶细胞的CD4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帮助下进入宿主细胞。经环化及整合、转录及翻译、装配、成熟及出芽,构成成熟的病毒颗粒。3.HIV感染后的三种临床转归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去除病毒,构成慢性感染,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者、快速进展者和长期不进展者三种转归。二抗HIV免疫反响抗HIV免疫反响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响
5、,以特异性免疫反响为主。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针对HIV蛋白的各种特异性抗体、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免疫反响和CTL直接或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抑制病毒复制。三免疫病理1.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感染HIV后体内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分为3个阶段:急性感染期:CD4+T淋巴细胞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大多数感染者未经特殊治疗,CD4+T淋巴细胞数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无症状感染期:CD4+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多在800350/mm3之间,此期持续数月至十数年不等,平均持续约8年左右;有症状期:CD4
6、+T淋巴细胞再次较快速的减少,多在350/mm3下面,部分晚期病人降至200/mm3下面,并快速减少。2.CD4+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T辅助细胞1(Th1)细胞被T辅助细胞2(Th2)细胞代替、抗原递呈细胞功能受损、白细胞介素-2产生减少和对抗原反响活化能力丧失,使HIV/AIDS病人易发生各种感染。3.异常免疫激活HIV感染后,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CD69、CD38和HLA-DR等免疫激活标志物水平异常的升高。异常的免疫激活状况不仅能够衡量血浆病毒载量的变化,还能够预测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速度。4.免疫重建指经抗病毒治疗后,上述HIV所引起的免疫异常改变能恢复至正常或
7、接近正常水平,与艾滋病相关的各种时机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下降,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减少。但抗HIV治疗并不能使所有艾滋病病人获得免疫重建,也不能重建抗HIV的CD4+T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响,CD8+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HIV的能力也下降,这意味着病人需长期维持用药.四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1.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2.静脉注射吸毒:与别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3.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经过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艾滋病 发病 机制 防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