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的地质作用.docx
《地表的地质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表的地质作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表的地质作用5-2地表的地質作用壹、前言:地表的外部營力:包括重力、風力、流水、冰川、波浪與海流等,對地表進行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侵蝕作用,使地表愈趨平坦。地表的內部營力:包括火山、地震、板塊運動等,其作用使得地表愈趨崎嶇。貳、地表的地質作用一、【風化作用】1.定義:但凡使岩石破碎疏鬆的作用都是風化作用。2.地點:凡岩石與大氣、水、生物接觸到的地區都會發生風化作用。(1)最容易發生風化作用的地方在地表。(2)即便是很深的地方,只要有空氣、水、生物能夠到達,也會發生風化作用,但是速度較慢。3.岩石遭到風化作用後的產物,是多數生物所賴以生存的土壤。4.分類:一、物理風化:1.定義:物理風化作
2、用主要是使大塊的岩石崩解成小粒的岩屑。又稱崩解作用。2.類型:(1)冰凍凍裂作用:為岩石崩解主要的作用力。A.原理:水結成冰時,體積會膨脹10,且向外產生一股推力。B.過程:凍結質溶解重複的發生。C.地點:溫度在上下變化的地區,如高山或高緯度的地區。(2)溫度變化:A.原理:熱脹冷縮。B.地點:日液溫差大的地區。(3)生物作用:A.原理:植物的根部在岩縫中生長逐漸粗大,加速周遭岩石的崩解。二、化學風化:1.定義:岩石中所含礦物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作用是緩慢的,卻是持續不斷的。又稱分解作用。水是促進化學風化最重要的因子。2.類型:(1)溶解作用:A.原理:礦物或岩石中的金屬離子,例如鉀、鈣等,會
3、被流水淋溶而流掉原來礦物就轉變成新的礦物。(2)酸蝕作用:A.原理:岩石中的成分與酸作用自然界中的水略帶酸性。B.例子:地下水可以能使得石灰岩層逐漸被酸蝕溶解,构成地下石穴,石灰岩主耍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鈣,遇酸會產生二氧化碳,水及鈣離子。(3)氧化作用:A.原理:礦物、岩石中的元素與氧化合,生成新的物質。B.例子:氧能够氧化岩石中的含鐵礦物,成為褐色的氧化鐵。(4)生物作用:A.原理:低等生物中的地衣、菌類所產品的有機酸或動、植物屍體腐爛所產生的有機酸,會促使岩石的分解。B.例子:使土壤表層顏色加深。三、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的互相關係:1.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是伴隨發生的。2.當岩石崩解成小顆粒時,
4、外表積增加,而促使化學風化的分解。化學風化發生時,可以能產生體積的變化,而促成岩石的崩解。3.在严寒乾旱的地區高緯度以物理風化為主,在溫暖潮濕的地區低緯度則以化學風化為主。二、【侵蝕作用】1.岩石遭到重力、流水、冰川、波浪等作用使碎屑脫離母岩,稱為侵蝕作用。2.流水為侵蝕作用的主要作用力。3.河水的侵蝕作用常見有三種形式:三、【搬運作用】1.岩石遭到風化、侵蝕作用後,所產生的岩石碎屑被流水、風、冰川、波浪與海流等作用力帶走,移到另一新的環境的過程稱為搬運作用。2.河流搬運的方式:滾動、跳動、懸浮、溶解。3.河流上游,從山坡崩落的岩石,尚未經過河流的搬運時,呈現富稜角、稜線的岩塊,但是若經過河流
5、長途搬運而碰撞滾磨,到了下游則呈現了較圓滑的外形,稱為鵝卵石。四、【沉積作用】1.當河流搬運力減弱時,搬運物逐漸停留下來的過程為沉積作用。2.沉積下來的物質則為沉積物。3.河流搬運的沉積物,最終大多會在淺海環境中沉積。4.沉積物經長時間本身重量的壓力作用,將鬆散的碎屑固結,就构成沉積岩。5.河流由山區進入平原時,因坡度驟然減緩,搬運力減弱,造成大量的岩屑、砂礫沉積,便构成沖積扇地形。6.河流出海口附近,因流速緩慢,沉積物易堆積,而构成三角洲地形。7.比較河流上游與下游的搬運與沈積:8.曲流:河流的下游地區,河道呈彎曲狀的部份,如右圖:9.淘選作用:依不同的搬運力,將一定大小的顆粒、形狀或重量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表 地质 作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