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目的识别技术综述_王晓丹.docx
《雷达目的识别技术综述_王晓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达目的识别技术综述_王晓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雷达目的识别技术综述_王晓丹雷达目的识别技术综述王晓丹王积勤(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三原713800)【摘要】针对雷达自动目的识别技术进行了扼要回首。讨论了目前理论研究和应用比拟成功的4类目的识别方法:基于目的运动的回波起伏和调制谱特性的目的识别方法、基于极点分布的目的识别方法、基于高分辨雷达成像的目的识别方法和基于极化特征的目的识别方法,同时讨论了应用于雷达目的识别中的4种形式识别技术:统计形式识别方法、模糊形式识别方法、基于模型和基于知识的形式识别方法以及神经网络形式识别方法。最后分析了问题的可能解决思路。【关键词】雷达,目的识别,特征提取,特征分类ASurveyofRadarTargetR
2、ecognitionTechniqueWANGXiao-danWANGJi-qin(MissileInstitute,AirForceEngineeringUniversitySanyuan713800)【Abstract】Asurveyofradartargetrecognitiontechniqueisgiveninthispaper.4classesoftargetrecognitiontechniqueswhichbasedonthemovingandjetenginemodulationeffect,distributionofpoles,highresolutionradarima
3、gingandpolarizationdiversitycharac-terofthetargetarediscussedseparately.4patternrecognitionmethods(statisticpatternrecognition,fuzzypatternrecognition,modelbasedandknowledgebasedpatternrecognition,neuralnetwork)andtheirapplicationsinradartargetrecognitionalsodiscussed.Theanalysisoftheproblemisgiveni
4、ntheendofthispaper.【Keywords】radar,targetrecognition,featureextraction,featureclassification1引言目的识别是当代雷达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雷达目的识别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构成热门,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多干扰信号,十分是多噪声干扰源存在的复杂电磁环境,雷达目的识别问题至今还没有满意的答案,尚无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因而,对雷达目的识别技术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本文将对雷达自动目的识别技术进行扼要回首,讨论目前理论研究和应用比拟成功的几类目的识别方法,以及应用于雷达目的识别中的形式识
5、别技术,分析和讨论问题的可能解决思路。2雷达目的识别模型雷达目的识别需要从目的的雷达回波中提取目的的有关信息标志和稳定特征并判明其属性。它根据目的的后向电磁散射来鉴别目的,是电磁散射的逆问题。利用目的在雷达远区所产生的散射场的特征,能够获得用于目的识别的信息,回波信号的幅值、相位、频率和极化等均可被利用。对获取的目的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与已知目的的特性进行比拟,进而到达自动识别目的的目的。识别经过分成三个步骤:目的的数据获取、特征提取和分类判决。相应模型如图1所示。图1雷达目的识别模型整个识别经过能够分为两个阶段:训练(或设计)阶段和识别阶段。前者用一定数量的训练样本进行分类器的设计或训练,后
6、者用所设计或训练的分类器对待识别的样本进行分类决策。训练数据获取是对各已知目的进行测量,获得目的的训练数据。测试数据获取是获得未知种类目的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的获得可采用目的的靶场动态测量、外场静态测量、微波暗室缩比模型等。特征提取模块从目的回波数据中提取出对分类识别有用的目的特征信息。特征空间压缩与变换模块对特征信息进行特征空间维数压缩与变换,得到具有高同类聚合性和异2003年5月当代雷达第5期收稿日期:2002-02-05修订日期:2003-03-17的训练样本进行分类器的设计。类间可分离性的特征。分类器设计模块根据已知类别目的分类模块完成对未知目的的分类判决。3雷达目的识别技术回首雷达目
7、的识别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雷达目的特征信号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研究雷达目的的有效散射截面积。但是,对形状不同、性质各异的各类目的,笼统用一个有效散射截面积来描绘,就显得过于粗糙,也难以实现有效识别。几十年来,随着电磁散射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雷达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先进的当代信号处理技术条件下,很多可资识别的雷达目的特征信号相继被发现,进而建立起了相应的目的识别理论和技术。近年来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比拟成功的目的识别方法有下面4类。3.1基于目的运动的回波起伏和调制谱特性的目的识别这类方法大都基于目前广泛使用的雷达时域一维目的回波波形,抽取波形序列中包含的目的特征信息来实现目的分类。这类研究已
8、获得一些成功应用。1)利用目的回波起伏特性的识别空中目的对低分辨力雷达来讲能够看作点目的,其运动经过中,目的回波的幅度和相位将随目的对雷达的相对姿态的不同而变化,根据目的回波的幅度与相位的变化经过,判定其形状,对复信息数据进一步分析,能够判定目的的运动情况1。2)利用动态目的的调制谱特性的识别动态目的如飞机的螺旋桨或喷气发动机旋转叶片、直升机的旋翼等目的构造的周期运动,产生对雷达回波的周期性调制。不同目的的周期性调制谱差异很大,因此可用于目的识别。Bell等2具体分析了喷气发动机的调制(JEM)现象,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利用JEM效应进行目的识别奠定了理论基础。3.2基于极点分布的目的识
9、别目的的自然谐振频率又称为目的极点,“极点和“散射中心分别是在谐振区和光学区建立起来的基本概念。目的极点分布只决定于目的形状和固有特性,与雷达的观测方向(目的姿态)及雷达的极化方式无关,因此给雷达目的识别带来了很大方便。目的极点的概念出现于1971年。1975年,Blari-cum等首先提出了直接从一组瞬态响应时域数据来提取目的极点的Prony方法3,使用提取出的目的极点作为目的特征,而通过将提取到的目的极点与目的库的目的极点进行匹配完成目的识别经过。80年代以来,关于目的极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怎样提高算法本身的抗噪能力和估算精度方面。提取目的极点的函数束法(POF)4以及广义函数束法(GPOF
10、)5等,在极点的估计精度以及抗噪能力方面均优于Prony法。除了直接求目的的极点外,由于目的的极点与目的的频率响应存在逐一对应的关系,人们还研究了由目的的频域响应来识别目的的方法,典型方法有,从目的的频域响应来识别目的的方法6;获取目的极点的频域Prony法(FDPM)7;由于频域法的目的极点估算精度同样遭到噪声和杂波的限制,具有改善作用的数据多重组合法8被提出。为避开需要实时地直接从含噪的目的散射数据中提取目的的极点,基于波形综合技术的目的识别方法被得到广泛重视。它将接收到的目的散射信号回波与综合出来的代表目的的特征波形进行数字卷积,再根据卷积输出的特征来判别目的。E-脉冲法9、频域极大极小
11、拟合匹配法10等,都避开了直接提取目的极点,减小了运算量。3.3基于高分辨力雷达成像的目的识别借助高分辨力雷达对目的进行一维或二维距离成像,或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或逆合成孔径雷达对目的成像得到二维雷达图像,可获取目的的形状构造信息。由于一维距离像的获取相对简单,利用一维距离像进行目的识别的方法在80年代以后被得到广泛重视和深化研究。基于一维距离像的目的识别方法,在舰船目的11、坦克、车辆等地面目的1213、飞机目的14识别中分别获得了较高的正确识别率。由于目的的一维距离像常会受目的之间、目的各散射点之间的互相干预、合成等穿插项的影响,限制了识别率的提高,因此双距离像方法被提出并15获得了较高的识别
12、率。为改善目的识别的性能,能够将目的一维距离像与其它目的特征(如极化特征16)相结合。对于基于二维雷达图像的目的识别,可利用图象识别技术来进行,这是目的识别领域中最为直观的识别方法,但是怎样获得高质量的目的二维图像是进行目的识别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3.4基于极化特征的目的识别极化是描绘电磁波的重要参量之一,它描绘了电磁波的矢量特征。极化特征是与目的形状本质有密切联络的特征。任何目的对照射的电磁波都有特定的极化变换作用,其变换关系由目的的形状、尺寸、构造和取向所决定。测量出不同目的对各种极化波的变极化响应,能够构成一个特征空间,就可对目的进行识别。极化散射矩阵(复二维矩阵)17完全表征了目的在特
13、定姿态和辐射源频率下的极化散射特性。对目的几何形状与目的极化特性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8,23第5期王晓丹,等:雷达目的识别技术综述光学区目的的极化散射矩阵反映了目的镜面曲率差等精细物理构造特性。早在50年代初期,利用极化特征来识别目的的原理19就已被提出,美国在5060年代已将用极化散射矩阵识别目的的技术初步应用于远程测量雷达和大型相控阵雷达中,可粗略识别简单形状的外空目的。通过对目的极化特性的研究,最佳极化的概念19被提出,产生了基于零极化、特征本征极化等极化不变量的目的识别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很多种利用极化信息进行雷达目的识别的方法,其主要方法分为:1)根据极化散射矩阵识
14、别目的根据极化散射矩阵来识别目的是利用极化信息识别目的的基本方法。详细分为20:根据不同极化状态下目的截面积的比照来识别目的;根据从目的极化散射矩阵中导出的目的极化参数集(极化不变量)来识别目的;根据目的的最佳极化或极化叉来识别目的。由于不同姿态角下目的极化特性的改变,限制了根据极化散射矩阵及其派生参数识别目的的有效性,使之只能应用于简单几何形体目的,或与其它识别方法结合使用。Cameron等利用极化散射矩阵对简单形体目的的识别获得了80%的正确识别率21。伪本征极化2223、去极化系数24、极化参数平面描绘25、Poincare极化球面描绘26和信号频率敏感特性描绘27等特征都被用于了飞机目
15、的识别研究。2)利用目的形状的极化重构识别目的对低分辨力雷达,不能区分目的上各个散射中心的回波,只能从它们的综合信号中提取极化特征,因此只能从整体上对简单形体的目的加以粗略的识别。对高分辨力雷达,目的回波可分解为目的上各个主要散射中心的回波分量。对复杂形状目的的极化重构,就是利用高分辨力雷达区分出各个散射中心的回波,分别提取其极化信息。在对各个散射中心分别作出形状判定(能够利用目的的极化散射矩阵,或利用目的的缪勒矩阵中各个元素同目的形状的关系)后,根据其相对位置关系,组合成目的的整体形状。最后同已知目的数据库相比拟,得到识别结果。Cameron等21给出了用卡车进行识别实验的情况,给出了卡车上
16、各个主要散射中心的识别结果,并按其空间相对位置排列成图。在Pottier28对SAR图象进行分析与识别时也用到了任意散射体由几种典型散射机制合成的观点。3)利用瞬态极化响应识别目的Chamberlain等29将极化信息与冲激响应结合起来,提出了利用目的瞬态极化响应(TPR)进行目的识别。利用TPR识别目的是将极化识别与时(频)域识别相结合的很好范例。在Chamberlain的基础上,参考文献30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TPR特征提取,把复杂目的在构造上分解成由散射中心对应的多个子构造来分别描绘,对飞机目的识别获得了较好的效果。4)与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目的识别结合SAR和ISAR成像,在相应雷达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雷达 目的 识别 技术 综述 王晓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