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伤寒论_上热下寒证辨析_刘敏.docx
《_伤寒论_上热下寒证辨析_刘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伤寒论_上热下寒证辨析_刘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伤寒论_上热下寒证辨析_刘敏5伤寒论6上热下寒证辨析刘敏(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摘要:列举5伤寒论6上热下寒证5个代表方剂,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阐述其病机异同点、用药侧重面等。关键词:伤寒论;上热下寒证中图分类号:R2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231(2003)04-0325-02收稿日期:2003-04-28作者简介:刘敏(1964-),男,江西南昌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5伤寒论6教学及经方治疗疑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研究。5伤寒论6太阳病篇的栀子干姜汤证、黄连汤证和厥阴病篇的乌梅丸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2、证以及麻黄升麻汤证均属于寒热错杂,脏腑同病,上下交织,虚实并见的上热下寒证,这5个方证虽同属上热下寒证,但在脉证、病机、治法、方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不仅有助于方证的理解与把握,对以上几个方剂的运用也大有裨益。因而,就上述几个方证作一番辨析。1上热之别111热在胸膈栀子干姜汤证之上热为郁于胸膈的无形邪热,属郁热之较轻者。本证病起伤寒,医者不知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之邪,反误以丸药大下之,导致邪热内陷而郁于胸膈。本为伤寒,医者何以丸药下之,可能患者平素为阳旺之人,伤寒之后,风寒邪气侵犯肺卫,阻滞气机,导致胸部郁闷不舒,医者误以为胸中有实邪阻滞,故用丸药下之,使邪气内陷,入里随
3、体质转化而为无形邪热。误下致邪热内郁胸膈,扰乱心神,故身热不去而见心微烦。故用栀子之质轻味苦性寒以宣透清解上焦之邪热,则心烦可止,身热自去。通观栀子豉汤类方能够发现,不管是76、77、78条或221、375条的栀子豉汤证,还是79条的栀子厚朴汤证以及本条栀子干姜汤证,皆有一误治经过,如/伤寒下后0、/发汗若下之0、/伤寒五六日大下之0、/下利后0等,都是在伤寒误用下法后所构成的郁热证;伤寒发汗不当,或误用泄下,外邪不为汗下所解,反而内陷胸膈,因病家素体阳气亢旺,内陷之邪气随亢阳而化为邪热,又因误下燥结已去,故虽欲结燥实而不能,变为无形之郁热,留扰胸膈,阻滞气机,故身热而心烦,胸中窒闷不舒。黄连
4、汤证的上热主要在胸中,可涉及胃脘,邪热相对稍微。病家伤于寒邪,因胸中素有积热,腹中素有沉寒,寒邪居于腹,将热邪格拒于胸中(包括胃脘,上至胸膈),寒邪与邪热分踞上下、胸中邪热,迫使胃气上逆,故表现为/欲呕吐0,加一味苦寒之黄连,寒凉药不及温热药的三分之一,可见,本证固然寒热同时存在,且为实寒实热,但下寒重而上热轻,故重在温下寒,若下寒得除,不能格热于上,寒热自可调和。112热在脏腑麻黄升麻汤证之上热属肺脏郁热,是实热。本病原因于伤寒误下之后,内有郁热,外邪未解,郁热为风寒所闭,下后伤阴,阴伤而肺热气痹而见喉咽不利,肺络损伤而唾脓血,本证的关键在于肺热内郁,咽喉为肺气出入之门户,肺热上出咽喉着一定
5、程度的示意性。提出十二经脉具有一定的示意性,不能否定经脉的存在,而是讲人们不必再为寻找经络的解剖实体去费时耗力了,我们能够对已知的神经、血管、淋巴,结缔组织等构造组织进行研究,根据针刺穴位经络给我们的提示,找出这些组织构造中尚属未知的功能和内在联络,加深我们对人体构造功能的认识。另外我们当今的经络研究,决不能只局限于古典十二(四)经脉,对经外奇穴、经历穴也要很好的研究。通过当代科技手段的研究,以期能总结出一套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更完善的针灸经络体系。6小结1中医经络体系本来应有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之分,由于时代的局限,错将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混淆在一起。o十二经脉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经
6、脉间的气血流注学讲均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理论。其它讲明经脉气血交会沟通的奇经八脉(任督除外)、十二经别、十五经脉等构造理论,其合理性也应该重新认识。?广义经络原于人体的总体观察,是人体内一切联络通路的总称(包括神经、血管、淋巴管,以及其他传递信息的构造通道),广义经络构造非常复杂,功能非常广泛,其内含可用当代医学知识不断加以充实和发展。?狭义经络是指显示针刺穴位的十四经脉(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它是针刺穴位与内脏联络的概括,是古代针刺疗法经历的结晶。狭义经络是当今针灸临床治疗的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随着针刺实践的发展,针灸经络体系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完善。参考文献:1吴敦序,刘燕池,李德
7、新,等.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4.2李鼎,肖少卿.经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3黄龙祥.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05.编辑:李立#325#第5卷第4期2003年11月辽宁中医学院学报JOURNALOFLIAONINGCOLLEGEOFTCMVol.5No.4Nov.,2003DOI:10.13194/j.jlunivtcm.2003.04.18.lium.010而见上述症状:虽讲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下移大肠伤及血络而便脓血。实际上,由于郁热在肺,邪热偏上,唾脓血为邪热外出之机,故治宜/其在上者,因此越之0,详细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论 上热下寒证 辨析 刘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