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最新年文档.docx
《负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最新年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最新年文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负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最新年文档负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提要本文对负商誉的概念、产生原因、计量的必要性进行讨论,针对不同国家对负商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负商誉将来会计处理发展趋势。收录日期:2021年10月13日近年来,负商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负商誉的性质,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这导致对于负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借鉴国际上对负商誉会计处理方法,我国应结合实际情况的发展并完善有关负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及理论,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负商誉概述一商誉的概念。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构成的价值。商誉主要有两个显著特
2、征:一是不可识别性,使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是与企业整体价值、相关资产组严密相连的;二是差额收益性,由于商誉的不可识别性,使商誉在计量上所采用的计量方法区别于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无形资产。二负商誉的概念。负商誉是指与商誉相对,是收购企业投资成本低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差额的部分。即负商誉是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所支付的价款小于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市场价格的差额。固然国内外对负商誉的存在以及能否有必要进行会计处理有很大的争议,但是在显示的企业并购活动中,负商誉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研究企业并购中负商誉会计处理问题对于企业并购活动具有深入的意义。三负商誉的产生原因1、被收购企业存在不利条件
3、。由于被收购企业可能存在一些账面上未能反映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将导致将来盈利能力的下降。如被收购企业拥有大量的退休职工,积欠大量的退休费等,因而收购企业可能会要求被收购企业以低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转让,在价格上获得被收购企业一定的让步,以弥补将来的隐性支出。2、交易费用特别高昂。并购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被并购企业出售资产的真实收益就等于被并购方可识别净资产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差。被并购企业所有者为了躲避分割资产出售产生较高的交易费用会选择整体出售资产,交易费用的存在为负商誉产生提供了空间。3、购买企业自创负商誉。被购买企业之所以愿意以低于可识别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出售,是由于收购企业具有
4、知名的品牌、良好的销售网络、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先进的管理经历等未入账的无形资产,被购买企业为了获得购买企业的这些优势,愿意以较低的价格吸引购买公司的注意。4、被并购企业的资产具有专有性。企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均假定等于可变现净值。但是怎样确定资产的可变现价值,存在大量的人文判定因素。在实际经济业务中,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多是由资产评估师评定,其估算额未必准确。四负商誉计量的必要性1、从会计原则分析负商誉计量的必要性。一是从重要性原则分析负商誉计量的必要性。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
5、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的捷径,也是企业陷入窘境的因子。随着全球并购热潮的升级,负商誉在企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企业将来经济利益的影响也越来越强烈。所以,根据重要性原则,负商誉应当进行确认和计量;二是慎重性原则要求计量负商誉。慎重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慎重,不应高估资产或者受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慎重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任意设置机密准备。负商誉代表着被收购企业中的不利因素,它可能会导致企业将来经济利益的流出。假如不计量负商誉,可能会导致低估负债,不符合会计慎重性原则的要求;三是客观性原则要求计量负商誉。客观性原则包括可靠性和
6、本质重于形式这两个方面。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根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好。本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本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根据。负商誉产生于企业并购,是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所构成的经营成果,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会计计量时,应根据客观性的要求,如实地确认和计量负商誉。2、从现实角度分析负商誉计量的必要性。一是从会计目的来看负商誉计量的必要性。近代会计自复式记账法发明之日起,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会
7、计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精细的发展经过,会计目的也由以前的“受托责任观发展为“决策有用观。自中世纪以来,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所有者要求经营者定期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完成状况,以维护本身的合法利益,所以这时期企业会计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具体准确地向所有者报告企业历年的经营情况,会计信息也以历史数据为主,即所谓的“受托责任观。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所有者能够通过不断投入和撤出资金来决定本人的经营项目和经营领域,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责任代理关系开场趋于模糊。因而,所有者所关注的目的不再是单一的企业利润,而是资本的投资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这时期企业会计的目的也由先
8、前的提供历史数据转变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即会计目的的“决策有用观;二是从企业会计准则来看负商誉计量的必要性。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商誉规定为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识别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并要求在会计报表中单设科目进行确认和计量。但对于负商誉却未加提及,只是规定将合并成本小于被购方可识别净资产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种会计处理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较合理地计量负商誉,但将负商誉计入当期损益,无疑隐藏了企业并购后承当的风险,也不利于负商誉的归集。本文以为,对于负商誉应当设置专门的负商誉科目进行归集和计量。这样不仅有利于决策者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运营风险,也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二、不同
9、国家关于负商誉的会计计量一我国关于负商誉会计处理的主要观点。从我国现阶段企业并购的实践看,对并购企业来讲,负商誉是净收益。对负商誉的会计处理在会计学界目前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下面四种方法:1、全部列作递延收益,并在规定期限内分摊计入各期损益,对购进资产仍按公允价值计价,不做任何调整,支付的款项低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数额,全部计入递延收益负商誉。这是由于:在并购时根据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净资产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具有相关性。对负商誉的会计处理应尽可能地与正商誉的会计处理保持一致。负商誉与其讲是由于预期到将来损失而带来的并购成本,倒不如讲是存在交易费用情况下,理性的目的企业所有者为了降低交易费用
10、而与并购企业达成的一笔廉价交易。2、按比例冲抵被购企业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有价证券投资除外,如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冲抵后仍有余额,剩余部分根据第一种方法进行处理。这是由于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不如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可靠,出现负商誉可能是由于对这些资产的高估引起的,这种处理体现了会计上的稳健性原则。3、确以为资本公积。这是由于:购买企业是一项资本交易,所以其差额的处理应绕过利润表项目而直接作为权益的调整。相对来讲,为了简便起见,负商誉应采用计入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方法。由于,第一,从负商誉的构成和特征来看,负商誉确实认应有后期超额支出与之匹配,因而其更具有“递延收益的核算内容;第二,负商誉的构成并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誉 会计 处理 问题 新年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