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疗法(一)_1.docx





《小儿推拿疗法(一)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疗法(一)_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儿推拿疗法(一)小儿推拿疗法一张振宇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T_b目的要求1.把握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2.把握头面部和上肢部推拿特定穴内容介绍1.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2.小儿推拿特征穴T_e一、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B_e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主要包括七个手法: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捏法、运法。一推法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示、中二指指面在一定的穴位上做直线的推动称为直推法。如开天门,就是用两手的拇指指面从两门的重点开场,自下而上交替着直推。2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称为旋推法。如旋推心经。3分推法用双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示、中二指指面和缓地按压在施治部位上,自穴位中间分
2、别向左、右两侧缓慢推动称为分推法。二揉法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为揉法。比方在小儿推拿中有板门穴,板门穴是在小孩手掌掌面大鱼际的部位采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揉动,这是揉法。三按法用拇指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步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临床常和揉法配合使用,称按揉法。如按揉鼻翼两侧迎香穴。四摩法用手掌面,或示、中、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续摆动,带动掌、指做节律性的环形抚摩运动称为摩法。如顺时针摩腹,逆时针摩腹。五掐法用指甲重刺穴位称为掐法。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掐时要逐步用力,达深透为止,注意不要掐破皮
3、肤。掐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之感,称为掐揉法。如掐人中能够用于急救。六捏法以拇指和其他手指在治疗部位做对称性的挤压、捻动,称为捏法。若以捏法施于脊柱,称为捏脊法,多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操作时患者取仰卧位,脊背部暴露,肌肉放松。医者用双手拇指桡侧面顶住其脊柱两侧肌肤,示指和中指前按与拇指相对,并同时着力将皮肤捏起,随捏随提,双手交替捻动并向前推进。自龟尾穴平面起,沿脊柱至大椎平面止。捏脊一般捏56遍,每捏三下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七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的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如运太阳。八注意事项手法要求轻柔,不能用重刺激,它要平稳,用力要实在,不能是虚的。操作中能够在手上涂
4、上一些滑石粉或甘油之类的推拿介质,以保护小儿皮肤,加强疗作用。【我的笔记】二、小儿推拿特征穴B_e推拿特征穴有特定的特点,不同于十四经穴有一定的线路,相连成经络系统,推拿特征穴分布于全身各处,有点状的穴位,还有从某一点到另一点连成直线的线状穴位,比方三关穴、六府穴、天门穴、坎宫穴。一头面部推拿特征穴1天门1位置:自两眉中点起直上前发际成一直线。2手法:推法。一般是用两拇指指面自下而上交替直推至前发际,称开天门。3作用:发汗解表、安神定志、祛风止痛。4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头胀、失眠、眩晕、嗜睡、烦燥、心情急躁等。5次数:2050次。根据病情的需要,可多可少。2坎宫1位置:自眉头沿眉弓上缘至眉
5、梢成一直线。2手法:推法。一般是用两拇指指面自内而外向两侧分推,称推坎宫。3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止痛、清脑明目。4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眩晕、惊风、失眠、感冒后眼睛发红、眼睛疼等。5次数:2030次。3太阳1位置:相当于经外奇穴之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在推拿中,能够把它想象成一个“面状穴位。2手法:揉运。用两手拇指指端在太阳穴上进行旋转揉运,称运太阳。3作用:清热解表,清脑醒神,明目止痛。4主治:感冒、发热无汗、头痛、眩晕、目赤痛等。尤其是临床上偏头痛,能够用太阳穴。5次数:2030次或1分钟。4耳后高骨1位置:耳后颞骨乳突微下凹陷中。2手法:用双手拇指指端或中指指
6、端进行按揉,称揉耳后高骨。此穴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合用称之为头部“四大手法,专治头面诸症,能够调整阴阳,调整气机。3作用:解表发汗、镇惊除烦。4主治:感冒、枕后疼痛、眩晕、烦躁不安、失眠等。5次数:按揉2030次。【我的笔记】二上肢部推拿特定穴1脾经1位置:位于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条直线。2手法:补脾土与清脾土2种方法。补脾土:将患者的拇指指间关节屈曲,医者由拇指桡侧缘的指尖端推至指根端。由于小儿脾常缺乏,故常用补法。清脾土:由拇指的指根端推向指尖端。3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滞、增食欲、化痰涎。4主治:小儿虚弱、厌食、消化不良、食后胀满、泄泻、便秘、咳嗽、黄疸等。5次数:
7、100300次。2肝经1位置:为示指远端指骨的掌面。2手法:推拿肝经,有2种方法:一是清肝木,即从示指掌面的近心端推向远心端,手法须轻快;二是指摩法,手法仅作用于示指远端指骨的掌面。3作用:平肝泻火,解郁除烦。4主治:烦躁不安、眼目昏闭、口苦、咽干、目赤、头晕、头痛、泄泻、痢疾等。5次数:100500次。3心经1位置:为中指远端指骨的掌面。2手法:用拇指向指根方向直推,称清心经。手法应轻快柔和,亦可用掐法。在本穴一般不用补法,恐动心火。3作用:退热发汗,行气通窍,通利小便。4主治:心火妄动、口疮弄舌、眼目赤红、小便不通、脾虚吐泻、惊搐及烦躁等症。5次数:100300次。4肺经1位置:为无名指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推拿 疗法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