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事故案例优选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事故案例优选_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压力容器事故案例优选.压力容器事故案例优选省江陵县某人造麂皮厂紫铜烘缸爆炸一、事故大概情况及经过1986年2月1日下午,江陵县某人造麂皮厂紫铜烘缸在运行中爆炸,烘缸壳体沿纵向焊缝撕开,抛出4米多远。强大的气浪把操作平台全部摧毁;烘缸上方的5块屋面预制板被掀开,其余大部分被震动脱缝,740平方米的车间里,大部分门窗被气浪冲毁,其中一扇窗门飞出70米远;生产中的物料散落整个车间。现场死亡2人,一个被汽浪冲至3米多高,在15米远处的车间窗上挂着,另一个被汽浪冲出窗外(通过铁栅)17米远处。重伤2人(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轻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50000元。二、事故原因分析1厂领导无知蛮干,忽视安全
2、生产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1983年11月该厂转产后在第一条植绒生产线上安装一台造纸厂用的铸铁烘缸,因其耐压性能好,所以在0406兆帕蒸汽压力下使用二年多,未出现问题。1985年9月该厂上第二条植绒生产线,厂领导考虑紫铜烘缸价格便宜,重量轻,传热快,平整光滑即盲目决定采用,安装后也未考虑紫铜烘缸承压性能怎样即决定按铸铁烘缸的使用条件使用。2超压使用是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紫铜烘缸的规定工作压力为015兆帕,而该厂锅炉房送出的蒸汽压力为0406兆帕,且在蒸汽管道上未装减压阀、压力表和安全阀。该厂在蒸汽管道上安装一个截止阀起供、停汽的作用(厂规定15分钟开关一次)使烘缸压力忽高忽低,工作条件特别
3、恶劣。3干部和工入缺乏基本的安全技术教育,是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该厂是两班制生产,深夜班间歇,因而,烘缸有冷凝水,间歇后再生产,首先应排除冷凝水,然后再升温。但是该厂没有制定排放冷凝水的详细要求,操作工人也不知其利害所在,根据现场情况和有关资料推算,爆炸前烘缸积水有07吨,爆炸时,这些积水霎时汽化,大大增加了爆炸的杀伤和毁坏程度。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厂领导不要盲目指挥生产,要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指定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工作。2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十分是乡镇企业),要加强对干部和工人的基本安全技术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省市桃源县某乡造纸
4、厂蒸球爆炸一、事故大概情况及经过1986年2月22日5时9分,市桃源县某乡一造纸蒸球在运行中爆炸。爆炸时蒸球气压为07兆帕,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使整个厂房毁坏,绝大部分机器设备遭到严重的毁坏,其中蒸球的基础钢筋水泥墩重约25吨)飞出22米远。这次事故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190000元,间接经济损失300000元。二、事故原因分斩。1长期未进行定期检验,腐蚀严重导致蒸球强度缺乏,是爆炸的主要原因。该蒸球是1979年由沁阳县某乡农具厂购进(容积14立方米材质为A3、板厚12毫米),无任何技术资料,安装单位无任何根据,擅自将蒸球工作压力定为08兆帕。蒸球1980年投入使用,先用碱
5、法造纸,1984年改为亚铵法蒸煮造纸工艺由于A3钢不适用于亚铵法工艺,导致蒸球球壳严重腐蚀,爆炸后实测壁厚为1845毫米。2违犯科学规律。厂领导缺乏压力容器管理的科学知识,对压力容器的规章贯彻不力,生产中忽视设备的检查维修。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在订购、安装压力容器产品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投入运行前要根据(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规定办理使用登记手续。.2努力提高压力容器厂管理干部和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重庆市壁山县造纸厂蒸球爆炸一、事故大概情况及经过1986年7月1日11时45分,市壁山县造纸厂蒸球爆炸,死亡1人,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45000元。厂房和操作
6、台均损环。事故发生前,该蒸球的材质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均无资料,又无安全装置,安装投用后从未检验过,球盖边缘已严重磨损。1986年7月1日,当班操作人员加完料就擅离岗位,11时45分在无操作人员的情况下发生爆炸。爆炸后,纸浆从球冲出,蒸球在高压喷出物的作用下飞出14米,操作台横梁被打断,预制板从3米平台掉下。二、事故原因分析1蒸球釜盖强度不够。由于蒸球从未检验过,蒸球盖在严重磨损的情况下,厚度仅有23毫米,在球强大压力下引起球盖边缘卷曲360度而破裂,爆炸,未定期检验,不能得到及时修理。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要严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定期检验制度,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2蒸球使
7、用时,要对蒸球的安全技术状况进行了解,如:设备资料,焊接质量,材料性质等要建立档案,以免盲目蛮干。3要对操作人员培训考核,提高对设备的责任感。.4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市木材综合加工厂造纸分厂化碱罐爆炸一、事故大概情况及经过1989年8月24日10时50分,市木材综合加工厂造纸分厂,化碱室2号化碱罐在正常运行中忽然发生爆炸。爆炸后罐的碱液迅速喷出,在现场操作的4名修理工和1名操作工被烧伤。经抢救,有3名烧伤严重的工人先后死亡。这起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30000余元,间接经济损失130000余元。二、事故原因分析1爆炸的设备是用两个14立方米的造纸蒸球改制的。该两台蒸
8、球已经过鉴定,结论为报废。但厂领导擅自决定,改造成以蒸汽化碱送碱的化碱罐,并盲目地没有任何根据地将工作压力定为3个大气压(029兆帕)。改造后的化碱罐,端盖构造不合理,紧固螺栓数量不够,材质也选用不当,存在多项不安全因素,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2设备运行时没有安全操作规程,在紧固螺栓数量不够,仅为四支的情况下,操作工违章操作,只拧了两支。3厂领导对安全不负责任,无视国家有关规定,错误地将报废设备进行改造,并盲目确定工作压力,此外,该厂在当年8月7日曾发生过另一台化碱罐的同类事故,但并未引起领导重视,采取措施,导致事故重演。该厂领导的严重渎职和违章指挥是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三、对事故责任者
9、的处理1造纸分厂厂长对这起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由检察院追查其刑事责任。木材综合加工厂厂长、总工程师对这起事故负有全面领导和直接领导责任,分别给予降职降级2和行政记大过处分。人分别负有管理责任,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3其他9四、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要对在用压力容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类似的设备,但凡构造不合理、制造质量低劣、严重1危及企业和职工安全的老旧设备,要坚决采取有力的整改措施或立即停止使用。报废的设备不能再作为压力容器投入使用。捉住典型事故进行宣传教育,使有关人员和各级领导提高安全责任感,汲取教训,做好本单位2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管理工作,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省西和县民福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压力
10、容器爆炸重大事故一事故大概情况2004年5月12日12时31分,省西和县民福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一起浸出槽压力容器爆炸重大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55.5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800.8万元。事故设备为锌精矿复合催化氧化直接浸出工艺的关键设备浸出槽,设计压力0.25MPa,设计温度125;设计介质为无毒性、非易燃、强酸性的硫酸锌,硫酸9%、硝酸1%;工作压力0.2MPa,工作温度90120;筒体360012,封头DN360012,容器高5390mm,筒体与封头材质Q235B,容积47m?,壳体自重1.08t。容器壁衬里为聚四氟乙烯,外壁保温层为岩棉/50;容器设有换热面积为1
11、1.6m?.的蒸汽加热或自来水冷却换热盘管,设有YCK三叶斜浆式、可拆涡轮式搅拌器;容器筒体腰部采用法兰称为设备法兰,16Mn锻钢连接,上下法兰连接螺栓设计为M30380-T双头螺栓,共72个,材质为35钢。2004年4月30日曾进行过试验,但未成功。2004年5月12日,进行第二次试验。12时30分时,液相温度为77,压力为0.04MPa,开场通入氧气。氧气流量为50m?/h,后调至170m?/h,又调至150130m?/h。12时31分,1号浸出槽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1号浸出槽设备法兰连接的72个双头螺栓全部断裂。浸出槽上半部被抛起,撞毁厂房屋顶横梁、撞透楼顶,撞碎搅拌器电机壳体,容器壳体倾斜落下,电机转子被甩出落在10多米远的楼顶上;容器壳体位于设备下半部设备法兰与耳座之间裂缝1处;壳体上封头凸缘周围因撞击反作用力产生严重凹变形,设备法兰裂缝6道上法兰2道,下法兰4道;搅拌器、换热冷却盘管、管道、阀门损坏,衬里及保温层局部损坏;容器支座钢筋混凝土墩台顶端100mm段开裂;车间一层、二层窗户及其玻璃全被摧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