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大事记之一.docx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大事记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大事记之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大事记之一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大事记之一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半导体点接触式晶体管,进而创始了人类的硅文明时代。1956年,我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根据国外发展电子器件的进程,提出了中国也要研究半导体科学,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四大紧急措施之一。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首先举办了半导体器件短期培训班。请回国的半导体专家黄昆、吴锡九、黄敞、林兰英、王守武、成众志等讲授半导体理论、晶体管制造技术和半导体线路。在五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联合在北京大学创办了半导体物理专业,共同培养第一批半导体人才。培养出了第一批著名的教授:北京大学的黄昆、复旦
2、大学的谢希德、吉林大学的高鼎三。1957年毕业的第一批研究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北京大学微电子所所长、工程院院士许居衍华晶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和电子工业部总工程师俞忠钰北方华虹设计公司董事长。1957年,北京电子管厂通过复原氧化锗,拉出了锗单晶。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二机部十局第十一所开发锗晶体管。当年,中国相继研制出锗点接触二极管和三极管即晶体管。1958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各自研制发明了半导体集成电路IC之后,发展极为迅猛,从SSI小规模集成电路起步,经过MSI中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LSI大规模集成电路,然后发展到如今的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近期的ULSI特大规模集成电
3、路,甚至发展到将来的GSI甚大规模集成电路,届时单片集成电路集成度将超过10亿个元件。1959年,天津拉制出硅Si单晶。1960年,中科院在北京建立半导体研究所,同年在河北建立工业性专业化研究所第十三所河北半导体研究所。1962年,天津拉制出砷化镓单晶GaAs,为研究制备其他化合物半导体打下了基础。1962年,我国研究制成硅外延工艺,并开场研究采用照相制版,光刻工艺。1963年,河北省半导体研究所制成硅平面型晶体管。1964年,河北省半导体研究所研制出硅外延平面型晶体管。1965年12月,河北半导体研究所召开鉴定会,鉴定了第一批半导体管,并在国内首先鉴定了DTL型二极管晶体管逻辑数字逻辑电路。
4、1966年底,在工厂范围内上海元件五厂鉴定了TTL电路产品。这些小规模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主要以与非门为主,还有与非驱动器、与门、或非门、或门、以及与或非电路等。标志着中国已经制成了本人的小规模集成电路。1968年,组建国营东光电工厂878厂、上海无线电十九厂,至1970年建成投产,构成中国IC产业中的“两霸。1968年,上海无线电十四厂首家制成P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MOSIC。拉开了我国发展MOS电路的序幕,并在七十年代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现电子第24所、上无十四厂和北京878厂相继研制成功NMOS电路。之后,又研制成CMOS电路。七十年代初,IC价高利厚,需求宏大,引起了全国建设I
5、C生产企业的热潮,共有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工厂建成,四机部所属厂有749厂永红器材厂、871天光集成电路厂、878东光电工厂、4433厂风光电工厂和4435厂韶光电工厂等。各省市所建厂主要有:上海元件五厂、上无七厂、上无十四厂、上无十九厂、苏州半导体厂、常州半导体厂、北京半导体器件二厂、三厂、五厂、六厂、天津半导体一厂、航天部西安691厂等等。1972年,中国第一块PMOS型LSI电路在四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研制成功。1973年,我国7个单位分别从国外引进单台设备,期望建成七条3英寸工艺线,最后只要北京878厂,航天部陕西骊山771所和贵州都匀4433厂。1976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1
6、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电路为中国科学院109厂现中科院微电子中心研制的ECL型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1982年,江苏无锡的江南无线电器材厂742厂IC生产线建成验收投产,这是一条从日本东芝公司全面引进彩色和黑白电视机集成电路生产线,不仅拥有部封装,而且有3英寸全新工艺设备的芯片制造线,不但引进了设备和净化厂房及动力设备等“硬件,而且还引进了制造工艺技术“软件。这是中国第一次从国外引进集成电路技术。第一期742厂共投资2.7亿元6600万美元,建设目的是月投10000片3英寸硅片的生产能力,年产2648万块IC成品,产品为双极型消费类线性电路,包括电视机电路和音响电路。到1984年达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半导体产业 发展 历史 大事记 之一

限制150内